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勿忘甲午     
正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这场战争,让满清政府丧权辱国,加速倾覆;让日本帝国主义大获全胜,更加狰狞。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120年中,无数人反思甲午,都在呐喊、战栗与鞭笞。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相似文献   

2.
正"甲午",一百多年来时刻触痛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记忆。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拥有当时世界领先水平铁甲舰队的"天朝上国",自认"倭不度德量力","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却反被日本这一"蕞尔小邦"以"摧枯拉朽"的气势打败。今年,又逢甲午。3月3日至4月12日,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息》联合推出"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大型专题报道,连续刊发了金一南、丁一平、皮明勇、罗援、刘亚洲等一批军事研究名家关于  相似文献   

3.
正6月,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参考消息报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及国防大学共同主办了《甲午殇思》图书首发式暨"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系列报道研讨会。首发式后,世纪出版集团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上海图书馆等捐赠了《甲午殇思》图书。激活中国人的"公共开关"《甲午殇思》最初作为一组系列报道刊发于《参考消息》。《甲午殇思》总策划、新华社解放军分社社长刘声东介绍,去年11月,他就提出了以"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作为2014年重要选题的设想得到肯定后,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与参考消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又是一个甲午年。60年前的甲午——1954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斩获胜利,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国人民站在了民族复兴的潮头。120年前的甲午——1894年,一场中日甲午战争,让清王朝的海上精锐全军覆没,也直接中断了洋务运动开启的中国近代化进程。再向前追溯,180年前的甲午——1834年,黄昏中的清王朝仍然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酣睡,浑然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农历又逢甲午之年。提起"甲午"二字,难免会勾起无数中国人那段沉重的历史回忆: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中日两国爆发战争,战争最终以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收尾。从此,在中国人心目中,"甲午年"成为中华民族蒙受耻辱、任人宰割的代名词。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我不由想起七十一年前一段父亲李祖夔(kuí)与"甲午同庚千龄会"的尘封往事。忧国忧民倡议结社七十一年前的1943年农历正月初十,适逢时任上海中华书局美  相似文献   

6.
2014年,又是一个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是一场令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战争。这场战争,让满清政府丧权辱国,加速倾覆;让日本帝国主义大获全胜,更加狰狞。120年来,每一次忆及甲午,都是辛酸、耻辱和悲愤。120年中,无数人反思甲午,都在呐喊、战栗与鞭笞。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军队的战败,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随着人民的觉醒,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变革求新的强烈意愿喷薄而出。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相似文献   

7.
叶小文 《当代贵州》2014,(25):64-64
正一百二十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国"天朝上国"迷梦破灭,现代化进程一度从此中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甲午一百二十年,乃国之大殇。一祭:殷鉴不远,祸起萧墙。近年中日两国关系起伏不断,各种矛盾问题集中爆发,日本政治右倾化和军事安全走向引人关切。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和粉饰日本侵略历史,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不断发起对邻国的单方面挑衅行动;肆意践踏日  相似文献   

8.
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抱着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目的,悍然对中国陆海军进行突然袭击,挑起了中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八月一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在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海军进行了一次主力决战,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海大战。在这次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的广大爱国官兵发扬了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大无  相似文献   

9.
1998年,平陆县被运城地委、行署授予“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县”的光荣称号。作为新一届县纪委、监委“班长”的阎甲午同志,由于坚持原则,敢查敢管,无私无畏,被全县人民称为铁肩担道义的“黑脸”书记。一1998年6月初,有着18年军旅生涯的阎甲午同志带着上级党...  相似文献   

10.
曾晖 《廉政瞭望》2014,(12):20-25
19世纪90年代,经历了“洋务运动”的清王朝出现了回光返照的迹象。然而,甲午惨败,彻底葬送了30余年“师夷长技”的成果,也完全粉碎了帝国复兴的残梦。  相似文献   

11.
庄安正 《唯实》2014,(12):86-87
人生几十年中,总有某些对于他一生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英雄一生,自不必说;一介草民,也会有一段闪光的岁月(哪怕微光闪烁)。著名状元实业家张謇41岁时,恰逢1894年,即农历甲午年。按照60年轮回的干支年份排序,张謇73岁寿终前,只遇过一次甲午年,60年前没有张謇,60年后张謇又归尘土。但事实上60个干支年份中的大部分,张謇一生都仅遇过一回,故甲午年之于张謇,或张謇之于甲午年,并没有什么特殊关联。但张謇与甲午年,确实碰出了火花。  相似文献   

12.
正惨史痛回顾,甲午起狼烟。浪摇腐杇清廷,沧海葬沉船。无语刘公岛在,忍睹英雄饮恨,碧血化狂澜。辱国马关约,赔款割台湾。今非昔,醒狮吼,震瀛寰。一星两弹惊空,航母露威颜。堪笑蚕虫蠢动,犹做当年旧梦,军国死灰燃。禹甸山河壮,利剑国门悬。  相似文献   

13.
叶雷 《廉政瞭望》2018,(10):65-65
两次中日战争的原因、进行的经过、最后的结果,以及它们对中国、亚洲和世界全局所产生的影响都完全不同。辑录唐德刚、吴相湘、黎东方等史学大家重要文章的《从甲午到抗战:对日战争总检讨》一书。聚焦两次中日战争,在历史深处反思中国之得失。书的看点在于史学大家从不同侧面、细节,特别是采取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深入反思两次中日战争,相比之前的宏观检讨,内涵更加丰富、细腻。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07,(7)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清政府工商政策的选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官为控制"的近代工业的政策目标模式--以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实行国家干预发展为实行新工商政策--鼓励投资集中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近代工商业。但由于对工商业发展的宏观管理能力还比较抵,扶持能力比较弱,以致于大大影响了经济改革的深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15.
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距今已有一百周年了。这场凝聚着近代中国民族屈辱与不幸的历史灾难,历经一个世纪的岁月和社会的巨变之后。仍然清晰而深刻地印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记忆将永难磨灭。我们没有忘却这段历史。我们也不应该忘却这段历史。这样做,不是为了沉溺于对既往惨痛岁月的不尽追忆,而是要从中汲取历史教训,使我们更加清醒地面对现实,让一个世纪前的陈迹成为永远不再重温的噩梦。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提起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人们最容易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便是  相似文献   

16.
曾晖 《廉政瞭望》2014,(12):34-35
甲午之败,激起了中国的强国梦。今日之中国已然崛起,在面对日本时,我们不挑事,也决不怕事。  相似文献   

17.
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因该年正当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史称“甲午战争”。由于清朝统治者腐败怯懦,导致中国战败,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竞相瓜分中国的风潮,大大加剧了殖民地化的进程,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耻辱。但伟大的中华民族并不甘心屈服,近代最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黄遵宪便以诗纪史,一连写下七首长诗,真切地纪写了当时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但实录国耻以激醒民众,还寄寓了强烈的愤慨,抒发了满腔忧国  相似文献   

18.
张文木 《学习月刊》2014,(15):20-23
“今年是甲午年。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1895年的“甲午战争”及其结局,对后来的远东政治影响是深远的。甲午战争的研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仅仅从技术和细节比较中孤立地研究这场战争,而应将这场战争放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大历史中来考虑,因为这期间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不仅是日本,更有中国乃至整个亚洲。  相似文献   

19.
正在重庆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位异乡人应该被铭记。一百年前,在中国由古老迈向近代的关键里程上,他是维新运动的一个火炬手;而重庆,是他维新、创业的一个重要舞台。他,就是宋育仁。早期改良主义者甲午曾创惊人之举宋育仁(1857-1931),字芸子,四川富顺人。幼年不幸,5岁丧母,11岁丧父。后随伯父到  相似文献   

20.
数字     
《廉政瞭望》2012,(19):14-14
15245件 近日,首部由中国学者编成的《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在故宫博物院首发,在此期间中国被日本掠夺的文物达15245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