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涉诉信访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以来,全国各地法院接待和处理的涉诉信访案件不断增加,影响了法院的正常审理工作,导致了司法成本加大和司法资源的浪费.本文从目前的涉诉信访现状入手,剖析了涉诉信访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控制和减少涉诉信访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改革信访工作制度上,明确提出了要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从确立法定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严格终结程序三方面予以法治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在行政化处置信访的大环境下,本应是公民对人民法院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的涉诉信访,已演变为公民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的主要方式,面临着功能错位、司法公信力下降和信访量居高不下的困境.要使涉诉信访困境得以求解,必须在宪政制度框架内寻找产生涉诉信访困境的根源并加以审视和改革,通过修宪明确人民法院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摆脱其地方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把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体现了党中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的决心。但由于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时间相对较短,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本身不尽完善,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有不断完善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才能让涉诉信访终结制度的设立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渐显露,我国公安机关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信访工作越有作为,国家法治化愈加薄弱,执法权威也愈受挑战。公安信访部门应从涉法涉诉公安信访工作现状、成因等方面入手,探析公安信访工作与国家法治建设之间关系,化解公...  相似文献   

6.
袁周斌 《人民论坛》2014,(4):124-126
构建与推行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有利于引导信访人依法上访、形成理性规范的信访秩序、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维护国家法律尊严.当前,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未充分发挥效用.遵循该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探寻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增强运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于充分实现其制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不仅数量居高不下,而且逐年快速攀升,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3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也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列入当年政法工作四项重点改革之一。强大的民族历史习惯;司法努力与群众的维权需求存在较大落差;涉法涉诉行为立法层次低,效率不高;涉法涉诉信访行为管理失序是涉法涉诉信访行为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对此,可以从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制定"统一信访法";完善民意代表制度;在涉法涉诉信访中推行公正、权威、科学的听证制度;强力推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引导公民信"法"不信"访"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法治视野下涉诉信访问题的理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毋晓蕾 《人民论坛》2012,(11):84-85
在目前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由于一些地方司法的错位和信访的越位,出现了大量的涉诉信访。出于稳定的压力,涉访机关不得不采取一些法外手段处理涉诉信访,虽然成功解决了一些个案,但却引发了更多的涉诉信访。让司法和信访都回归原位,将涉诉信访纳入司法轨道,提高司法公信力,是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9.
涉检信访终结制度是完善涉检信访工作、提高涉检信访效率的重要制度性规定,但其却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矛盾和执行不到位的现实问题。目前亟待从提高涉检信访工作的立法层级,明确区分涉检信访中的涉法涉诉性质信访和行政性质信访并加以区别对待,以及转换涉检信访终结的执行机构等三个方面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限于刑事法律和犯罪人的客观状况,刑事被害人的一系列权利尚不能够得到完全地保障和实现。陷入困境的刑事被害人往往易成为信访人,其信访的对象则是作出最终司法判决的人民法院。在信访的被害人已经不信任法院的情况下,仅通过法院并不能够解决被害人的信访问题。由此需要创新工作机制,联动司法。通过联动司法加强对刑事被害方的救助,加强对犯罪分子所判刑罚的说理,与检察机关一道解除被害方的疑惑,并适时引入第三方,对法院的审理程序进行调查,以尽可能地解决刑事被害人方的涉诉信访。  相似文献   

11.
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诉信访使人民法院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与纠纷的聚焦点,大量的涉诉信访案件,已经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本文从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有效解决涉诉信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通过网络反映案件、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现象越来越多,涉诉信访案件逐渐从"网下"迈向"网上",其性质也逐渐由单纯的"信""访"问题延伸为网络渲染和网络舆战。网络涉诉信访表达呈现表达理性和内容偏见的融合交织。文化习性、利益驱动以及网络福祉成为涉诉信访网络表达的外在驱动和内在诱因。借助社会合力,将网络舆情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运行轨道,建好"防火墙",设好"预警器",用好"麦克风",并且从源头上注重程序的正当性及程序参与性,以实现涉诉信访化解与网络舆情应对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类社会矛盾导致的信访问题大量涌现,给社会稳定和谐带来越来越大的冲击。其中,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出现,使整个信访秩序进一步复杂化,不但影响了司法权威,也影响了社会的安宁。只有不断强化整个社会的法治建设,增强社会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引导公民理性维权,才能逐步消除不依法维权的各类不和谐社会现象。为此,笔者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成因、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4.
<正>信访是民怨的释放通道、民情的反馈渠道、民生的传声筒。信访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是人民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基本政治权利。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群体的分化组合,各种社会矛盾凸现,涉法涉诉信访问题随之增多,使党委、政府、执法机关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如得不到有效治理,势必对社会安宁、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势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必须从依法治访的视角主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巴南区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监督试行办法》,试水探索涉法涉诉信访典型案件监督工作,将对这些案件的监督,寓于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特定问题调查等程序中。这对促进公检法等机关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所谓的群体访、越级访、闹访、缠访,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非常敏感的问题。正确认识涉诉信访,有效化解涉诉信访问题,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涉诉信访的特点出发,分析涉诉信访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涉诉信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涉诉信访的无序与失范带来"信访"不"信法"的恶果。探寻涉诉信访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其归属于人治范畴而与法治不合,同时又与司法终局性原则相悖而不具有正当性;考察涉诉信访的运作机理,其具有行政性的特征,且发挥着救济的功能,呈现异化倾向,急需矫正。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1,(6):94-94
章彦英在《法学论坛》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外在的制度性诱因和内在的观念性诱因促成了当下持续攀升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此类信访不仅打破了司法救济的最终性,人治色彩浓厚,而且因处访机构众多、效率低下、处访程序失范、救济成本高昂等屡遭诟病。  相似文献   

19.
周力 《人民论坛》2012,(36):162-163
涉诉信访内含诉讼与信访两个核心要素。诉讼关涉司法权力,旨在保护私权利;信访则关涉行政权力,目的在于监督公权力。民众经过盘算,选择大日子进行涉诉信访,国家不得不为了维持社会秩序,干涉正常的司法程序,导致司法独立遭到了破坏。因此国家应致力于将信访矛盾通过诉讼程序解决,规范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涉诉信访的法治化路径选择,是推进"平安城市、法治城市"两大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首先厘清和明确三个问题,即涉诉信访的概念及功能定位、申诉和再审程序进一步细化与规范以及信访案件效度评估机制。鉴于成都市涉诉信访的现状,其法治化路径的选择还应从多个方面着手。一是规范法治理念下的涉诉信访制度;二是完善涉诉信访的终结机制,使司法的最终裁决权得到体现和保证;三是完善与党政机关的衔接和协调机制;四是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五是健全涉诉信访的秩序保障机制;六是提升司法公正,提高案件质量;七是深入基层,加强检察监督和法治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