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海南 《台声》2023,(1):88-91
<正>周恩来一生十分关怀台湾同胞,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呕心沥血,台湾同胞永远铭记在心。今天,让我们一起缅怀周总理!支持台湾同胞的革命活动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时,特别吸收几批台湾青年入校学习,并派人回台湾进行革命活动,在台湾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抗日战争时期,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在重庆十分关注并领导对台湾的工作,支持台湾人民抗日斗争,了解李友邦、谢南光、  相似文献   

2.
他们在皖南前线、福建闽南和武夷山为抗战建立的历史功绩,为中国人民抗战伟业增添了新的亮点。 1939年9月,周恩来以中共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身份到浙江金华视察皖浙一带的抗日工作。周恩来听了台湾义勇队队长李友邦关于台湾义勇队成立经过和存在问题的汇报后,周恩来指示说:关于台湾义勇队的事,要充分运用国民党关系开展工作……。周恩来的一席话,为李友邦领导的台湾义勇队支援祖国  相似文献   

3.
30年前的历史经历 1960年,美国对华政策有所变化,不再支持其"反攻大陆",而且明里暗里增加与中国大陆的接触,开始了华沙会谈和其他接触渠道,寻找新的折衷方案。美国的这种作法使蒋介石非常恼火,美国"划峡而治"的"两个中国"政策,使他在晚年既不能实现反攻大陆的计划,又不愿长久蜗居台湾,美蒋之间的矛盾迅速加剧,十分有利于中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6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确定了对台问题的方针:台湾岛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能落到美国人手中。周恩来还提出了四点具体意见: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周恩来为了和平统一台湾作出了不懈努力.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他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国、力争用和平手段完成统一大业、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台湾实行高度自治等和平统一的思想.周恩来对台湾问题近三十年的思考与实践,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作出了巨大贞献.  相似文献   

5.
邓因 《同舟共进》2013,(11):47-54
1956年以前,中共对台基本方针主要是武力解决。中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不仅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而且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对台湾的政策也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愿同蒋介石进行第三次合作的思想更加明确起来。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第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宣布:“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根据这一精神,1月30日,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对台基本方针,强调:  相似文献   

6.
李立 《两岸关系》2003,(2):42-46
罗青长,周恩来总理生 前最后接见的人。在 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对台工作。在两岸50多年波谲云诡的历史中,他曾经参与过一些鲜为人知的涉台事件。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在初冬的一个上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周恩来生前的最后时刻以及后事处理的那段催人泪下的往事。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我们党从新中国诞生之口日起,在整整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呕心沥血、悬系终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为解决台湾问题不懈努力,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主张。时值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回顾党的三代领导人对台政策的历史发展,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解决台湾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探索黄冬有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方针,也是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中共领导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一、新中国建立初...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情系台岛杨亲华编者按: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长期以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职务,他以睿智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享誉国际社会。周恩来生前十分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提出了许多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方针与策略,为后来中国政府处理台湾问题而制定的“一国两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社会广角     
《政策》1998,(5)
周恩来轶事三则 临终念张镇 周恩来总理临终前,还约见罗青长谈台湾问题。其间,周总理还特意嘱咐罗老不要忘记在台湾的张镇将军。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张镇是黄埔一期的学生,与周恩来有师生之谊。重庆和谈时,张镇以国民党宪兵司令的身份参与保卫工作。1946年10月8日,国共会谈纪要定稿的那一天,张治中先生在国民党军委会礼堂举行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8)
正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大会结束后,根据周恩来治丧委员会的安排,骨灰第二天才撤。他的骨灰要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让他的最后一夜在"台湾"度过。用心良苦:"托、托、托、托"1975年9月4日,周恩来注意到3日的《参考消息》载有一篇专稿《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蔡省三曾追随蒋经国多年,对蒋氏家族和台湾情势有深入透彻的了解。在这篇文章里,蔡省三针对四月份蒋介石的去世,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陪都重庆确定了收复台湾的目标和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设立了四个对台工作机构,加强了对台湾革命团体的领导和支持,并以重庆为主阵地推动并开展收复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为抗战胜利后台湾的顺利接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怎样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上,就其战略思想和方针来说,经历了从“和平解决”到“一国两制”的调整和变化,本文就此作些分析。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是毛泽东在1949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政协会议期间提出来的。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平解决的立场。50年代中期,我们党调整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提出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指示周恩来:“可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决台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推进中国的完全统一迈出了令世人瞩睁目的实质性步伐。这一伟大构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继承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一纲四目”的思想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来的,二者之间存在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一国两制”构想对“一纲四目”思想的继承早在五十年代中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党为推进台湾与祖国的早日统一,及时调整对台方针,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政策。六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将这…  相似文献   

15.
日本据台初期,非官方和官方组织了一系列以佛教为中心的宗教调查.这些调查涉及日本佛教在台的布教、台湾寺庙僧侣、台湾原有习俗信仰、台湾佛教历史发展等.在调查的基础上,日据当局形成了其初期的宗教政策,即对来台的日本佛教加以有限的控制和限制,对台湾旧有宗教实行有限的"放任主义",是其"旧惯温存"政治统治政策的体现.日据初期的宗教政策,确立了日据当局对台湾宗教发展的统辖地位,影响了台湾传统佛教的发展方向,开拓了日本佛教以后在台湾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老一代领导人直接关怀下,1954年8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对台湾广播.当时的广播稿大都是请一些著名民主人士和党内知名人士撰写,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 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所致,广播稿内容多是政治宣传角度,很难打动台湾听众.怎样把话说得能让人人耳、入脑、人心,是建立不久的新政权面临的新问题.战争时期的一套语言肯定不适用了.  相似文献   

17.
李涛  郑林 《传承》2011,(27):4-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在处理台湾问题过程中美国因素的问题上始终坚定一个中国立场,抵制美国分裂台湾言行,推动中美外交谈判,寻求两岸和平统一,以一己之力加速了从中美对抗到建交过程中台湾问题解决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怡华 《两岸关系》2001,(10):39-42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了给尼克松访华做准备,基辛格开列了七个方面的问题,提议双方先交换意见,台湾问题不能不放在了第一位。周恩来面对这位陌生的特使,心平气和地说:“你来了,我们在分歧的道路上相遇,但又要平等地解决问题。”周恩来指出,台湾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抱怨你们政府的事情。这当然不是由你负责,也可以说不是由尼克松总统负责。但对美国政府来说,我们要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19.
由资深记者、著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李立所著的大型纪实文学《目击台海风云》一书中首次披露了半个世纪以来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台的不同决策。书中还透露了周恩来秘密会晤沟通两党关系的经过。总理要视察珠江口据原南海舰队司令员吴瑞林回忆:1963年底,海军通知他和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前往北京, 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时任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的罗青长同志突然到他的房间。罗青长说:“我来向你传达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20.
小资料     
小资料1.在1955年4月18日召开的“万隆会议”上,中国首席代表周恩来首次提出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指出:“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2.1956年7月16日晚,周恩来在同新加坡工商考察团《南洋商报》特派记者、原国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