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法的本质     
继本刊今年第一、二期发表了李茂管的“关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探讨”、张宗厚的“法学理论必需变革和更新”、杜飞进和汪永清的“马克思主义与法学”、郭宇昭的“法的基本概念的再探讨”四篇文章之后,这里再向读者推出杜道夫的“论法的本质”和陈桢的“生活之树和法学理论——法的阶级性及其他”两篇文章。本刊自今年初开展法的本质问题的讨论以来,已经陆续接到一些同志的投稿。对此,我们十分感谢和欣慰,热诚地期待有更多的同志对这个问题发表见解。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更加深入和科学地探讨法的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法的阶级性问题,是法学界讨论已久的一个问题,早在五十年代就提出过。但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把不同的学术观点当作政治问题来批判,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这个基本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当前在法学界又重新提出这个问题,而且讨论的很热烈。这不仅是原来讨论的继续,而且结合新时期的特点使问题讨论的更深入了。我认为只要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经过充分的讨论,这个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下面就谈一点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一、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论法的本质     
<正> 一法学领域不仅始终面临着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问题,而且,就我国的法学研究现状来说,还有一个如何正确认识客观的社会生活问题。只有认清和掌握了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以及其与法的关系,才能自觉地使法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然而,在思想的各种方式的表述中,不管是学术讨论还是问题争论,最保险、最省力的莫过于粉饰现状和千百遍地重复前人说过的话了,如果说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那  相似文献   

4.
法律是通过公共言说积累下来并借由语言表达的共识,故具有语言的特征交流性;法律包含对善的规则和实现善的程序这两个内容,而辩明“善”的唯一途径是自由言说的交流。法律本身的特性与主要构成内容的要求,促使各单个法律规定或各个法律体系在各自中的不同阶段及相互之间存在不同层次的交流需要。这种“交流”产生类似“言语行为”的效果,当“效果”规模达到一对话系统的积累程度时,新的共识便形成,新法也由之产生。虽然法律的这种“交流”行为是必然的,但“交流”的规模不是普遍的,新法的催生必须依靠话语对象,它们要具有催生新法所需的“规模”,这便是所谓的“法的群体”。法律们一旦形成“群体”,这种“群体性”就会对新法的产生起到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法的精神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制定法律的宗旨,是规范人们的补会关系和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证人们有序地生活。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要人们遵守法律。遵守法律的前提是让社会成员知法懂法,如果不知道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怎么能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相似文献   

6.
论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这一术语早在罗马法中就已出现,但长久以来,法律学家对其研究仍非常薄弱,迄今仍没有专门研究法的渊源的著作,法的渊源的概念仍在争论中。所以其范围、价值也无法认清,法的渊源与其它法理学问题也无法厘清。本文指出法的渊源是法的形式的储备库,其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法律文化、社会实际生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法学界关于法的概念问题的讨论,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争论的主要论点就在于:如何认识法的阶级性,即法的本质属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原理还适用不适用社会主义法的问题,等等。这些归根到底还是一个究竟什么是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法的生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是生成的,而非单纯的国家机构单方面进行的国家立法活动的产物。法律文本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新的法律创制出来之后,旧的原有的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还会以各种方式作用于新的法律的实施过程,从而导致新的法律的内容不断被丰富和发展。在法的生成过程中,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博弈,使法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成为法律的持续"再制度化"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家虽然逐渐强化了对这个过程的主导作用,同时,也使法律本身进一步高度理性化,但是,社会仍然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制约因素,通过法律文本的开放结构,约束着国家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论法意识     
社会一般成员对法具有的感觉和想法,间接规定了法律体制本身的规模,同时,也是通过法律行为规定法律体制工作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一般是作为“法意识”而提出和对待的。它应该作为法律体制条件的一种因素来理解。但是,过去对同样条件的其他因素不大重视,仅把法意识作为争论的对象。所谓“条件”,是指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论法的时代精神卢云(一)任何一种法只要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它必然在不同程度上符合那个时代脉膊跳动的频率,具有时代精神。奴隶制法改变了原始部落战争中将俘虏杀掉的惯例,将其作为劳动力保存下来,使之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一种力量,因而开发了古代社会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论法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理学研究中,一直缺乏对法的实现的深入专门的研究,甚至在可见的各种法学专著、教科书中找不到法的实现概念和保障的论述。我们应当冷静地思考,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法学理论教学和研究中,是按照法的起源、本质、作用、民主法制、立法和实施的体系进行的,沿着这样的模式、轨迹进行教学和研究,已经或正在取得成就,这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论法的概念     
法的概念,在整个法学中占有突出的位置,直接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无论是在法学研究还是在法学教学中,人们对法的概念的表述是比较统一的,也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本文拟由此谈起,对法的概念的表述作一点补充性的说明。一般认为,法与广义的法律在词义上可以混用,都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在某些法学基础理论的书籍中,将凡是用法的地方统  相似文献   

13.
论法的本质     
法的本质问题,是法学理论研究中的最基本的核心问题。其他有关法的问题,都与这个问题有着密切联系。这个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其他有关法的问题的深入研究。因此,我们可以说,法的本质问题是研究法的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不仅我们这样看待这个问题。在西方,当代法律哲学也把这个问题看做是自已研究的中心。有的著作甚至直接提出:法律哲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回答什么是法的问题。可见,法的本质问题在法学理论的研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法的性质     
法的性质是什么?无论考诸历史还是放眼观实,人们对它的理解都存在颇多分歧,可谓见解纷呈。如古希腊思想家亚男士多德基于他的自然正义现,认为法即是正义。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则基于他的人类理性论,认为“法律乃是自然中固有的最高理性。”①中世纪宗教神学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法是人们赖以导致某些行动和不作其他一些行动的行动准则或尺度”,法律不外乎是对于种种有关公共幸福的事项的合理安排产而凯尔森则称法是人的行为的一种秩序(。rder)。③凡此等等,不一而足。那么,对法的性质应如何理解呢?对此,笔者拟从以下五个方…  相似文献   

15.
论法的价值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文章提出并论证了法的价值的定义、法的价值的属性、法的价值的存在形式和法的价值的意义。认为 ,法的价值是以法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 ,法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 ,是法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 ,是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 ;法的价值具有属人性和社会性、客观性和主观性、应然性和实然性、特殊性和普遍性 ;法的价值有观念、理论和制度三种存在形式 ;法的价值是法的制定的必需 ,是法的实施的需求 ,是防止法的失效的屏障 ,是校正恶法的准则 ,是法的演进的动因  相似文献   

16.
论法的保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的保守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本文力图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角度说明什么是法的保守性以及为什么法具有保守性。文章还分析了中国当代部分法学家的法律观念中的保守倾向  相似文献   

17.
论法的效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法的效益郭宗杰一、法的效益概念的提出及界定效益,就其词源及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效益一词的经济学含义是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显...  相似文献   

18.
论法的修改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必要的法的修改活动,是对国家制度、社会事务和公民权利义务的适应、规范与保障,因此法的修改较多当属正常。但是,现实中法的修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启动程序不完善,修改形式不规范,表决和公布方式不统一等问题。本文试图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一、关于法的修改的启动程  相似文献   

19.
商鞅论法     
公元前361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进行了两次变法,取得显著成效,使贫穷落后的秦国,一跃而成为当时各诸侯国中最富强的国家,并为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不仅是先秦法家中最有成效的政治家,而且是卓有建树的法学家。他在总结前人法治思想和变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法的基本理论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论法制度     
法不是单一的社会现象,而是一个庞大的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的社会体系。在法的内在结构中,法制度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把法规范比作法的细胞,法原则比怍法的筋络,那么,法制度就是法的骨骼,它支撑着整个法的有机体。因此,对法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