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世纪中国现代化思想研究的视野和方法缪青一、卓有成效的现代化变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待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都不能不承认20世纪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是变迁最为丰富、发展最为壮阔的时代。在1820年,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国内生产总值(G...  相似文献   

2.
<正> 基础教育目标模式转换的必要性面向二十一世纪,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目标模式必须改变。从世界变化发展的大趋势看,二十一世纪我们将由缓慢渐进的时代进入快速变迁的时代。从中国发展的趋势看,将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的社会变为商  相似文献   

3.
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许多著名的铁路精神,不同时代的铁路精神,既反映了不同时代铁路人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一、铁路精神的历史变迁20世纪初,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带领建设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铺就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创新或变迁的动机来源于经济主体追求更大的利益。在中国进入近代化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知识资产逐渐成为了私人权利。推动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因素包括:外部压力、阶级推动和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5.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振涛  王利娜 《前沿》2007,(1):45-47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经济改革已经或正在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目前的改革正处于风口浪尖,重新审视制度变迁理论,赋予其时代内涵,是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诺斯制度变迁理论作了横向的与纵向的双向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角度分析了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对中国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找一位“爱人同志” 中国是一个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与社会的发展是互动的.综观中国近代婚姻家庭的变迁.几乎总是与重大的社会变革相伴。自从”六礼”在周代形成之后.传统的婚姻仪式几千年来一直比较完整地被承袭着.中国的婚姻家庭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的婚姻家庭才开始出现变迁.到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婚姻家庭变迁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社会充分展现了一幅巨大变迁的历史画卷 ,其变迁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转型。本文通过揭示“制度”与“文化”的基本内涵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基本面貌 ,并分析了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因。制度变迁是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我国服装史上出现了最早一位改革先驱——赵武灵王。他坚决废弃上衣下裳制,果断地推行胡服骑射,为中国务民族服饰的交流,推动我国后世的服饰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服装发展繁荣的今天,研究我国古代民族服饰的历史变迁的发展,意义之重大是无疑的。  相似文献   

9.
小康,是一个中国式的概念,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时代变迁,风雨沧桑,当中华民族的历史车轮前进到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小康这个概念由于邓小平的倡导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相似文献   

10.
哲学理论特质在于表征时代精神的精华,因此,其理论样式因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进入21世纪,哲学本身的逻辑演进过程亦彰显生活哲学可能成为未来哲学的样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维度看,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由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三个有机部分组成的整体。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对当今时代主题、时代特征、时代潮流做了精准判断,并认为时代具有相对性、变化性和层次性。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观察和分析时代,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观察时代、把握时代的理论方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致力于通过实践活动引领时代潮流,促进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性巨大变迁,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进行政治创新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建立民主政体的探索,形成了“宪政”图式;毛泽东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形成了“人民民主”图式;而邓小平的政治创新,主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形态的变迁来考察,在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中,我国在经历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到计划经济转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之后,现在又面临着从市场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变。在我国近半个世纪的经济形态变迁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均是站在时代变迁的前列的...  相似文献   

14.
现当代中国农民分化型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必然沿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化的轨迹前进。这种分化是中国农村社会现代转型的必然产物。这种分化将推动中国农村真正社会意义上的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利益整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视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提出了新的时代挑战。中国共产党必须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补充新的执政资源。利益整合是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加强利益整合功能,是中国共产党面向21世纪提升执政能力的时代必然。意识形态整合、组织结构整合、民主范导整合是党利益整合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由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吴毅撰著的《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 2 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一书 ,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作者长时期的田野调查为基础 ,将四川省东部一个普通山村———双村置于 2 0世纪中国社会宏观变迁的大场景中进行考察 ,力图揭示其在上个世纪一百年中的变迁历程与轨迹 ,并对引致变迁的诸种变量进行分析。该书是以政治人类学的方法研究乡村政治的一次尝试 ,也是以小叙事对话大话语、以小历史解构大历史的一次实践。当人们对新世纪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时代及其变迁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变化发展,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适应时代主题转换的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内容、形式、方式和手段都在不断地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公务员培训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丽 《新东方》2005,(11):11-14
托马斯&#183;杰斐逊说:每一代人都需要一场新的革命。行政管理学自20世纪以来,在每个阶段都会随着时代的要求出现其学科内容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变迁。公务员培训也随着行政学科的发展不断的被赋予新的含义和内容。21世纪。新公共管理方兴未艾,在这一背景下对公务员培训进行思考和审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该学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服装的变迁     
中国的改革开放整整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沧桑巨变,咱们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是时代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那段逝去的岁月,会惊奇地发现,30年的服装变革史就是一部改革开放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勇立时代潮头,为急剧变迁的时代保持动态稳定提供了政治保证,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融为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