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澜早年受维新思潮影响,形成了君主立宪思想。辛亥革命后,其建国思想由君主立宪转向民主共和。抗战期间及解放战争初期,他先后提出抗战建国、民主建国、和平民主建国的方案,主张走一条不同于国共两党的"中间路线",即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后在国民党的打击迫害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终归破产。经过在革命与反革命、民主与反民主两条道路间的抉择,张澜毅然放弃了"中间路线",接受了新民主主义的建国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张澜建国思想最终转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刘英 《民主》2010,(9):40-41
重庆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遗迹的文化名城,在其众多的抗战遗址中,重庆的周公馆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地理环境而极赋传奇和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3.
八年抗战胜利日论功全在一谜中温灿石在抗日战争胜利那一年,重庆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庆祝晚会,猜谜场人山人海,其中一条即景谜最为引人注目。谜面是“日本投降”,猜中国古代人名一。并要求注解。结果竟猜出了四个谜底来。1、“共工”,工作与功字相通,所以解释为共...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抗战胜利纪念"成为一种法定的、常态化的仪式。国家通过纪念会、座谈会尤其是国家公祭日等方式,传递对抗战胜利的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是中华民族与其独特历史渊源之间的一种纽带。这种由国家设立的"记忆装置",不仅纪念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胜利,同时彰显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抗战胜利纪念,传承中国精神与民族精神,型塑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认同;协和新型国际国内关系,凝聚中国的各方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朱利来 《求知》2005,(9):4-6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顾抗战的历史,总结抗战胜利的经验,可以使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加坚信共产党的领导。陈毅同志曾经满怀激情地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写了题为《七大开幕》的诗篇:“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深沉的笔触、凝练的语言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刘英 《民主》2011,(9):33-34
2011年3月29日,明媚的春光倾泄在重庆大地。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首个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在重庆隆重开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清林和八大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中华工商联合会及无党派领导人齐聚两江之滨的重庆特园,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揭幕剪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煕来主持开馆仪式并作了热情洋益的讲话。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09,(6):56-57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分散在安顺、峨嵋、乐山的文物又集中到了重庆,越长江三峡运回南京。1947年12月9日,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魂的国之瑰宝终于回到了南京朝天宫。那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批文物注定是要远离故土的,仅仅一年之后,它们又一次踏上远去台湾的旅程,并且再也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8.
1938年夏秋之际成立的延安新哲学会不仅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团体,更是抗战建国的助推器,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延安新哲学会在抗战建国的任务、旗帜、原则和目标下从事哲学理论研究,全面扫除教条主义,为抗战建国的胜利统一了党内思想;大力宣传和普及马列主义,为抗战建国的胜利壮大了群众基础;大力推进马克恩主义中国化,为抗战建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思想导向;初步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抗战建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迅 《各界》2010,(5):27-28
2005年时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央决定对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有功之臣颁发抗战胜利纪念章。笔者在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承担属于“原国民党抗日将领或其遗属”这部分人员发放抗战纪念章有关人选的筛查和初步认定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范硕 《瞭望》1995,(23)
山城智斗──记叶剑英在抗战中一幕范硕1939年6月9日,叶剑英来到中国西南山城重庆。这时的重庆.是中国抗战的陪都,国民党政府所在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出的代表机关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所在地。叶剑英到来之后,担任南方局常委兼军事部长,在南方局书周恩来的直...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的支援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条件伊胜利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近现代历史上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中国共...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5)
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以来我国学界对抗战精神的形成、内涵、特征和价值启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了解我国抗战精神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可以更加深入认识和学习抗战精神,为更加科学有力地提倡抗战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叶 《学理论》2014,(9):104-105,114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派驻在国民党统治中心重庆的秘密代表机关。在这一时期,其中以外国记者、国际友人、各国驻华使馆官员、援华组织和团体等为主要对象的外事工作,在抗战的不同阶段,因外事工作内容不同,南方局采取了不同的工作策略,出色完成了中共中央交给的艰巨任务,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新中国储备和锻炼了大量优秀外交人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军 《民主》2009,(4):52-52
近日.200余张重庆抗战老照片现身.震惊文史界。引起市内外及美国媒体的巨大关注。但是.在这批照片中所展现的部分抗战遗迹,在现实中已找不到身影。据权威统计,20年来。仅主城就消失抗战遗迹372处(2009年3月4日《重庆商报》)。  相似文献   

15.
葛丽君  陈辉 《学理论》2015,(5):107-108
抗战胜利之后,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成立。民主建国会以民主、建设为宗旨,提出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建国主张,其主张具有进步民主性和阶级局限性的特点。民主建国会的建国主张及实践活动,壮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推动民主革命的胜利发展,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建国会的政治发展奠定基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创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需要‘抗战精神’。我们不应该总是把国耻挂在嘴上,而应该纪念那场胜利。毕竟那是中国近代史上难得的一次胜利。”  相似文献   

17.
周立  王红  张久美 《学理论》2012,(13):202-203
张大千一生多次到过重庆,从中学时代的学生生涯到抗战期间来重庆举办画展,张大千在重庆有比较丰富的人生经历。在抗战期间,张大千通过在重庆举办画展积极支持抗战、振奋民族精神,为促进重庆美术界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重庆成功举办,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增强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穆重怀 《侨园》2015,(Z1):19-22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多年来,提到抗日战争进行了多长时间,人们往往会回答"八年抗战"。这是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全面抗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时间。这种看法到目前为止是社会各界普遍接受的关于抗战的概念。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抗战十四年的主张,它的核心内容是把1931年9月18日发生在沈阳柳条湖的"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日战争的起点。这就把八年抗战又向前推进了六年,形成了十四年抗战的说法。这个观点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目前仍无定论。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活动渐入高潮之际,人们自然不会忘记抗战胜利来得多么不易!更不会忘记我国人民在赢得这一胜利的过程中曾经蒙受过多么大的牺牲、耻辱和灾难!而其中最令人不能忘记的便是由日本法西斯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57年过去,如今许多人虽对“南京大屠杀”一事大都依稀耳熟,但未必能知其详.尤其在日本国内,多年来一直有人竭力否认曾发生过这一历史悲剧.为此,本刊特发表一组专题报道,斥日本右派妄言,兼志国耻,并慰死者,且诫后人.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中,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海外华人对祖国的无私奉献是伟大和崇高的。无论是从舆论上声援祖国抗战和捐资捐物支援祖国抗战,还是用热血和生命献身祖国抗战事业,无数的海外华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