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三级法院将全面推行法官“判后答疑”制度经媒体报道而赢来赞声一片。有人认为“在涉诉信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法官判后答疑制度的推行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还有人以此为据要求“黄静案的法官应该‘判后答疑’”。所谓“判后答疑”制度史书不载,是名副其实的司法“创举”。对于此创举是否值得肯定,且容笔者在此略陈管见,以为商榷。一、法律依据问题。法官审判原本只对法律和自己的良心负责,并不对判决本身存疑的任何他人负责,要求审判法官判后就本案判决进行详解、实施答疑,必将干扰法官正常的审判工作,有悖于审判独立的法治精神。判后…  相似文献   

2.
论法官判后答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0月,全国法院立案审判工作会议推广了贵州安顺法院法官判后答疑的经验,〔1〕引起了媒体与法学界普遍关注。现笔者谈些初步认识,以抛砖引玉,促进加快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涉诉信访难题之思路,使审判在公正与高效主题下持久良性发展。一、法官判后答疑之客观必要与法理依据笔者以为,法官判后答疑可描述为:案件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存有疑问,初次就证据采信、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等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或申请再审,作出生效裁判的法官、审判组织依一定程序给予必要释明,促使其服判息诉的制度。法官判后答疑制度并非出自…  相似文献   

3.
郭小冬 《法商研究》2007,24(1):104-110
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在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行判后答疑制度之后,判后答疑制度已在全国各级法院陆续试行。虽然实行判后答疑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司法公信力,以从源头上治理涉诉信访的产生,从而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但判后答疑制度的实践却使我们对该制度的实际功效产生了疑问。尽管如此,判后答疑制度在我国当今的司法环境中仍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我国现阶段为消除当事人的不满所能采取的最为现实的选择,因此,我们不能断然否定其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山东审判》2013,(4):121
潍坊市潍城区人民法院现有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员86人,年均审执结各类案件4000件。近年来,该院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围绕"公正、公开、公信"的总体指导思想,提出了打造审判流程管理、工作质效评价、队伍引导激励、信访案件化解、行政后勤保障"五大体系"的工作思路。加强审判管理,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通过庭审直播观摩点评、电子卷宗评查、案件判后答疑、庭长论坛等措施,构建起"全程化、动态化、精细化"的审判流程监管体系;落实司法公开,加强立  相似文献   

5.
判后释法就是在裁判文书送达时或送达后的一定时间内法官就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采信、裁判理由、法律适用的含义及程序等进行答疑释理,使当事人明白案件涉及的法理和情理,消除疑问。判后答疑有利于提高当事人服判息诉率和自动履行率,达到民事诉讼案结事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有关"调审分离"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彦  杨兵 《法律适用》2011,(4):74-78
一、一种"调审分离"尝试--法官助理庭前调解的实证调查 自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我国在法院的调解制度中,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在一个案件中,法官既是调解者同时也是审判者.学者将这种程序结构称之为"调解型"审判方式.~[1]在这种模式之下,负责审理案件的法官进行调解,既是一种职责,又是一种任务.  相似文献   

7.
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强化合议庭和法官职责,是《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确定的重大举措。这项改革,实质上是让法官处于审判活动的中心位置,这对于提高审判效率、保障司法公正都交增生深远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权责不清、审者不判、判者不审”以及法院体制行政化的现象,很有必要对现有的审判长选任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谷子 《中国审判》2009,(9):93-93
今年以来,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判后答疑工作。截至8月初,该院在诉讼案件同比上升41.3%的情况下,共审结1467件,其中上诉38件,处理群众来访1420件次,上诉率、信访量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37%和1.86%,服判息诉率高达97.5%,审判工作实现了上诉率下降、服判息诉率上升、信访总量减少的“三赢”良性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刑事简易程序审判组织模式改革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保司法公正 ,提高司法效率 ,是刑事简易程序审判组织模式改革的终极目标。刑事简易程序独任审判庭的“一审多助多书”组织运行模式 ,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改革尝试。这一审判组织由 1名独任法官 ,4名法官助理和 2名书记员组成。实践证明 ,这种对原有审判组织模式的改革是成功的 :一是提高了审判效率和质量 ;二是排除了独任审判先入为主的弊端 ;三是突出了独任法官的主导地位 ;四是明确了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职责 ;五是降低了诉讼成本。  相似文献   

10.
<正>陕西省陇县人民法院注重案件质量提升,面对近几年来涉诉信访数量居高不下、申请申诉再审案件持续增多、司法公信力不高的现实问题,重点突出审判管理在法院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提升审判管理理念,特别是把法官办案质量评查作为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推进审判管理改革创新,促进审判管理水平提升。该院涉诉信访总量大幅度下降,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1.
徐力 《中国审判》2009,(3):88-91
我多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与许多同行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当前民事审判工作面临最大的困难是难以实现案结事了。“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已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基本原则而为广大民事审判法官领会,“案结事了”成为法官审理每一件民事案件明确、具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常文 《中国审判》2009,(8):103-103
“我明白了,你们说得够清楚的了……”这是2009年6月的一天,在福建省长乐市人民法院一楼的判后答疑室,一个当事人对法官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3.
业界     
《中国审判》2011,(10):4-4
最高法派出讲师团到西部法院巡回授课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派出讲师团到西部法院巡回授课。2011年9月5日,讲师团赴兵团授课开班仪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举行。讲师团在兵团分院设主课堂,在各师中院、垦区法院设分课堂,采取远程视频专题授课、课后答疑、座谈讨论等形式为全兵团三级法院的法官授课。授课主要围绕人民法院审判理念、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就当前立案信访、民商事审判和执行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试论法官审判案件负责制吴培洪在人民法院内实行法官审判案件负责制可以增强审判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审与判、权与责更好地统一起来.有效提高审判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审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所谓法官审判案件负责制.是指独任庭审判人员和合议庭审判人员对具体案件...  相似文献   

15.
试析日本刑事诉讼中的预断排除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析日本刑事诉讼中的预断排除原则西南政法大学莫丹谊预断排除原则是在直接审理原则和公判中心主义之下的诉讼程序中,保障公正审判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预断排除,指法官(审判者)在开庭审理之前以及审理之际不应当对案件有某种偏见或先入为主的诉讼原则。公正审判,无...  相似文献   

16.
《法庭内外》2007,(7):55-56
秀水街服装市场系列案被评为“知识产权保护最佳案例奖”;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多措并举加强少年审判的判后答疑工作;北京市东城区法院在未成年人刑事裁判文书后附“关爱提示”;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制定“事不过三”庭审规则;北京市房山区法院审理赡养纠纷案件坚持“四原则” .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安徽法院着力在判前预防、判后答疑、重视初访、治理重访上狠下工夫,解决了大批信访难题,化解了大量不和谐因素。然而,涉诉信访总体态势不容乐观,信访总量仍在高位运行,越级访、重复访、群体访仍较突出,缠访、闹访、异常访时有发生,涉诉信访渐渐成为困扰人民法院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帅 《中国律师》2007,(10):48-49
信访制度作为我国最基本的民意表达制度.是党和国家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途径,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涉诉信访工作是国家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人民法院着力在判前预防、判后答疑、重视初访、治理重访上狠下功夫,解决了大批信访难题.化解  相似文献   

19.
王天民 《政法学刊》2008,25(5):66-71
判后答疑作为一定历史条件下解决大量涉讼信访案件的司法政策,虽然短期有助于降低申诉率、上访率,但因其固有缺陷和功能缺陷,长期坚持判后答疑会有损于司法权威。所以司法机关应当将实现司法权威的重心由诉讼外的司法政策转移到诉讼内的制度主体上来,并通过判前说理制度、判词阐明制度、释明制度来重建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主审法官责任制”周顺昌主审法官责任制是迄今为止法院审判方式改革最大胆的尝试。它触及到传统的审判理论、审判制度、审判心理、审判方法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因而成为法院审判工作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拟从这一审判制度(或称审判方式)的基本内容、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