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921年7月,全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汇集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苑丽梅 《世纪桥》2011,(23):11-1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长期考验与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今后定能始终接受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与检验。  相似文献   

3.
彭生林 《求实》2004,(4):28-32
毛泽东选择安源作为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是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诸因素相互迭加的必然结果 ;安源工运极具特色的实践为绚丽多彩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工运历史画卷画上了神奇的一笔 ;中国工人阶级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不愧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力军 ,所以 ,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6,(7):88-91
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并提出党的纲领,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历史经验是前人在实践活动中概括形成的普遍规律.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是后人取得新成就的正确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新时期以来尤其如此.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产物,又是在实践中灵活借鉴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王庆林 《世纪桥》2020,(2):26-30
历史上的中国,地大物博且发展极不平衡,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同时伴随有经济重心南移和政治中心东移的显著特征。上述特征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地域性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谙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和革命战争的战略精髓,纵横驰骋,南征北战,在中国大地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文章以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不同时期地域性战略转移为主线做简要历史考察。  相似文献   

7.
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对民族、国家、政党等历史的信心和信念。毛泽东在研读历史、创造历史、洞察历史和关注国际社会相关评价的过程中形成了历史自信。毛泽东的历史自信,主要围绕中华民族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来表达,实现了历史情感与历史理性、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历史与现在和未来、民族立场与世界情怀的有机统一。毛泽东的历史自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的态度,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孙业礼 《党建》2010,(5):54-54
学习党史,益人心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党的历史,是党的根基,是党的生命力的源泉之一。不学习党的历史,不知道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入是怎样经过反复探索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清楚中国人民是怎样在黑暗中摸索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清楚我们党是如何带领我们这个历经磨难的民族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艰辛探索、来之不易的必然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坚实的逻辑依据和丰富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历史性标志,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侯松涛 《实事求是》2001,3(4):17-19
在中国人民迎来新世纪的同时 ,中国共产党也迎来了自己的第八十个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时刻 ,历史地考察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道路上的奋斗轨迹 ,冷静地思考它所留下的启示 ,对新世纪中国加快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历史的回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 1 944年 ,毛泽东就指出 :“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① 在 1 949年 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毛泽东又提出 :“在革命胜利以后 ,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1.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族复兴事业的征途上,把握历史主动,冲破艰难险阻,找到正确道路,不断走向胜利。其中,正确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大考验。毛泽东在这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开创和引领作用,在中外反动势力共同压迫的至暗时刻找到革命成功的道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急流险滩中引领中国革命航船胜利前进,在两大阵营紧张对峙的世界格局中赢得中国革命胜利,在冷战阴云的持续笼罩下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国际局势的微妙变化中打开中国对外关系新局面。毛泽东的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一是坚持以唯物辩证法来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努力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科学方法和根本前提;二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的力量,这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力量之源和成功之路;三是发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坚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这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出发原点和前进动力。这些对于我们战胜未来挑战,以新的伟大斗争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中国建立后由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延续,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遵义会议后,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长达41年。在此期间,为了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苦心孤诣,反复思考,多次选择接班人。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沉重的教训。毛泽东选择接班人的实践,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在纪念建党95周年之际,重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对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批驳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毛泽东称之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事变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是中国革命、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薛庆超 《湘潮》2008,(6):4-8
遵义会议后,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担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长达41年。在此期间,为了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治久安,苦心孤诣,反复思考,多次选择接班人。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沉重的教训。毛泽东选择接班人的实践,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留下了诸多发人深省、引人反思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6.
《四川党史》2001,(4):63-63
毛泽东诗词就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赢得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诗的历史,历史的诗。翻开毛泽东诗词,犹如打开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失败,是党的幼年时期。毛泽东写于这一时期的诗词,有的抒发了。鲲鹏击浪”、。要将宇宙看秭米。的斗志情怀(《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有的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关乎祖国前途的重大时代主题(《沁园春·长沙》);有的抒发对右倾机会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中摆脱出来,走向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走向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康。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首党诞生的峥嵘岁月,更加深刻感受到她的伟大、光荣、正确,更加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8.
陕北,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但却没能再踏上这片黄土地。然而,在这片黄土地上,却有着———历史定格在1935年10月19日的延安吴起镇。这一天,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央工农红军踏上了黄土地。毛泽东把这一重要时刻称之为“到家了”。从此,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在陕北,毛泽东和党中央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当年,就是在延安那个还不为外人所知的陕北小镇,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毛泽东思想在这里走向成熟,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一、西柏坡的历史选择与当代中国的历史走向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命运的伟大历史转变时期,是新旧中国历史性大决战的交接点,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历史交汇处,在中国革命史乃至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走向全国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围绕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这一历史主题,党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四个选择”思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因为党代表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是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从根本上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