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国家赔偿法在实施以来,暴露出了大量问题,其中国家赔偿的范围是一个重要方面,而立法赔偿又是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实施现状,论证确立立法赔偿制度的原因和条件,并提出具体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2.
薛冰 《法制与社会》2010,(36):154-157
国家赔偿的范围是国家赔偿法的核心。本文就国家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赔偿的范围问题,从实定法的层面对现行行政赔偿范围的法律规定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反思。对当前行政赔偿范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行国家赔偿法在确定行政赔偿范围的标准、规定行政赔偿范围的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赔偿范围狭窄问题的可行方案,对于完善国家赔偿法,充分实现国家赔偿的立法目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完善行政赔偿程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行处理程序不应该是我国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必经程序;赔偿请求权的消灭时效应自赔偿请求人知悉损害时起或自损害发生时起计算;赔偿义务机关的确认并不是请求赔偿前提;赔偿义务机关不予确认,赔偿请求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是一部落实宪法原则.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和改进国家机关工作.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的重要法律。各级国家机关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国家赔偿制度的相关规定。才能确保依法行政.避免国家赔偿的发生。本文将对一起烟草专卖行政处罚引起的赔偿纠纷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的关系.希望能够对读者了解国家赔偿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国家赔偿制度从民事侵权赔偿制度分化发展而来,二者有着共同的法哲学基础,联系紧密。在学理上,对于国家赔偿责任究竟属于公法或者私法责任性质,未有定论;在国家赔偿实务中,对于国家赔偿法与侵权责任法的适用关系,尚待厘清,因此,有必要从历史关系梳理、法哲学基础比较、法律性质认定以及法律适用的角度深入探讨国家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完善我国民事司法赔偿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芬 《法学论坛》2003,18(4):84-86
人民法院及其法官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 ,如果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 ,受害人有权依法取得民事司法赔偿。但是 ,由于现行的国家赔偿制度主要限定于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 ,民事司法赔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致使受害人获得国家赔偿的机会和获得赔偿的范围十分有限。建立和完善我国民事司法赔偿制度 ,不仅有助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而且有助于提高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文章称“国家赔偿法”或“本法”)自1995年颁布以来,经历过两次修订:2010年完成第一次修订,因本法立法价值在此次修订中发生大幅调整,法律条文大幅修改,故称之为“大修”;2012年完成第二次修订,因此次修订前后变化不大,故称之为“小修”.小修仅是本法对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定作条文编号匹配之需要而作的调整,不涉及实质内容的变化,因此不是文章讨论范围.文章所称“演变”指大修前后的改变.国家赔偿法大修前后均以“行政赔偿”、“刑事赔偿”和“非刑事司法赔偿”三块部分为框架,以“赔偿范围”、“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程序”和“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四条路径为逻辑来架构的,因此文章采取“四路径对应三部分的比较”的方法来对本法大修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试论国家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永彬 《政法学刊》2002,19(1):12-15
我国的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主要包括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两大类。现阶段因其归贵原则不尽合理、赔偿范围不够全面、赔偿标准不明确、程序不利于操作等,已远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必须适时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9.
10.
缪坚 《法学杂志》2006,27(5):104-106
国家赔偿的目的在于限制公权力的行使,而在公权力的行使过程中,考查该行为的违法性是《国家赔偿法》得以作用的关键。由于原法律的概括性和对其解释的不足,有必要对与公权力行使有关的赔偿责任作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实证考察我国国家赔偿中赔礼道歉责任的适用现状,结果表明,赔偿请求人对赔礼道歉的渴望与赔偿义务机关对赔礼道歉的忽视形成鲜明对比。检视剖析,学理上对赔礼道歉责任强制性的质疑,《国家赔偿法》关于赔礼道歉责任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赔礼道歉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功能异化是造成这一现状的要因。在国家赔偿中,回应赔偿请求人的诉求,让其感受到赔偿义务机关的真诚歉意,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正确定位赔礼道歉责任的属性和功能,也需要从明确责任承担主体、承担方式、履行场合等方面进行法律制度的完善。毕竟,赔偿义务机关切实履行赔礼道歉责任,既是抚慰受害者心灵上的创伤和重塑国家机关公正形象的要求,也是消弥二者矛盾对立、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杨小君 《中国法律》2005,(6):32-33,97-99
一、国家赔偿的立法 中国有关国家赔偿的立法,是宪法规定基础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为主,以其他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相配套的体系。而且,这种立法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逐步明朗和逐步完善的。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05,(6):7-7
一些司法机关在面临国家赔偿案件时.考虑自身社会形象.不愿主动赔偿;除赔偿义务机关自身原因外,国家赔偿法本身也有缺陷。如赔偿范围狭窄.赔偿程序不尽合理.尤其是赔偿标准偏低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解析王丽萍诉中牟县交通局行政赔偿纠纷案,并就此讨论《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新修改的《国家赔偿法》增设了协商程序,却未明文规定协商的结果可为"赔偿协议",原因概为理论上公权处分之考量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显失公平问题,但这不利于程序正义的实现。现行法中赔偿协议的生存障碍可通过理论辨析与制度设计加以解决,法理上赔偿协议亦有效率理论、合同自由理论、当事人参与理论与衡平理论为其正当性作支撑。在具体操作时,应通过信息公开、程序细化、第三方裁判与范围限定等程序司法化举措保证最终达成赔偿协议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孙璐 《法制与社会》2011,(10):248-249
现如今,国家赔偿制度在现代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法国是世界上国家赔偿制度最早确立的国家,也是该制度发展最快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尚处成长阶段,借鉴法国的国家赔偿制度,无疑对尚处成长阶段的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家赔偿法》没有全面肯定精神损害赔偿,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也规定的非常狭窄,这样显然就不利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不符合现代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公平、公正原则。本文就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做出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丁恒越 《法制与社会》2010,(26):155-156
新的《国家赔偿法》已出台,对于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在新的国家赔偿法中规定:"符合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情形,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这样立法,既是法治建设的一大进步,也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既有利于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国家赔偿法修改和法律实施效果的最大化。但是,如何在国家赔偿中真正去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真正形成国家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原则以及如何确立国家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等,都是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成为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国家赔偿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有公共设施的利用者与管理、设置者之间不是平等的民事合同关系 ,而是行政法律关系。对于公有公共设施在设置、管理方面存在瑕疵 ,致使利用者的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失的 ,适用民法规定既不符合处理公法关系的原则 ,也不利于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围十分必要 ,但是对于有特别法规定的公用企业造成的损害 ,应依特别法或民法解决。  相似文献   

20.
国家赔偿法自颁布实施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缺陷已完全暴露出来。近年出现的麻旦旦"处女嫖娼案"等案件彻底宣示了没有精神损害赔偿的国家赔偿法是不完善的。本文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探讨了我国《国家赔偿法》对于应增加精神损害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