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绘制了本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如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是统战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推动我省统战工作为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为此我们要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民主党派就是必须团结的对象.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服务与沟通等方面的作用,携手共建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新闻编辑的基本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世华 《创造》2003,(3):30-3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闻编辑因此肩负着重大而又光荣的使命。要做到像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正确地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生动地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积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新闻编辑就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也可以说,不具备相应的素质,新闻编辑就难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那么——  相似文献   

4.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领导团结广大人民,带领人民共同前进,是我们党的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必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体是人民,建设者是人民,受益者也是人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地位重要、责任重大,肩负着比过去任何时候更加繁重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需要,也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需要,也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新世纪的奋斗目标,它集中体现了党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际作用。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党必须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宏伟目标,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内容丰富,论述精辟,思想深刻,是指导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报告中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其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论述就有一系列的新突破和新发展。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十六大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论述,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于引导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对于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的贡献,具有十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新突破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内容丰富,论述精辟,思想深刻,是指导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行动指南。报告中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其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论述就有一系列的新突破和新发展。认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十六大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新论述,对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于引导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对于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新的贡献,具有十分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十届全国人大任期的五年 ,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六大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强调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为了扎实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制定和实施了全面小康社会指标,推动全省全面小康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制定和实施全省全面小康社会指标,凝聚了人心,明确了目标,突出了重点,成为团结引领全省上下合力奋斗的一面旗帜,成为推动江苏全面小康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成为江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有力杠杆。制定全面小康指标是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六个更加”、“一个惠及”的总体要求。但对全面小康的具体形态和量化标准,国…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于统一战线而言,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服务第一要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统一战线积极服务第一要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表明在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任务  相似文献   

16.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丰都富民兴县步伐,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党组织。我们立足于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更加组织严密,更加行动一致、更加团结有力、更加朝气蓬勃”的战斗集体的目标,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及时提出具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导艺术。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重大变化,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勾画出我国到2020年的宏伟发展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刻认识提出这些新要求的重要背景,正确把握其主要特点和深刻内涵,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实际,荣昌就是要集中精力抓发展,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努力建设渝西第一县,加快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的步伐。对此,我们将继续以“办企业、抓特色、扩集镇、夯基础”为重点,发扬自身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我们党的军事战略思想,对于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保证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国发展,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要完成这三大任务中的任何一项,都离不开巩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理解,深深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三个代表”伟大旗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加快合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一、深化认识,准确理解,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的一切变革都源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实践“三个代表”,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