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瘦身文化之缘由与影响,学界已进行过大量研究,但对于人际互动因素对过度节食瘦身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一行为所诱发的更严重的病理性后果仍然缺乏关注,这可能会导致更多青年女性深陷其中。通过对17位有过度节食瘦身行为的青年女性进行深度访谈,并对一个所有860位成员均有过度节食瘦身行为的新浪微博群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发现长期过度节食瘦身容易诱发“进食障碍”这一心理疾病,同时,出于戈夫曼“自我呈现”理论语境下追求理想化自我形象的心理,这类青年女性的人际互动行为往往呈现异常状态。一方面尽管渴望被理解与关注,但在日常与无过度节食行为的他者进行人际互动时,她们倾向于隐瞒其异常进食行为;另一方面,对于这类经历她们更倾向于在社交网络中与同类人群进行交流,但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对其身心健康恢复的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2.
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是基层女性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对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具有特殊作用。本文在对中青年基层女性领导干部的压力状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中青年基层女干部心理调适能力的建设途径:调整心态,化解内心冲突;学会情绪管理,保持心理平衡;建立和谐人际,稳定心理环境;创新工作方法,化解职场压力;加强学习,改造消极个性。  相似文献   

3.
青年心理具有突出的两极性特点,因而,各种各样的消极行为最易发生,加之青年固有的心理闭锁性与文饰性,就更使人们对其突如其来的反常表现难以捉摸,解决起来也十分棘手。导致青年消极行为的原因很多,挫折即是其中的一个。所谓挫折,即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时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或一定的情绪反应。青年正处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美学修养,其消极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美学修养是理所当然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加强马克恩主义理论修养、培养健康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出版制度的改革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学报青年编辑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其来源有组织、个人及家庭生活等诸方面。适度的心理压力能够引起青年编辑积极的反应,压力过度或对压力处理不当,则可能引起青年编辑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消极反应。对此,高校学报编辑部应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降低青年编辑的心理压力;高校学报青年编辑也要积极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应对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集群行为)中从众行为的模式类型和表现形式,分析了群体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人因素等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了集群行为背后寻找行为参照、偏离恐惧、人际适应等社会心理动机.分析了网络从众行为(羊群效应)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提出了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大学生网络从众行为的教育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青年网络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人际交往与传统的交往方式不同,它具有匿名性、改变的人际吸引基础、分享有共同兴趣的虚拟空间、控制交往的时间和速度等特征。这种新的交往方式对青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应有相应的教育对策指导青年网上交往。  相似文献   

8.
在规模庞大的进城务工农民群体中,青年进城务工农民已成为中坚力量,但他们也受到政治、文化、社会关系、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社会排斥。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严重影响了其融入城市的进程,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社会影响。为此,必须采取全面的反社会排斥对策,逐步消除对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排斥,促进青年进城务工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9.
青年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缺少各种社会支持网络,导致其陷入经济贫困、政治贫困、发展贫困和心理贫困状态,从根本上限制了青年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必须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人际和谐关系三个方面构建农民工社会支持网,进而实现社会融合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公职人员不仅仅是一般的社会个人,而且还是公共权力的代理执行者,这两种角色的不同内在需求使其承受两个向度上的价值张力,由此而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就是公共权力及公职人员角色的扭曲,最终使公共权力的运行轨迹背离公共意志。为了避免这种消极后果的产生,必须以行政伦理中的"法治"理念来实现和强化公职人员个体行为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1.
青年亚文化与价值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亚文化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意味着价值冲突已经上升到了政治文化层面。它受到了世代冲突、媒介统治、景观表演等多种现代社会因素的驱动而带上了越来越强烈的反抗性。青年亚文化被看作是一种对主导文化、权威文化、强势文化的反抗,是为了捍卫一种生活形式及其背后的价值。将青年亚文化运动所蕴涵的创造力从其反常形态中拯救出来,克服其犯罪、越轨和无序的消极后果,不仅是社会文化学所必须正视的问题,也是犯罪学所遭遇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与青年人际价值观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正处于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网络为青年提供了全新的交往方式和平台,网络交往在对青年人际价值观产生积极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负面影响。立足于网络环境的特点,对网络人际交往进行研究,以期有效指导青年合理运用网络,树立科学的人际价值观,建立良好的网络人际关系,促进青年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系列的消极后果,全球治理的兴起是对全球化消极后果的一种反应,其治理主体呈多元化。反全球化运动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主体,为实现一个更加全面、公正和民主的全球化,以直接行动、社会论坛和网络反抗等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其内部的分化与斗争、自身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在资源上的限制使其参与全球治理的功能的发挥又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青年自我发展的矛盾性是青年特殊本质的外在表现,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需要与能力之间的矛盾、认知与行为之间的矛盾、行为与社会规制之间的矛盾、自我评价的矛盾等。可以通过良好社会环境的营造、科学青年教育的开展和有效心理救助的提供等途径,缓解青年自我发展的矛盾性,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年流行语是青年群体亚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上海青年流行语是产生并流行于上海地区青年中的口头时髦语。它是青年彼此间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和媒介,也是相互间理解及心理认同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在青年社会化进程中角色的习得、体验和塑造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上海青年流行语直接迅速地反映着上海青年群体文化、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变化,同时也生动明快地折射出上海都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变迁轨迹。 上海青年流行语的产生始于二  相似文献   

16.
“屌丝”一词反映了当代青年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改变的一种无力的心理状态。作为2012年度最热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屌丝”一词被当代青年争相认领,是认识当代青年心理状态和心理诉求的媒介。探究和把握“屌丝”现象的成因,是深入研究当代青年群体在流行文化中所反映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世界。“屌丝”的流行与过度泛化折射出青年传统观念的丧失、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对自身状况的自嘲等心态,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管理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丧文化"是一种活跃于青年世界的新型的亚文化,泛指以消极颓废、麻木冷漠的态度消解自身负面情绪的方式,因其符合当下青年的生活心态而受到青睐。他们通过瘫的姿势、捂脸的表情、怼的态度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精神生存状态。因此,针对这种社会问题和现象,我们要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丰富精神世界,帮助青年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会支持网络中亲密关系个体的角度,分析了亲密关系对权力个体腐败行为的影响,表现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对腐败行为有积极的抑制作用,不良社会支持对腐败行为有消极的催化和助长作用;婚外的不良社会支持成为腐败行为的新的心理动力源;社会支持缺失的个体更容易滋生腐败。  相似文献   

19.
社会文化心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文化心理从时代发展的要求看存在着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社会文化心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着促进作用,消极的则发挥着阻碍作用。当下,消极的社会文化心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束缚与阻碍作用日益呈现,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消极的社会文化心理主要体现为:渴求“第一”的社会文化心理、推崇“智慧”的社会文化心理、固守陈规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崇尚完美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认真剖析和深刻认识这些社会文化心理的表征、内涵及产生根源对于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亚文化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属性。在消极亚文化影响下,处在社会转型期的部分青少年价值观发生了异化。重新审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权威,规制媒体文化价值行为,通过变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校园学生文化团体建设来完成对青少年的主流价值观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