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西亚新国家发展政策的概要与各种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国家发展政策的概要 (一)新国家发展政策的制订经过与公元2000年的目标 马来西亚政府于1991年6月17日公布了以“新国家发展政策”为核心的第二个长期展望计划(1991—2000年)。用马来西亚马哈蒂尔总理的说法,此项计划是“马来西亚于公元2000年进入先进国家行列的新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1991年是马来西亚决策的制定者、计划者和实施者们繁忙的一年,他们包括政治家、政府官员、公司领导人、学者和所有一切关心马来西亚前途的人。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因为它标志着颇有争议的新经济政策的结束以及一个新经济政策后的新时代的开始。就在1991年初,各个政策文件相继公诸于众,它们依次是:《国民经济咨询委员会报告》、《马来西亚:前进的方向(“2020年梦想”)》、《1991—2000年第二个远景计划纲要》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从1970至1990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它还包含了比较完整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马来西亚当时面临的一个最主要的社会问题——马来族人的贫困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本文主要不是从经济的角度,而是要从社会和民族关系(主要是指华人与原住民的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马来西亚这一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一、背景马来西亚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是有深刻社会历史背景的。独立以后,马来西亚建立了以马来人为主体的政府,马来民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但…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华人眼中的“马来西亚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1991年2月28日,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总理发表了2020年设想(以下简称“设想”),以作为30年后的国家目标。该设想提出在2020年之前将马来西亚建设成发达工业国,同时声称要建立一个由生存于种族团结、协调、公正的全面合作关系下的“马来西亚民  相似文献   

5.
目前,马来西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主要是指马来西亚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特别是向技术密集型转化.马来西亚大张旗鼓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始于90年代初,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是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的必然结果.自80年代后期,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马来西亚一直拟摘取亚洲第五条小龙的桂冠,跻身新兴工业国之列.1991年初,马来西亚政府更是制定了《2020年宏愿》的远景规划,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将马来西亚建成工业化先进国家.无论是新兴工业国,或是工业化先进国家,均要求推进技术发展,增强经济竞争力.第二,是马来西亚劳力严重短缺的客观要求.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持续发展,马来西亚过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政府已制定了将在2020年之前达到新兴工业国家的目标。为此,马来西亚政府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措施鼓励外商大量投资于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目前,在马来西亚投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日本、美国和台湾。中国投资者也开始迈向马来西亚。本文提供一些有关马来西亚投资“软”环境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自1963年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速度一直较快,30年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6.5%;社会也基本上是稳定的,只是1969年一度发生动荡;到90年代初,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科技教育等重要指标衡量,已成为在东盟诸国或东南亚国家中就发达程度而言仅次于新加坡的国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马哈蒂尔总理在1991年2月28日提出了雄 心勃勃的"2020年构想",要在2020年把马来西亚建成一个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七十年代是马来西亚发展面向出口工业化时期,它于1968年制订“投资奖励法案”,鼓励与欢迎外资投资发展劳动集约型面向出口工业;1971年制订“自由贸易区法案”,1972年实施保税工厂制度,从而基本上完备了以外资企业为中心发展劳动集约型面向出口工业的经济体制。此外,马来西亚从1970年起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期限为二十年,即1970—1990年),同年开始实施第二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0—75年),1976年起实施第三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1976—80年)。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7.8%,高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国营企业私营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莹 《东南亚》2003,(4):37-41
私营化是一些国家重组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1983年,马来西亚提出了国营企业私营化政策,成为私营化的先驱国之一。回顾2 0年来马来西亚政府对私营化政策的推行,对我们了解马来西亚的私营化问题有一定参考。一、马来西亚国营企业私营化的背景在独立初期马来西亚的经济基本上是自由放任的经济。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由于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1969年5月两族群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面对这种情况,70年代初期,政府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 1970—1990年)。该政策以马来人优先政策为核心,其目标之一就是消除民族及地区间的差距,尤其是…  相似文献   

10.
在东亚准新兴工业化国家中,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马来西亚成功的工业化模式。尤其是马来西亚的工业化经历了进口替代第二阶段重化工业的发展,其经济实力与商品贸易出口能力大为加强。马来西亚政府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强干预”的角色,并提供了符合工业化发展内在要求的综合性组合政策。马来西亚的经验表明,推行进口替代第二阶段并非是阻碍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仍然需要被主流学说斥之为“肮脏”的工业化政策。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华人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华人的固应之道1968年“5·13事件”后,马来西亚政府决定从1970年至1990年推行新经济政策。马来西亚政府宣布,新经济政策的宗旨是通过消除贫穷,重组社会,达到全民团结,并建立一个公平合理、进步和繁荣的国家。对华人经济影响最大的是“重组社会”。但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恰好是通过重组社会,纠正经济地位不平衡状况,制造马来人的工商业社会,使马来人及其他原住民成为国家经济活动的伙伴,进而减少及最终消除经济上的种族区分。政府宣称从1970-1990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其目标是,到1990年,工商业各个领域中的股…  相似文献   

12.
“共求发展——21世纪的中国与东南亚国际研讨会”于1994年8月26—2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由马来西亚政策研究所、新加坡信息与资料中心、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共约70人,其中外国学者34人,中方学者36人。马来西亚政府副总理易卜拉欣·安瓦尔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会议分四个方面进行了专题发言和讨论。第一专题为“架起沟通东南亚与中国的桥梁:文化及人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及其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被认为是未来经济增长依靠的动力 ,制造业的火车头。马来西亚政府在协助中小企业发展方面采取了诸多的措施 ,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本文主要在概括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马来西亚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 ,并试图对其政策成效做出评价。一、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在马来西亚 ,小型企业是指那些固定资产少于 50万林吉特 ,或全日制工人少于 50人的生产企业 ,而中型企业是指拥有 50— 2 50万林吉特的生产企业。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大多数集…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以后的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于1970年制定,并于次年,在第二个马来西亚计划(1971—1975年)中正式提出。它有两个直接目标,它设想通过这两个目标来最终实现民族的团结。第一个目标是“通过提高所有马来西亚人(无论什么种族)的收入水平和增加其就业机会来消灭贫困”。第二个目标是: 加速马来西亚社会结构改革的进程,以便纠正经济的不平衡,从而减少和最终消灭对种族与经济功能的等量齐观。新经济政策一直是在“远景规划纲要”(1971—1990年)的框架内加以实施的,如今已行将结束。现在该是为新经济政策以后的时期进行评论和规划的时候了。为了为这一重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是东盟创始成员国之一,在中国对东盟外交中具有重要地位。自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先后奉行“亲西方政策”、中立外交及“向东看政策”,外交重心逐渐从西方转向东亚。当前,随着美国“重返”亚太,中国与周边国家矛盾突显,作为南海争端方的马来西亚却始终以低调、谨慎、开放的态度处理对华关系,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大局,成为中国在东盟中难得的合作伙伴。本文将对马来西亚外交战略的发展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中马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西亚取得国家独立后的40多年期间,该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了工业化和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了多个短、中、长期发展计划.使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收入跃居东南亚国家的前列。但是.被快速增长掩盖了的弱点与隐患,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暴露出来,该国在1998年出现经济大衰退.同时政局也发生某些动荡。目前,该国经济正从谷底回升,显示经济最困难时期已过去,预计1999年将能取得1%的实际增长率。经济形势的好转有助于政局的稳定。马来西亚政府呼吁全国人民全力配合,加速经济复苏。综观40多年来马来西亚经…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来西亚政府社团注册局2001年6月的统计,马来西亚林林总总的华人社团约有7276多个,占全国注册社团32269个总数的大约五分之一。华族是马来西亚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民族中注册社团组织最多的一族;马来西亚也是全球拥有华人社团最多的国家,这反映了当前华人在马来西亚的经济、政治、文化、联谊等方面的全面活跃。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的电子商务交易量近年来增长迅速,1997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仅为400万美元,1998年增至约2000万美元,1999年进一步增至约9500万美元.电子商务在马来西亚的迅速发展是与政府大力推动分不开的.为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马政府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委员会来制定协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马来西亚电子商务委员会由两个分科委员会组成.一个分科委员会设在国际贸易部和工业部,专门负责制定方便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条例和其他各种机制;另一个分科委员会设在能源、通信和多媒体部,负责研究完善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问题.马来西亚政府正在拟定“国家电子商务蓝图”,旨在为电子商务提供指南,制定策略性计划,加强基本设施的建设,更有效地推动国内的电子商务活动.为配合政府的规划,马来西亚多媒体发展公司1999年正式推出“电子马来西亚”网站.这个网站拥有各类电子商务活动,譬如连线交易的电子贸易中心,处理银行事务、股市交易等类别的金融中心.这个网站已被视为推动马来西亚电子商务的强心剂.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76—80年)于1976年7月28日由马来西亚下议院通过,8月17日由马来西亚上议院通过,终于付诸实施了。这是侯赛因·奥恩总理亲自抓l的第一个全面经济开发五年计划。马来西亚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虽然只是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长期规划(1971—90年)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的计划书本身便有430页,比马来西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71—75年)的计划书的份量多一倍,它的内容还涉及到政治与国内治安等问题,比第二个五年计划更为周到。  相似文献   

20.
1991年第1期浅析美日欧三极结构和世界多极化趋势酝酿着重大变化的亚太国际格局密特朗对戴高乐欧洲政策的修正德国的国际金融实力及发展趋向试论南亚国家和日本的关系日本与第三世界的贸易关系中日经贸关系的回顾与展望日本企业雇用制度浅析世界变化中的美国战略关于时代问题的思考1991年第2期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关于世界战略格局的几个问题冷战后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调整调整中的美国对拉美政策统一德国的外交政策走向90年代亚太经济的发展趋势、地位和作用苏日经济关系的新发展西欧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贸关系《洛美协定》与南北关系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