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留下许多影响时代的思想道德成果,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孟子以性本善为基础和以仁义为主的道德教育理念,对于当代道德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重视诚信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燕燕 《学理论》2014,(12):256-257
道德德性是选择适度的品质,而适度则存在于连续可分的事物中,即感情与实践。这就决定了道德德性具有实践性、情感性、适度的特点。道德德性并不是自然赋予的,而是我们在出于"某种状态"的基础上,通过选择适度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这一道德德性观对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鲍贤杰 《理论导刊》2007,1(12):58-60
仅通过理性教育,仅在认知层面上向社会成员灌输道德判断标准,对提升整个现实社会生活的道德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社会成员"道德不作为"——其症结是人们践履道德行为的动机缺欠——这一问意,当务之急,是要在继续坚持道德教育的同时,下大力气为社会成员提供践履道德的必要社会前提。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现代道德教育深厚的伦理文化资源,其思想精髓和精神要旨对于启示我们在现代道德教育中,突出主体性,凸显重要性,强化实践性,提高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等,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道德哲学,就会有什么样的道德教育。因建基于规范伦理学,道德教育改变了自己的本有特征,致使教育目的与方法论均疏离了人,由此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教育作用和教育权威。只有将人格作为道德价值的载体,才能还道德以动态特征,体现主体的价值追求,如此人必须也必然被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教育的聚焦点必须也必然是人的德性的形成。当代道德教育回归德性伦理,是克服规范伦理之理论困境的需要,更是当代道德教育回归自身本真存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窦畅宇 《学理论》2013,(15):34-35
伟大的思想千古流芳,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经典著作。他综合了古希腊关于道德的两种观点。从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形成的背景、德性观的内涵,核心思想和终极目的等方面加以论述,并针对当今社会存在的德性缺失和道德教育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彭亚琳 《学理论》2009,(31):106-107
孟子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思想的一颗明星,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重民思想、惠民思想、爱民思想与用民思想,对构建我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子德性幸福的实现路径是:成就理想人格,践行家庭伦理,从事道德事业.成就理想人格,需要做到尚志、存心、养气、思诚、寡欲等方面.践行家庭伦理,需要遵从孝悌之道,当父母在世时赡养父母,在父母去世之后礼葬父母,兄弟友好不积怨,长幼有序.从事道德事业,包括出仕和从教两个方面:出仕要以正当方式,要选择明君、推行仁政;从教要有“教不倦”的精神,要择英才并且采用五种方式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9.
邱静 《学理论》2011,(21):69-70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德性幸福论是他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针对当代社会所存在的人们幸福感的缺失,满意度下降的一系列情况,着重阐述他关于幸福的定义、根本观念及其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中的作用等方面内容,从古典文献中寻求合理的资源材料,再结合现实当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0)
先秦儒学以"仁"为核心,"仁学"即"人学",是研究人的学问。孟子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来界说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良之心,这也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道德的萌芽,孟子以此来区分人与禽兽;在人的价值方面,孟子提出"天爵"与"良贵"之说;在人格修养方面,孟子提出"大丈夫"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孟子的人学思想,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角度,对当代的道德教育仍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冯洁 《学理论》2011,(15):282-283
爱弥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1858—1917)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法国教育的经典作家,其对道德教育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第一个把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引入道德领域,把道德作为一个社会事实来研究,挖掘出隐藏在宗教外衣之下的道德三要素:纪律精神、牲牺精神和自律精神,从而为他所提倡的理性道德教育找到了有力根据,也为我国在道德教育领域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浅论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个体道德发展观、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和重点、必须坚持的原则、实施的途径几个方面对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思想作了简要的评价,提出了他的思想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3,(1)
台湾学者傅佩荣将孟子的性善论解读为人性向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及人性向善论的内涵。孟子的人性向善论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哲学思想,对当前的道德教育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可以从自我教育的实施,学校教师的外在引导,良好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营造几方面来激发出人性内在的向善之力量,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使道德的影响作用发挥最大的效力。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就是一套价值观,通过对孟子"仁政"思想核心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对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点有益启示:一是,基本生活保障是价值观培育的物质基础;二是,家庭生活是价值观培育的原初环境;三是,自我修养是价值观培育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到了生态方面,形成了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观。在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严重破坏和环境重度污染的警示亦或是生态伦理道德的制约,都迫切要求人们不能再盲目追求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本文旨在从孟子的生态伦理观出发,探究孟子生态伦理观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理想人格的建构,实质是在日常伦理生活中探索成人之道,是对个体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深入追问。孟子对居仁由义的君子、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以及人伦之至的圣人形象的描绘,呈现了理想人格的基本样貌。理想人格是自由且独立人格的典范,也是道德人格的集中体现,内蕴感知是非的道德认知、推己及人的道德情感、坚毅不屈的道德意志、人皆尧舜的道德信念和达济天下的道德行为,是塑造青年人格形象的精神内核。新时代青年应在实践中涵育道德人格,以成就个体德性的道德自觉、成己达人的道德觉悟、担当大任的道德抱负,为社会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己力。  相似文献   

17.
林溪 《学理论》2013,(4):141-143
孔子重视道德教育,提出了以"仁"为主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他把道德教育置于核心地位,充分肯定主体的自觉性,注重学、思、行的修身方法,注重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注重环境对个人品德的影响,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今公民道德建设有着极大的启示。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教育之首,把自我教育与道德教育制度化相结合,深入地对广大公民进行道德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全民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张益超 《学理论》2013,(11):41-42
价值观是作为人获得一种充分的、完全的内在修养后所产生出的一种外在的、能够由其他人所认知其本人修养结果的一种体现。孟子"知言养气"的逻辑结构,应是知言先,养气后;先知言,再养气。养气以知言为基础,并一定程度体现出知言。"知言",是为了我们营造更好的思想空间,是内在修养的基础,而"养气"则是对于内在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研究孟子的知言养气学说,有助于我们在正确的言论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赵进 《学理论》2012,(4):189-19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代大学生出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成长于社会的转型期,由于各种思想、意识、观念相互影响和渗透,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元的社会局面。为此,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对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3)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其"性善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力图阐述孟子"性善论"的主要内容并以此来对当代高校的德育发展产生借鉴与启示意义,使得高校的德育教育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