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中国减灾中心大楼 ,在中铁建筑公司全体建设者日以继夜的努力下 ,1 5层大楼已于 2 0 0 0年 1 2月 1 2日下午 3时 1 5分正式封顶。中国减灾中心大楼封顶仪式于当天下午在中国减灾中心大楼工地举行 ,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多吉才让部长为封顶添加了最后几铲混凝土 ;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范宝俊副部长在数百人的封顶仪式上讲话 ,盛赞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 ,希望把中国减灾中心大楼建成高质量的工程 ,为人民防灾做出新贡献。中国减灾中心大楼工程于 1 997年 1 1月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 ,1 999年…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和民政部共同组织的“中国减灾中心技术系统总体设计”评审会于 2 0 0 0年 9月 1 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评审组包括陈述彭、陈联寿、任阵海、姜景山院士及科技部、中国地震局、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航天总公司等单位的科技和管理专家 2 1人。“中国减灾中心”项目是由我国的减灾专家和灾害管理人员在十多年前提出的。其目的在于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减灾信息的综合应用和共享能力 ,为灾害紧急救援提供科学的预测评估及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1国家、省市、地区综合减灾科学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而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已成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之一。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的科学家们已完成了我国综合减灾的战略总体设计,并实施了综合减轻以台风暴雨灾害为例的科学系统,1995年汛期的实时试运行,抓住了我国主要的大气水圈灾害,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了服务。本系统主要包括下述各部分:1.1中央灾害通信系统:它将联接国家减灾中心与各有关部委,相互交换自然灾害信息,达到信息共享,推进减灾工作。1.2国家减灾通信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4,(7):60-60
5月28日,天津市民政局与市气象局签署“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合作框架协议,市民政局副局长金海龙与市气象局副局长郭虎代表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根据协议内容,天津市民政局与市气象局将在防灾减灾信息共享、城乡社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综合防灾减灾宣传及重大气象灾害灾情调查和风险评估等五个方面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编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任主编的《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实录》,已于 2 0 0 0年 1 0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国务委员、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为此书写的序言中指出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实录》如实记载了我国减灾十年活动的进程。总结了我国减灾工作的成绩和经验 ,是指导我国 2 1世纪减灾工作的一本重要工具书。希望它的出版能推动我国减灾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阶段 ,在 2 1世纪 ,仍将面临各种灾害的威胁 ,特…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减灾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的减灾能力建设意义重大。社区灾害预警信息传播速度、社区居民风险意识、社区居民灾害自救互救技能等因素直接影响着社区减灾能力的高低。社区灾害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本着科学有效、节约成本的原则,在亚洲社区综合减灾合作一期项目基础上,统筹整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已有资源,紧密围绕二期项目建设目标,结合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中国试点社区减灾能力建设需求,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牵头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中,提升人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开展培训无疑是一种重要手段。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活跃在我国社区减灾能力建设过程中。他们通过与政府部门合作、投入资金、信息和专家资源等方式开展项目,在将国际社区减灾经验引入我国的同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实践指导和操作。作为与中国政府长期合作的、专门从事灾害管理工作的国际组织,亚洲备灾中心选派专家精心设计了"社区为基础的灾害风险管理"培训课及其培训这一课程的师资课程,并多次派专家进行讲课和指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研讨会5月23日,由民政部主办、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会资助的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参会的各国代表围绕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监测预警预防技术和区域减灾合作等3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次研讨会将建立区域各国灾害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渠道,  相似文献   

9.
大事要览     
重要会议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研讨会5月23日.由民政部主办,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会资助的中国-东盟防灾减灾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参会的各国代表围绕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监测预警预防技术和区域减灾合作等3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次研讨会将建立区域各国灾害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渠道,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灾害形势日益加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为了及时、有效地传递灾害信息,给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咨询,强化综合减灾的协调职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成立了减灾中心或类似机构。然而,有些省级减灾中心在发展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境与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省级减灾中心的发展现状,提出省级减灾中心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希望可以为各地减灾中心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和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主办的 2 0 0 1年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预测会商会于 2 0 0 1年 3月 2 7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总参气象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减灾委专家组和民政部的 2 0多位专家和灾害管理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会上 ,主办单位代表介绍了 2 0 0 0年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 ,指出 2 0 0 0年我国旱灾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危害重 ,属于重灾年。但洪涝等其他灾害则较常年轻 ,因灾转移和死亡人口及倒塌房屋数都远小于平均水平。与会…  相似文献   

12.
正"十二五"期间,我国成功应对了四川芦山地震、甘肃岷县漳县地震、云南鲁甸地震、海南"威马逊"超强台风和"7·21"北京特大暴雨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在应对复杂灾害的同时,我们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法制建设、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防御能力建设、重特大自然灾害的综合保障能力建设、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和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国家震、云雨等重制机制灾害的合作交  相似文献   

13.
祝明 《中国减灾》2004,(10):13-13
2004年9月13日 ̄17日,由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办的“中国减灾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我国从事防灾减灾科学与技术工作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中国减灾应急系统及体系”、“重大灾害事件及评估研究”、“灾害及数值模拟研究”、“灾害及减灾救助”、“灾害及应急管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通过会议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我国防灾减灾的任务非常紧迫,安全、减灾和应急工作已经在自然灾害救助、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一…  相似文献   

14.
应韩国政府行政自治部邀请 ,中国民政部代表团于 2 0 0 0年 9月 1 7日至 9月 2 3日访问了韩国。代表团一行六人 ,由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李本公司长为团长 ,先后访问了韩国行政自治部、中央灾害对策本部、韩国气象厅、汉江洪水控制所、韩国水资源公社、LG EDS公司等单位。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和深入研讨 ,对韩国防灾减灾工作有了深入了解 ,其中韩国灾害管理现代化进程 ,给代表团深刻印象 ,对加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可供借鉴。1 灾害管理体制现代化进展灾害是危害各国人民的大敌 ,为了防止和减轻各种灾害的危害 ,各国政府都因地制宜地建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风险不断加大,灾害形势非常严峻,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持续增加,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科技计划实施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有效提升了国家灾害科学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地方防灾减灾能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信息化已经紧密融入各行各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方面.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围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任务要求,在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极大推动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宗晋是一个用心灵解读大地纹路的地质学者,也是一个用责任把握大地脉搏的减灾专家。他潜心地质研究40余载,创立了节理构造定性分析、渐进式地震预报模式和全球三大构造系统;他提出了“灾度”概念,统一了多种灾情强度的评估标准;他将以往灾害科学的单纯自然变异取向,引伸至社会承灾能力及其灾情风险评估的综合减灾科学道路;他组织完成了《中国重大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总论和分论,统编了七大类灾害统一体例的灾害年表,为推动我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风险不断加大,灾害形势非常严峻,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持续增加,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科技计划实施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有效提升了国家灾害科学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地方防灾减灾能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信息化已经紧密融入各行各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方面。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围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2015年)》任务要求,在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极大推动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黎健 《今日浙江》2014,(19):38-38
正浙江作为全国气象现代化试点省份,将以贯彻省部共同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合作协议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为契机,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保障和气象科技支撑。坚持科学防灾,大力推进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的现代化。气象是防灾减灾工作的"第一道防线",防灾减灾要做到"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节点",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发挥气象在科学防灾、主动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6年就对推进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明确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理念。其中,"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突出体现了现代化防灾体系建设的时代特征。"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起步五年。社会经济发展每上一个新台阶都必然会对防灾减灾与安全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洪水风险中求生存、谋发展,更是我国漫长历史中的一条主线。新世纪以来,规模空前的城镇化进程,使我国洪涝威胁对象、致灾机理、成灾模式与损失构成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0.
2013年3月28日,第三届全国减灾中心业务交流会在四川省减灾中心召开。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总工程师杨思全及来自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各省(市、区)减灾中心负责人、业务人员4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如何加强省级减灾中心业务建设”展开讨论,交流防灾减灾业务体系建设需求,共享国家和省级减灾中心建设发展经验与成果。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有关负责人就自然灾害救助评估、灾害信息管理、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体系与实践、无人机遥感减灾应用、减灾救灾标准体系等领域开展业务培训。四川、江西、上海等地代表介绍了减灾中心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