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江泽民同志在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以后,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并就农民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农民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依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重视物质利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多方并举,解决农民富余问题;尊重农民,保障农民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2.
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三农”问题,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近几年,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政策,农业形势明显好转,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使我们掌握了谋划全局的主动权。但是也必须看到,“三农”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农民种粮收益减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农业基础脆弱,抗灾能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与工农革命军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当时我党凝聚民心的主要做法有:组织宣传队,扩大红军的影响;打土豪,分浮财,使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进行土地革命,分田地,实现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想农民之所想,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开辟红色圩场,增加群众收入;严明部队纪律,确保群众的利益不被侵犯。这些做法和经验,对新时期进一步改善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存在四大不良心态,即:在新农村建设模式问题上,表现出媚外心态;在新农村建设速度问题上,表现出急进心态;在新农村建设内容问题上,表现出浮偏心态;在新农村建设主体问题上,表现出依赖心态。欲矫正这些不良心态,必须重视农民,宽容农民,亲近农民,引导农民,教育农民。  相似文献   

5.
要重视建国前入党的农民党员的生活问题□原胜利建国前入党的农民党员是党的宝贵财富。他们中间,有十几岁便扛枪当兵,经受了血与火洗礼的老军人;有在敌后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的老干部;有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的老民工。解放后,他们一直生活居住在...  相似文献   

6.
陈刚 《共产党人》2005,(4):37-38
近年来,宁夏的粮食生产始终在徘徊。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十分缓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种粮比较效益低。种粮农民增收困难,农民积极性不高。去年,粮价上扬,粮农增收,粮食生产叉出现了新的热潮。重视粮食生产,把种粮作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渠道这是对的;保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也是很有必要的。但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广大农民是不是能在他那几亩地里通过种粮就能实现富裕,农民增收的期望是不是都要寄托在粮食价格的上涨上,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出路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业要面向市场“九五”期间全国要增产1000亿斤粮食,到2000年,我们有13亿人口,1万亿斤粮食并不多;到2010年,人口如达到14亿,还要再增加1000亿斤。现在农村中有个问题需要研究,一边是农民,一边是市场。过去不需要农民去考虑生产什么、生产多...  相似文献   

8.
影响老区农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的因素主是:小农经济意识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农户分散经营、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等。促进农民实现收入倍增目标,应摆脱小农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完善工农业产品价格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强化农民创收增收本领。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农业合作化道路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急速而顺利地完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也留下一些教训:必须从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实际出发:必须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的实际出发;必须从农民文化素质低的实际出发;必须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农民富则天下富,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限制性条件是农民增收空间有限,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一要加强新农村建设示范宣传,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二要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大科技支持力度;三要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要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  相似文献   

11.
解决好“三农”问题,全国,尤其是广大欠发达地区才可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其出路在于给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深化土地承包制改革,明晰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关系;改革财政金融体制,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的财政金融扶持力度;保证农民的政治权利,让农民成为改革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农民问题的核心尹选芹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问题的核心,现在理论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有人认为是解决农民与市场矛盾,还有人认为是生产经营自主权,等等。在深入基层、充分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后,笔者认为当前农民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农民难以实现增收,其中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也凸显了农村改革面临的深层矛盾和问题。深化我国农村改革,应夯实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相似文献   

14.
中央决定免征农业税,对广大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举措,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同时免征农业税使农村工作面临四大困境:一是乡镇财政更加拮据,乡村债务难以化解;二是土地问题日益突出,人地矛盾逐步升级;三是公益事业融资渠道窄,实事好事无力承办;四是农村工作量剧减,乡村干部人浮于事。破解这“四大困境”,需要方方面面努力,但主体在乡村干部。乡村干部要适应形势的变化,尽快实现职能转型、重心转移。  相似文献   

15.
常艳  周明海 《唯实》2009,(8):94-98
以阿玛蒂亚·森的权利贫困理论来分析中国的“三农”问题,可将其根源归结为农民权利的贫困。为此,要推行城乡基本服务均等化,建立农民权利反哺的长效机制;改革和逐步废除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户籍制度,赋予农民自由迁徙权;完善土地资源流转制度,赋予农民土地权利以强有力的宪法保障;建立健全农民法定的权利组织,真正实现农民权利反哺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不仅影响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影响到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影响社会稳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衡量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现就农民收入增速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增加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农民增收问题极为重视,并着重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不懈探索和科学阐释。他认为,要增加农民收入,应重点在四个方面做文章:紧抓农业不放松;推动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形成工农互助、城乡互利的双赢格局;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研究、学习邓小平的上述思想,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十五大理论与实践”征文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当前在绝大多数农村,农民群众已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正向小康生活迈进。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贫困的同时,也出现了“精神贫困”,具体表现在:一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深入理解,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认识不全面,看不到脱贫的希望;二是农民群众围于以单家独户为单位的小生产模式之中,科技素质低下,生产效率不高;三是贫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生活贫乏。农民群众这种精神上的“…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01,(3):1-1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是省委确定的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既是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长期增产不增收,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影响,农产品供求形势就可能发生逆转;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上不去,不仅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将受到严重制约,也会影响农民对农产品的消费支出,加剧农产品的卖难,  相似文献   

20.
陈政  陈曦 《理论与当代》2011,(10):15-18
辛亥革命犹如风驰电掣般地胜利了,又昙花一现似的失败了。农村和农民问题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历史教训。那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于农民问题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究竟是怎样的呢?第一。多数革命党人,看不到农民的巨大力量和迫切的革命要求,因而也就不能依靠和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第三,离开政权的阶级构成以及它推行的政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是革命的根本问题;第四,官僚士绅们夺走了革命党人在农村的广阔阵地,挖空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墙脚;第五,革命党人没有充分发动民众、宣传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