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社会减灾团体减灾十年总结会议”于 2 0 0 0年 3月 1日至 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 17个减灾社团共同发起主办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北京减灾协会承办。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及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的支持。来自全国的减灾社团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央有关部门的代表出席了会议给以指导。3月 1日为“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部长论坛”。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蒋承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中国气象局局…  相似文献   

2.
子荷 《中国减灾》2005,(5):28-28
4月22日上午,“中国减灾世纪行”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华世纪坛东侧大钟广场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李贵鲜和科技部、民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等部门的领导和代表以及有关院士、专家、中国国际救援队、红十字救援队、社会各界热心防灾减灾的志愿者代表数百人出席了启动仪式。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办公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会长闪淳昌主持启动仪式,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常务副会长宋瑞祥、中科院院士马宗晋和志愿者代表先后致辞、发言。全国…  相似文献   

3.
资讯     
《中国减灾》2007,(1):59-60
北京:“防灾减灾博士后研究工作站”正式启动2006年11月8日下午,“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签字仪式”在北京市气象局九层学术厅举行。中国气象局、市科委、市科协、市人事局、市应急办、北京师范大学、市民政局、北京减灾协会等单位领导40多人到会。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按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北京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科协系统关于人才建设的意见,为切实加强首都防灾减灾方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首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智力…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和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共同组织召开的“2 0 0 0年度全国自然灾害趋势预测会商会”于 2 0 0 0年 3月 2 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民政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总参谋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50 3所、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专家组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的管理人员和专家共 3 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减灾办副主任、救灾救济司副司长朱存芳主持 ,减灾办主任、救灾救济司司长李本公介绍了会议的目的和意义。民政部救灾救济司阎志壮处长介绍了 1 999年的全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2,(9):59
2012年4月5日,民政部与中国气象局合作一周年座谈会暨气象频道《中国减灾》栏目开播仪式在北京举行。会议通报了一年来的合作进展,明确继续推动民政、气象两部门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罗平飞,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2,(5):59-59
2012年4月5日,民政部与中国气象局合作一周年座谈会暨气象频道《中国减灾》栏目开播仪式在北京举行。会议通报了一年来的合作进展,明确继续推动民政、气象两部门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民政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罗平飞,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的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中,宝鸡市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深切地感悟到:只有调动和运用各种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坚持不懈地向公众普及推广和传授综合减灾与公共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切实做到灾前有效预防、灾发沉着应对、灾中正确施救、灾后科学恢复,把灾害造成的影响减轻到最低程度。宝鸡市综合减灾与公共安全科教培训中心建设项目,于2006年酝酿策划,2007年首次批准立项,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列入了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震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印发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23-25目,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主办,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标准研讨会”在安徽省救灾减灾中心召开。来自民政部、国家防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安徽、四川、河南、内蒙等4省(自治区)民政厅救灾处的专家学者就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于2001年4月27—28日在北京工业大学熙园宾馆联合召开了“2001年天灾预测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水利部、中国地震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关院校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40人。联合国减灾管理项目办公室及《中国减灾》编辑部的专家、《中国经济时报》的记者应邀  相似文献   

10.
<正>7月8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民政部会见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一行,两部门就加强防灾减灾合作进行交流。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参加会见。郑国光对近年来民政部与中国气象局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合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下一步能与民政部建立开展气象灾害联合调查机制,深化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联合打造中国减灾科普宣传品牌,推动防灾减灾政策法规及标准建设,共同加强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4,(6):8-13
今年5月12日是第六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城镇化与减灾”。作为“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千5月8日在北京举行..论坛旨在深入研究联合国《2015年后减灾框架》,探讨全面深化改革与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建设,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措施。讨论防灾减灾救灾产业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转化应用,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数字     
正11%据民政部统计,在去年"全国减灾日"前后,全国各地累计举行了各类救灾演练14.5万次、主题宣教活动2.6万场。尽管如此,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研究员何永年认为,防灾减灾科普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根据2015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公众防灾意识与减灾知识基础调查报告》显示,仅有10.5%的城市居民掌握基本减灾技能,而只有11%的农村受访者关注灾害知识。  相似文献   

13.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4.
1999年3月9日,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和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共同组织召开了1999年我国水旱灾害预测会商会。中国气象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减灾委专家组、三委自然灾害调研组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等13个单位...  相似文献   

15.
凤山 《中国减灾》2010,(7):46-47
今年5月12日是第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主题为“减灾从社区做起”。湖北省各地、各单位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领导重视活动组织有序 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湖北省副省长、省减灾委主任张岱梨要求省减灾办对全省防灾减灾日活动进行部署,务必取得实效。省减灾委副主任、省民政厅厅长谢松保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制定全省活动方案,报经省政府批准后由省减灾委下发到各市、州、县政府和省减灾委各成员单位。  相似文献   

16.
10月 1 1日是今年的“国际减灾日”,其主题是“防灾、教育和青年”。这是联合国开展“国际减灾战略”活动之后的第一个“国际减灾日”,也是联合国将全球减灾活动全面推向 2 1世纪的一项主要行动。联合国对今年减灾日的活动高度重视 ,希望世界各国特别关注今年减灾日主题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安南秘书长对此发表了文告。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于 1 0月 1 1日在京共同举办了 2 0 0 0年度国际减灾日专题报告会。会议邀请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陈院士作“地震和地震灾害”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郭…  相似文献   

17.
祝明 《中国减灾》2004,(10):13-13
2004年9月13日 ̄17日,由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主办的“中国减灾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我国从事防灾减灾科学与技术工作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进行了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围绕“中国减灾应急系统及体系”、“重大灾害事件及评估研究”、“灾害及数值模拟研究”、“灾害及减灾救助”、“灾害及应急管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通过会议研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我国防灾减灾的任务非常紧迫,安全、减灾和应急工作已经在自然灾害救助、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海洋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从为渔民海上捕捞提供服务,拓展到海洋防灾减灾、国家安全、海洋经济发展等多个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现代海洋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海洋气象防灾减灾面临的要求更高、领域更宽,加上服务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所以探讨海洋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的若干问题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苑迪 《中国减灾》2009,(1):F0002-F0002
2008年渐渐远去,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灾难记忆。近日,民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海洋局等部门评选出“2008年全国十大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和民政部共同组织的“中国减灾中心技术系统总体设计”评审会于 2 0 0 0年 9月 1 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出席会议并讲了话。评审组包括陈述彭、陈联寿、任阵海、姜景山院士及科技部、中国地震局、环保总局、国家海洋局、航天总公司等单位的科技和管理专家 2 1人。“中国减灾中心”项目是由我国的减灾专家和灾害管理人员在十多年前提出的。其目的在于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减灾信息的综合应用和共享能力 ,为灾害紧急救援提供科学的预测评估及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