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经过了一个由谨慎参与到逐渐深入进而全面加速的过程,它反映了中国对多边国际机制的参与由“革命者”到“参与者”再到“建设者”的复杂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多边外交有效维护和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利益:一方面,中国通过参与多边外交,获得了必要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促使经济和社会得以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通过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
王帆 《外交评论》2013,(6):1-15
从国际格局转型期入手,文章剖析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分析了中国转型期外交战略的目标和任务,指出了中国外交战略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转型期外交战略规划的基本构想、关键环节和侧重点,提出了战略规划的设计方案。中国外交战略需要在统筹兼顾的大思路下,规避自身可能的风险,把握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协调成本与收益的平衡,实施新的规划。  相似文献   

3.
《外交评论》2014,(4):25-40
中国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外交战略转型的双重机遇期,在对外交往中需要在经济实力和实际影响力之间进行有效的相互转化,以实现国家利益。国家营销理论对国家战略的规划定位、体系设计与实施手段的分析框架,尤其是其对战略实施阶段的多元营销手段,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国家营销视野下的外交战略分析框架包括三个部分:国家战略定位和道路选择、外交战略体系设计、外交战略实施。中国外交首先要在国际体系层面找准国家定位,在国内层面找准政策定位,在外交路线上做出明确选择。中国逐渐将经济外交列为核心外交政策,辅之以公共外交、文化外交等政策手段,围绕实力与权力之间的有效转化这一核心议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层面进行外交布局。中国在价值塑造、市场细分、促销渠道等外交战略实施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多边外交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平台——重新认识多边外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外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双边外交为主。自1971年恢复我国在联合国席位之后,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此后,我国多边外交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局部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二、多边外交政策大调整,全面参与联合国的活动;三、积极进取,开展多边外交,为构建和谐世界而努力。在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和谐世界”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导下,多边外交作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平台,将为中国外交开创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胡艳华 《理论前沿》2008,(24):20-21
中国外交的新特,点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苣;“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又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直接影响中国地缘政治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我国的地缘战略目标及改进外交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和谐世界思想是我国促进国际发展合作的外交理念和基本主张。中国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的外交实践主要体现在:推动国际机制的发展;承担维护国际和平的责任;促进国际社会成员共同发展,倡导世界新经济秩序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与政府外交构成中国的总体外交格局。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而新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为公共外交提供了更广阔的运作空间。2009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国际战略新任务为中国公共外交指明了方向。公共外交工作者的当前努力目标,应当是加紧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提高公共外交战略谋划和战术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在保持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连续性的同时,也展现出新趋势和新特点。在战略和宏观层面,外交服务内政的主要任务和外交总体布局基本维持不变。在具体政策层面,仍然重视对美关系,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在海洋权益争端和朝鲜核问题上,一方面保持原有政策的连续性,另一方面行动更为积极,政策更加明确。在操作层面,首脑外交更加活跃,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坐标作用更加突出,外交工作的全局统筹、顶层设计、中层协调和一线执行等都得到强调和重视。这些新趋势是改革开放以来成功外交的延续,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身份以及中国与国际社会互动的要求,是中国政府和社会环境变迁的客观结果。这一发展趋势将会延续下去。鉴于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在增加,未来中国外交将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和挑战,亟须在不同观念和利益、国内和国外、维稳和维权、国家利益和正义原则之间尽量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0.
沙特王国自建国伊始,为了寻求和维护自身安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英、美、中、俄等大国采取了一种与之交好的务实态度。沙特石油的发现和大量开采带来的财富剧增、沙特的特殊宗教地位、哈里发制度的废除和埃及纳塞尔主义的失败,确保了沙特的伊斯兰世界大国和盟主地位。沙特面对海湾这个中东地区的次地区安全复合体中的两伊威胁,联合小国组成海合会,以在海湾次地区形成力量平衡,达到某种程度的均势局面,维护自身的次地区大国地位。沙特在这三个层次分别采用了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外交理念,这与其涵盖君主制与瓦哈比主义的国家核心信念、优越的宗教使命感和实用的灵活性行动原则的政治文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外交理念经历了五大变化 ,包括外交从受意识形态制约转向按国家利益要求选择对外政策 ;从反体系外交转向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体系 ;从简单地按敌我友划线制定对外政策转向不结盟和全方位外交 ;从在美苏两超中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转向独立自主 ;从以政治、军事安全为外交主要任务转向重视经济外交等  相似文献   

12.
杨闯 《外交评论》2004,(4):22-29
本文主要论述外交决策理论的内涵、冷战后亟待解决的国际秩序论和中国应该选择和平发展安全合作的外交战略。文章认为,外交决策理论应回答世界格局、世界主要矛盾、国家定位与国家核心利益等问题。冷战后世界向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冷战后世界两大主题没有变,但和平与发展的内容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南北关系问题。中国的周边环境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的国家定位应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台湾问题都属中国的核心利益。当前应建设中国关于国际秩序的理论和中国外交战略理论。中国的外交战略宜提出“和平、安全、发展、合作”为好。  相似文献   

13.
论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学术界对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莫衷一是。实际上,美国称霸与世界反霸的矛盾、西西矛盾、南北矛盾、东西矛盾等都不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追求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在增多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处于国际社会中各种基本矛盾的交汇点的特点日益明显。中国必须选择全面发展的战略,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并全面推行体现和平与发展的外交战略,以化解崛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  相似文献   

14.
任何外交都离不开话语实践,就如任何意识形态离不开语言这个"物质外壳"一样。60多年来,中国外交从和平话语到革命话语再到和平与发展话语、合作话语的变迁,真实记载着中国外交不断成长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外交中的和平观念、革命观念、发展观念与和谐观念对中国外交实践的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辩护功能。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发展新动向及中国的外交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风 《外交评论》2004,(2):90-95
伊拉克战争对联合国和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法体系及其维护的国际秩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形势的发展表明,联合国并未被边际化,现行国际法及国际秩序并未从根本上受到动摇,伊拉克战争反而使国际社会更加重视联合国和多边主义,更加重视国际法规则的制定和运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际法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在2003年,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并签署了有关的国际条约,较好地维护了国家的根本利益,为推动国际关系的法制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未来五年中国国家安全机遇与挑战交织并存,面临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进步的趋势不断增强的历史性机遇,世界力量对比与国际体系变化深刻复杂,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不确定性与敏感性上升。有效维护新时期中国的国家安全,务必在观念更新、能力建设、战略谋划、体制创新等方面下大工夫,为和平发展与全面小康提供更坚实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抉择"和平崛起"之路,昭示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宣言。中国的"和平崛起",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崭新的大国崛起的模式。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新思维的主要内容有: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增进人类的共同利益;确立"和而不同"的外交新理念;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以"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争取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平崛起"的中国外交要正确把握发展、主权和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致力于国际机制化生存和发展;要正确把握与处理中美关系;要正确把握"和平崛起"与祖国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对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格局和社会管理体系三个概念进行了阐述。随后简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演变的四个阶段。在肯定我国在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十大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外交特权与豁免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实践中,侵犯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种行为不仅损害相关国家之间的国家关系,而且损害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侵犯外交特权与豁免的行为是国际罪行,是国际刑法规范的对象,适用普遍管辖原则。该行为在国际法上引起国家责任,因此,从国际法角度追究相关国家和个人的法律责任是受害国的重要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主要大国加紧战略角逐与战略重组,多边主义渐成大势所趋,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紧密交织互动,新兴大国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亚太局势多变。中国建设性国际作用日益增强,但和平发展与国家安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