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引起韩日间纠纷的“新历史教科书”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成员撰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新历史教科书”),通过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查(2001年3月30日)已经过去一个半月了,这段期间,韩国强烈谴责严重歪曲韩国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舆论界也向韩国政府施加压力。韩国政府终于在5月8日向日本政府递交了要求重新修改“新历史教科书”的备忘录,即修改“新历史教科书”中的25项内容和已有的7种教科书中的10项内容。  相似文献   

2.
步平 《当代韩国》2005,(2):7-12
2005年4月,由日本右翼和保守势力组织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的,由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第二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查通过。这部历史教科书从酝酿、编写到获得审定,其实是日本社会变化的深刻反映。但是,迄今为止多数对《新历史教科书》的批判,仍然仅仅强调教科书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历史的歪曲以及对侵略事实的否定,有的批判还力图具体列举出该教科书对历史事实篡改的地方有多少处。《新历史教科书》对侵略历史的歪曲确实是严重的,对侵略事实的否定也是相当恶劣的。但是,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从深层的思考上,仅仅关注《新历史…  相似文献   

3.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此次右翼学者"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送审稿被日本政府审定通过,在日本国内外激起了第三次"教科书问题"波澜.围绕"教科书问题"的斗争将继续,并对日本政治与外交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坦途 《当代韩国》2005,(2):19-22
问: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是:你们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本书?是不是针对日本右翼的历史教科书呢?答:我想说的是:针对日本右翼历史教科书对历史的歪曲,是我们的目的之一,但还不是全部。编写这本书的动议,是从2002年提出来的,当时,中韩日三国学者与民间团体针对2001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进行了批判,召开了“东亚和平论坛”。在论坛上,有的学者提出了编写共同历史读本的倡议,日本和韩国将其称为“副教材”,即参考教材。当时大家认为,不仅要批判右翼的教科书,更重要的是应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历史教育的教材。既然缺少这样的教材,…  相似文献   

5.
一绪论“重新编写历史教科书会(以下简称重编会)”扶桑社版的日本中学新教科书,由于2001年的“儿童与教科书全国网21”等市民团体的反对运动导致被选用率极低。围绕着消失的历史记忆所展开的国际和国内论争,因在2005年4月日本文部省通过对教科书的检定而再次变为争论焦点。本次扶桑社版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对于日本侵略的历史露骨地进行歪曲,并对侵略的史实不做反省。所谓的教科书是对于民族国家的国民的统合起着决定作用的媒介物,根据其所收录的内容将对国民的主流意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强调尊重人格的尊严和人权,传播与别的国家和民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其中有关中国历史的描述,通过对所选教科书中国历史描述内容的梳理和分析,界定其对中国历史认知的取向,在此基础上确定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五种中国形象建构类型。相关研究旨在了解德国中学教育历史观和中国历史观,促进中德人文交流,这也是本文学术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科书是结合历史研究结果和历史认识,连接教育过程和教育现场的最直接最具体的媒体。一般在教育方面,中央统治和权威主义的倾向越强的国家,对教科书就越重视。特别是日本,它是除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外,最重视教科书的国家。在过去的帝国主义时期更是如此。这是因为日本人对教科书抱有神圣而绝对的观点。他们相信教科书的真理性和标准性。  相似文献   

8.
韩国初中、高中国史教科书中的有关日本军慰安妇问题的内容得到了补充。今年新学期开始使用的初中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里明确指出,慰安妇是指被迫成为日本军性奴隶的女性。而且,日本军慰安妇是强制动员的。  相似文献   

9.
一序言 继2001年之后,2005年又出现了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2001年的风波,是因为由日本的右翼分子国粹主义者组织的"重新编写历史教科书会"(以下简称"重编会")编写的扶桑社版中学日本史教科书通过了日本文部科学省的审核而引发的.尽管在通过审核过程中有略微的修正,但教科书里的内容还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陈富 《德国研究》2019,(1):125-138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德国公民对欧盟身份的认同感逐步提高。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除了关注当下的欧洲一体化政治实践之外,还应从更长远的视角关注身份认同教育,而德国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欧盟身份认同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结合欧盟和德国的教育指导政策,通过选取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欧盟身份认同的主要内容,阐述和分析德国如何借助中学历史教学来塑造青少年的欧洲史观,从而完成欧盟身份认同教育,为欧洲一体化实践服务。在德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循序渐进地激发、培养和深化青少年学生的欧洲意识,以此达到欧盟身份认同的教育目的。德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公民欧盟归属感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德国将继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欧盟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1.
韩国政府已经决定从明年开始逐步实现三年中学义务教育。这项措施将有助于实现教育机会平等。对于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低收入家庭中的孩子们来说,这尤其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城市里的学生将从这一决定中受益。但是坦率地说,对于生活在其他国家的许多人来说,韩国政府的这一宣言只能证明韩国还没有充分提供中学免费教育。在多数与韩国相似的国家里,甚至在一些工业化程度尚不及韩国的国家,提供免费的中学教育都已达30余年,更不用说经合组织成员国了。 韩国在1959年实现了小学免费义务教育。但中学义务教育计划却拖延了几十年迟迟未能实…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于2001年5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日本侵略亚洲的历史不容否认——评日本2002年版历史教科书”学术讨论会。来自北京、上海、山东、吉林等地的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秘书长李敦球主持,姜孟山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韩国研究中心理事长汝信教授发表了重要讲话。大连华兴企业集团总裁郑贵南致贺词。与会学者围绕对日本2002年版历史教科书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中国朝鲜史研究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3.
目前,历史问题成为韩国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其热点集中在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以下简称“编纂会”)所编撰的中学社会和历史教科书上。自从1982年“教科书问题”出现以来,这一问题曾经反复出现过,但这次的“21世纪版”却带有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倾向。自1998年签订了“韩日伙伴关系共同宣言”以来,两国的关系一度出现过逐渐好转的局面,但是,现在的韩日关系却面临着重大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最近,日本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借口摆脱所谓"自虐史观",攻击战后日本"和平宪法",主导编写了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推崇封闭式民族主义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而日本文部科学省竟不顾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批准放行这部教科书,这不能不引起日本各界有识之士的忧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5.
乐石滢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1):49-63,154,155
历史教科书是建构民族成员历史记忆乃至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印度民族认同建构中,历史教科书如何认识中国这一历史悠久的邻国和定位中印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印度中央和六个邦现行的高小(6~8年级)、初中(9~10年级)阶段历史教科书,可将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按印度史的分期大致分为近代前、近代、独立后三个时期。近代前,中国是印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友好邻国、物质文明大国,而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印是"学生-精神导师"关系。其中,西藏被塑造为印度文化圈的成员,而非中国的一部分。步入近代后,中印同样在帝国主义殖民浪潮冲击下,经历了衰弱和被剥削的文明古国,印度的教科书将中国视为"难兄难弟"。独立后,中国仍然被书写为国际格局中重要的一极,但中印之间围绕边界、涉核、涉巴等问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中国也开始在教科书中被视为对手和威胁。此外,印度的世俗民族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地方视角也导致了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差异性建构。  相似文献   

16.
《当代韩国》2010,(1):I0007-I0007
一 活动概要 2010年8月4~11日(8天7夜) 日本千叶县 东京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韩国]亚洲和平与历史教育联带 [日本]第九届日中韩青少年历史体验夏令营执行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2015年,中巴两国外交关系被提升至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传统友谊与全方位合作得到深化和稳固.基于这一背景,巴基斯坦人是否对中国或中国历史有着相对全面和详细的了解呢?我们以巴基斯坦历史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巴基斯坦学校六年级到八年级的八套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写.研究发现,巴基斯坦现有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历史篇幅总体占比较小,内容也很不完整.从教科书编写者的角度看,巴基斯坦本土统编历史教科书只简略讲述了中国古代文明,不涉及中国近现代和当代历史内容;英国学者编历史教科书虽勾勒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主线,但却以西方价值观解读中国历史,他们的观点代表西方话语.可以说,巴基斯坦历史教科书描绘了一个不完整的"过去式"中国,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写呈现鲜明的西方话语特点,但也承认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同时,巴基斯坦历史教科书不仅缺失中国历史的内容,而且缺少巴基斯坦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互动交流的内容.文献分析表明,巴基斯坦历史教科书基于该国伊斯兰教历史和民族政治历史书写的原则,反映其自身伊斯兰文化传统,并对政治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起到指导作用,这与英国二百多年殖民统治留下的教育和文化遗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自建国以来,联邦德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对"纳粹与二战历史"的叙述沿着"还原历史真相、直面历史罪责"的方向不断改进。20世纪50年代的教科书将战争罪责归结到希特勒身上,掩盖"犹太人大屠杀"的事实。20世纪70年代的教科书揭露和批判了"犹太人大屠杀",却无视德国民众的罪责。21世纪前10年的教科书揭露了国防军和德国民众的罪行,引导学生反思德意志民族背负的集体罪责。联邦德国的历史教科书受社会运动和思潮的推动而不断革新,帮助联邦德国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二战史观。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日本向亚洲大陆发动的第一场侵略战争就是甲午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近代日本人的战争观正是通过甲午之战而确立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尽管日方也曾多次表示会反省历史,但在翻检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其对外侵略源头的甲午战争部分时,却不见了最重要的"侵略"二字。围绕历史教科书问题,日本国内怪象频生,其背后离不开日本右翼政...  相似文献   

20.
赵梅 《美国研究》2006,20(4):51-71
本文在阅读自1902年~2003年中国的中学历史教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历史教科书的基础上,对过去一百多年间中国中小学的外国历史(包括美国)的教学思想、美国历史的教学内容和观点进行分析整理,探讨自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研究表明,一方面,中国中学的美国历史教学内容随着时代变化、历史发展而不断增添新内容,不同时期对这些历史问题有着不同的诠释;另一方面,独立战争、美国宪法和美国的建立、美国内战、罗斯福新政一直是中国中学美国历史教学的经典内容。文章认为,教科书是学术研究成果的结晶。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过去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中国人认识美国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