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傅良与湖湘学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傅良与湖湘学派的交往从张木式开始。在湖南任职期间 ,陈傅良与湖湘学人有了广泛的接触 ,朝廷推荐了不少湖湘学子 ,一度讲学于岳麓书院 ,湖湘弟子多从他研习事功学 ,对湖湘学派也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胡宏性学体系的建立,在理论形式上是继张载气学和二程道学之后理学发展的又一成果。它意味着理学发展的中心已经由中原向东南地区转移。如同气学和道学按地域又称为关学和洛学一样,性学也以湖湘学名于世。在胡宏和其他理学家的努力下,理学在东南地区迅速得到传播和发展,程颐以后理学的不景气状态终于被打破。胡宏去世以后,弟子张木式挑起了湖湘学的大梁,并在与同门和其他学派学者的切磋交流中,进一步论证和发明了性学的基本思想。那种认为张木式堕湖湘学统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一 “卒开湖湘学统”宋初的湖湘地区,原本不是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近代湖湘人才辈出的原因 ,许多专家学者早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成绩斐然。“近代湖湘文化”也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然而 ,根据笔者对收集的相关资料的梳理 ,觉得人们对近代湖湘人才崛起的一个基本条件和最直接的因素———晚清长沙全国科举重镇的形成还鲜为人知 ,专门的研究似尚付阙如。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旨在抛砖引玉 ,以期引起专家的关注。一、19世纪以前湖南为何没有出现大的人才群体在湖南历史上 ,虽也出现过诸如蔡伦、周敦颐、李东阳、王夫之等著名人物和以胡宏、张木式为代表的南宋湖湘学派 ,但19世纪以前 ,在三…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开放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开放精神彭大成在论及近代湖湘文化时,有一种观点认为:湖南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内陆省份,人民刚劲质朴,吃苦耐劳。但与江浙、广东等沿海省份比,湖南人则显得比较闭塞保守,不够开放,这是湖湘文化的待点与缺点之一。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从世界历史来...  相似文献   

5.
"西体中用"文化观作为一种洋务思潮,将其落脚点放在西体,即政治上的议院、经济上的商本、文化上的教育为本,从而把对西学的认识和运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流变及特点来看,它是对中体西用论和西学中源论的发展,而发展中有突破,突破中有保留,并长期处于矛盾状态之中。总体而言,它终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曲广娣 《湖湘论坛》2009,22(2):104-107
湖湘文化因其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而形成了独立不羁、心怀天下、经世致用、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质。李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虽然理论渊源来自域外,但他生长于这一方,受湖湘文化的浸润,在他的思想、言行中湖湘文化的印迹依稀可见。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方势力东来之后,封建主义如何自救?农业帝国为何敌不过西方?西学东渐后,资本主义的传来给中国的社会思潮带来冲击与答案。历经经世致用的洋务思潮、变法维新派的改良思潮、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潮、民主科学的文化思潮以及社会主义的思潮,先进的中国人最终找到一条合乎国情的、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湖南经历了经世教育、洋务教育、维新教育以及留学教育等。近代湖湘教育深受西方的影响。这种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影响,构成了近代湖湘教育思想嬗变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9.
朱爱民  ;彭先国 《求索》2008,(3):227-229
湖湘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脉络相通,两者都推崇拼搏到中流击水。湖南人的拼搏精神根植于湖湘文化,随着近代湖湘人物之活跃崛起,这种湖湘思想亦耀眼于历史长河,历久不衰。湖南人懂奥林匹克,这种懂是一种大悟,是一种思想。既悟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本质,也悟到了超越奥林匹克精神之上的东西。湖南人擅拼搏,一旦发轫就会惊天动地,历史与现实,似乎都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昨夜星辰昨夜风──读《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高瑞泉春上过粤地,中大的朋友向我推荐袁伟时教授的新著《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它对鸦片之役后50年中的经世致用思潮与洋务思潮,以及沉浮于这两大思潮中的魏源、郭嵩焘、王韬、郑观应乃至曾国藩、李鸿章辈的...  相似文献   

11.
崇尚气节──近千年来湖湘学人的传统精神唐兆梅创建湖湘文化的湖湘学派和由湖湘文化孕育的一代代湖湘学人,大都追求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理想人生,于学、于政、于人品均卓有建树,令人瞩目。因此,近千年来,湖湘学人在许多方面都留下了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与湖南现代化王兴国湖湘文化指形成、发展和传播于现今湖南省界之内的一种地域文化。这一文化从总体上来说虽然没有超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范畴,但由于自然的、社会的及历史的种种原因,使她又具有某些独特的个性或特征。在这一文化的孕育、熏陶下,湖南历史上一...  相似文献   

13.
谭嗣同在近代湖湘文化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发展历程中,从1840至1919年的近代湖湘文化,是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谭嗣同在近代湖湘文化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卓越思想家,不仅在很多方面继承了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之发扬光大,而且在某些方面促进了这种优良传统向现代文化的转换。一、开湖湘现代爱国主义之先河湖湘文化历来有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传统,谭嗣同不仅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而且在以下两个方面促进了这一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其一,是将忠君与爱国截然分开。在中国古代,爱国与忠君往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江浙文化(古称吴越文化)与湖湘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两支地域文化。两相比较,江浙文化发达较早,湖湘文化兴盛较迟;江浙文化相对开放,湖湘文化相对保守;江浙文化相对温婉而细腻,湖湘文化则相对豪放而粗犷;江浙文化更多地名于经济与学术,而湖湘文化则更多地闻于政治和军事。尤其是在反帝反封建的近百年历史上,江浙文化与湖湘文化各展其长,为中国的早期现代化事业做出过符合它们各自文化风格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5.
湖湘学的奠基者是胡安国的儿子胡寅、胡宏。胡寅儒佛邪正之辨,是从道学家道统论立论而辟佛的,他守儒家三纲五常而辟佛不忠不孝,违背伦理道德;不穷理尽性而至于命,而以万物皆空;反对佛教三世轮回说等。胡宏思想路线,是其对父兄胡安国、胡寅“心与理一”思想路线的继承和阐扬。正由于胡宏的道性形上学的本体学的哲学个性和特色,而为湖湘学奠基,并为湖湘学与程朱道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三奠定基础,与其学生张拭哲学思想发展开出新的精神路向。  相似文献   

16.
康咏秋 《湖湘论坛》2000,13(4):64-66
湖湘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湖湘文化指湖南地区的一切古代文化成果和文化传统,与关东文化、西夏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等处于同一层面;狭义的湖湘文化指以宋明理学为源头的湖湘学派,它的显著特征是主张以心性修养为根本,强调求知报国、经世济民。应该说,湖湘学派是湖湘文化的源头和缘起,而湖湘文化则是湖湘文化的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吕特 《湖湘论坛》2001,14(3):81-82
毫无疑问,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主要特征应该是理性主义。但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湖湘文化还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主要表现为一种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如果把湖湘文化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或者说中原文化对比的话,那么这种非理性色彩就更加明显。本文试从文化渊源、历史传统以及现代意义等方面论述湖湘文化的这一特征。 一文化渊源 早就有人注意到地理位置对一个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意义。湖南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对湖湘文化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湖南位于我国的南部,相对于中原地区土地肥沃、食物比较丰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在湖湘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民,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独特的区域文化。这种文化,氤氲绵延于三湘四水之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丰富发展,遂成为中华文化中呈放异彩的一朵奇葩,人们称之为湖湘文化。然而,在过去很长一个时期,湖湘文化一直被湮设不闻,虽然半个世纪以前,学界前辈齐思和、钱基博、李肖聃、沈从文、谭其骧等人慧眼识珠,曾撰写过一批研究湖湘文化的论著,但这些犹如空谷足音,应者寥寥。因此,湖湘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远不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闽粤  相似文献   

19.
朱汉民 《求索》2014,(1):26-31
“精神气质”是一种主体化的文化,包含着道德精神与心理气质两个层面涵义。学者们往往以道德精神与心理气质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精神气质”概念,来表达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的文化心理结构。湖湘文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一种地域化士人精神气质的形成。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湖南人之性质”或“湖南人底精神”。湖湘“民性”与“士习”的渗透与融合,推动了一大批兼有劲悍民性与道义士气的湖湘士人群体崛起。明清以来,湖湘士人以十分鲜明的精神气质,而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特别关注和敬仰。湖湘文化的历史建构,同时是湖南人的精神气质的建构;湖湘文化的区域特质,特别体现为湖南人在精神气质上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湖湘文化与湖南文学的审美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文学自成湘味,在全国独具特色。从湖湘文化的根基上审视湖南文学,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湖南文学的审美品格。一、湖南文学的湖湘文化背景湖南文学根深叶茂,在于它的脚下有着丰赡的文化沃土。从历史上看,对湖南文学影响最大的主要有这样几种湖湘文化因子:一是流寓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