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2011年11月14日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10号公布2.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2.
船舶溢油污染海洋的法律问责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微  王慧 《比较法研究》2012,(6):122-133
<正>一、问题的提出中国进口原油90%以上通过海上运输完成,高风险的海洋运输和海洋开发给海洋环境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据统计,"自1998年至2008年,在中国管辖海域共发生733起船舶污染事故,这些污染事故给我国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1〕船舶溢油污染可分为运营溢油污染和事故溢油污染,前者通常是指船舶行驶中产生的废油排入海中导致的水域污染;后者则是指船舶发生事故致使货油或燃油外溢而造成的水域污染,也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由于传统的社会科学将自然看成为外在于社会的事件,因此影响自然和  相似文献   

3.
周清华 《河北法学》2007,25(8):89-93
海洋环境污染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海洋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和海洋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国际社会意识到要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以便利国际交通和促进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资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以及研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 这种法律秩序体系庞大,涉及到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方方面面.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有关行为人犯罪及刑事责任的问题,也当然被包含在这个法律秩序当中.分析研究船舶污染事故中船员犯罪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船舶污染问题一直是各船旗国、沿海国、港口国海洋环境保护所关注的重点,通过对目前国际上关于防治船舶污染控制的国际公约以及各国国内法来看,其可分为事前防范机制以及事后保障机制。随着两岸三通,往来旅游贸易的频繁,厦金水域所面临的船舶污染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由于其特殊的政治背景,对其船舶污染的控制需要两岸加强对话,协调配合.本文通过梳理国际上关于船舶污染控制的公约,同时结合两岸关于船舶污染控制的立法,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船舶是海上运输的重要工具,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海洋运输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发展。但是在贸易喜人发展的背后,人类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海洋环境持续恶化,这不仅对今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沿海国的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破环。因而针对维护海洋环境的国际立法不断的制定和修改。我国在海洋船舶污染方面虽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现状,同时我国船舶方面的法律也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框架体系。本文正是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船舶相关法律以及介绍国际相关的公约,来对我国船舶污染方面提出法律和其他方面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6.
国际船舶污染防控体系已从传统的船旗国专属管辖转变为船旗国、沿海国和港口国"三分"管辖的局面。然而,重大船舶污染事故中,沿海国和港口国经常突破国际统一立法的框架制订更为严格的单边立法或采取单边措施对船舶污染实施防控。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国外相关案例的梳理,并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及理论基础,可以认为船舶污染防控单边主义不断盛行,使船舶污染事故风险向恪守国际统一立法的国家转移,中国作为航运和贸易大国亦将受到不利影响。但船舶污染防控单边主义损害了船舶航行自由,阻碍了国际商品流通,并违背了相关国际公约,中国不应效仿,而应在国际统一立法的框架内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7.
一、船舶突发事故及建立统一的船舶突发事故污染损害赔偿法律体系的必要性(一)船舶突发事故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大量的是由日常有意排污造成的,部分是由于突发事故如碰撞导致的溢油事件造成。但是突发事故因其突发性、一次性大量污染而导致比有意排放更为严重和集中的污染损害。船舶突发事故污染损害具有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8.
海上石油开发及油轮运输中发生的事故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损害。以船舶溢油事故为例,中国海洋环境损害赔偿面临"海洋生态损害"概念模糊、损害赔偿难以量化、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索赔存在交叉等困境。传统侵权法理论无法确定海洋环境损害的范围,更无法将海洋环境损害进行量化。尽管有关船舶溢油海洋环境损害赔偿法律体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侵权法无法解决的难题,但仍需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以期有效、及时地赔偿海洋环境损害。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施行20周年以来,中国航运经济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问题也愈加突出。将来是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还是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来应对这一问题,值得理论界、实务界等有关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件、海上船舶和港口污染事件、浒苔和赤潮等海洋灾害事件频发,给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利益带来了巨大损失。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还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组织体系上,条块分割,部门之间横向联动滞后;领导体制上,权限交叉,职责不明;技术手段上,海洋监测设施建设薄弱,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滞后。因此提出了以下措施:完善组织机构,加强横向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明确海洋环境突发事件领导主体,划清管理权限,做到职责分明;加强海洋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信息技术指挥平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国际立法实践,海运毒害物质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各类国际条约为各国船舶污染损害责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我国船舶污染立法相对比较落后,随着越来越多的船舶污染事件的发生,我国船舶污染法律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司法业务文选》2012,(6):25-32
1.2011年11月14日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9号公布2.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  相似文献   

13.
1.2011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9次会议通过2.2011年5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3.法释〔2011〕14号4.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4.
国际海上运输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船舶航行中泄漏的油类和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导致了对海洋和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船舶企业在造船、修船和拆船过程中的不当排放也导致了海洋环境的污染.环境保护是船舶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了保护海洋和大气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海运界推行了一系列防止船舶油污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和标准,对船舶企业设计和建造船舶提出了环境保护要求.中国船舶企业应当坚持绿色造船理念,设计和建造符合国际船舶能效要求的船舶,采用强调环境保护内容的造船合同文本以及在船舶建造、修理和拆解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刑警与科技》2006,(8A):92-92
北京市环保局日前表示,2006年北京将建设水质、噪声和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指挥三大系统,年底前将在29处路段建成交通污染实时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6.
船舶压载水在提高船舶安全性的同时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甚至永久性的损害。而海洋环境的有机统一性和船舶世界航行的特点,决定了国际社会只有通过广泛的合作与协调,才能防控船舶压载水造成的海洋环境损害。本文论证了防控船舶压载水造成海洋环境损害国际合作与协调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进一步研究了实现上述合作与协调的相应机制,为我国应对防控船舶压载水造成海洋环境损害的国际合作与协调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司法业务文选》2012,(5):28-35
1.2011年12月12日商务部令2011年第4号公布2.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监测、及时控制和消除因突发事件引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满足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要,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18.
《法学杂志》2012,33(6)
船舶压载水在提高船舶安全性的同时也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甚至永久性的损害。而海洋环境的有机统一性和船舶世界航行的特点,决定了国际社会只有通过广泛的合作与协调,才能防控船舶压载水造成的海洋环境损害。本文论证了防控船舶压载水造成海洋环境损害国际合作与协调的必要性和路径选择,进一步研究了实现上述合作与协调的相应机制,为我国应对防控船舶压载水造成海洋环境损害的国际合作与协调趋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商法年刊》2001,12(1):457-464
各有关单位 :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试行 ) ,自2 0 0 3年 1月 1日起对国内跨省航行载客定额 5 0人及以上的客船 (包括客滚船、旅游船、高速客船 )、15 0总吨及以上的气体运输船和散装化学品船生效。该规则对其他船舶的具体生效日期另行通知 ,原则上对油船不迟于 2 0 0 3年7月 1日生效。交通部2 0 0 1年 7月 12日前 言1.为了保障水上交通安全 ,保护水域环境 ,应用《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管理规则》(ISM规则 )的原理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制定本规则。2 .本规则是为了提供船舶安全营运和防止污染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航运产业小型船舶和内河航运船舶所造成的污染导致受害者很难得到充分赔偿的情况,中国立法作出了种种尝试:在国际法层面上,1999年加入了《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也于2009年对中国生效,但中国没有加入《1996年国际海上运输有害有毒物质责任和损害赔偿公约》。在国内法层面上,包括中国海事局2008年4月出台的《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管理规定》等规范文件,都没有出现统一详细的有关船舶安全、防范污染的海上强制保险的明确规定。如何在中国建立一个符合航运国情的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就此制度的建立,结合中国具体发展情况,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