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向辉 《前沿》2012,(5):22-24
民国时期,绥远不断发生自然灾害。民国十八年(1929年),灾害尤为严重,绥远人民的生活如在水深火热之中。华洋义赈会积极参与赈灾救灾工作,组建绥远省分会,设立义赈机构,根据各地不同灾情采取散放粮种、平粜、以工代赈、设立粥厂等赈济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三国魏晋南北朝多沿袭两汉做法,对残疾人实行赈济。 据《三国会要》载: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七月,“冀州大蝗,民饥,使尚书杜畿持节开仓廪以赈之”。五年(公元224年),“冀州饥,复遣使开廪赈之”。《三国志·魏书  相似文献   

3.
浙民 《中国减灾》2005,(8):53-53
7月18日前后,浙江省民政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抗击“海棠”台风和救灾工作:一是落实好救灾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各地要严格执行台风期间值班制度,做到24小时有人值班,遇到情况及时处理,随时报告。二是严格执行灾情统计报告制度,确保灾情上报及时、准确。各地要切实做好灾情统计、核查和上报工作。灾情发生后,县里3小时内  相似文献   

4.
遴 选官员是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解决好的一个问题。选用无方导致政治腐败、庸才群集、谄上的恶棍充塞道途 ,实在是自古面临的困局。一个新的朝廷 ,或者会因为“起于山野”而短暂地获得官场活力。然而 ,“打江山”的朴素品性必然随着“打江山”者的死去而流失 ,挑选新的治世之才便成为问题。统治者们对此不能不说向来是认真慎重 ,也发明了从“察举”、“门阀”到“科举”等不断完善的办法。无论遴选官员的具体办法有多少 ,也无论官员的出身是科举还是捐班 ,人一旦走上官场 ,其升迁进取其实不外两种途径 ,一是“衡鉴” ,一是“资格”。“衡鉴…  相似文献   

5.
清代人写的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 ,入木三分地刻画出古代官场的百丑图。而今发生在浙江省瑞安市的“官场现形记”却是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地下组织部长”的流氓盯出来的 ,同样暴露出这个地方一些“官员”的腐败和堕落丑行。盯者 ,陈仕松 ,瑞安市莘塍镇中村原党支部书记、瑞安市原人大代表。因为当地人把巫师和太祖母都称为“老太” ,他这个巫师出身的人 ,像太祖母一样 ,曾不可一世 ,敢凌驾于瑞安市委、市政府之上。所以 ,当地人戏称其为“老太”。他为了达到让掌权者为己所用、听命于他的目的 ,就采取“盯”的战术。他有时对瑞安市个别领导…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新的朝廷诞生,或者会因为“起于山野”也曾获得官场上的短暂活力。然而,随着“打江山”者的死去,“打江山”时的朴素品性必然也会在官场上逐步地流失。于是,挑选新的治世之才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朝朝代代的统治者们需要认真慎视的一个问题,但结果始终未走出这个困境。  相似文献   

7.
元代在赈济方面继承了许多唐宋时的做法。元世祖“首诏天下,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存之人,天民之无告者也,命所在官司,以粮赈之。至元元年,又诏病者给药,贫者给粮”。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令各路设济众院以居处之,于粮之外,复给以薪”。至元  相似文献   

8.
一“智囊”一说,我国自古有之。虽没有专门机构,常以“门客”、“军师”、“师爷”、“幕僚”等身分出现,为官员或主人出谋划策,为解决某些问题提供“锦囊妙  相似文献   

9.
据《南风窗》报道,在平舆县所属的河南省驻马店市,近来流行起了一种“拥抱礼”:官员们私下见面,或官员与民营企业家见面,双方先来一番热情“拥抱”,借机把对方身上摸一遍,确认对方没带录音机、针孔摄像机之后,方才放心接触。“拥抱礼”的出现,可谓当地官场的一道“独特风景”。它反映的当然不是当地官场中人变得如何彬彬有  相似文献   

10.
何谓“潜规则”?通俗地讲,就是“腐败潜移默化规则”。“潜规则”观点,是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博士生导师孙正聿教授提出来的。他在透析“腐败街”官员“陪吃”现象时指出:大家都这样(陪领导吃喝),你也要学会(学会腐败)。不然,就进不了这个圈子(帮派体系),就有可能被官场所抛弃。  相似文献   

11.
清代官场上有一些小人物,他们不是官,而是官手下的办事人员,但他们的实际地位很重要,起的作用很大,有的甚至操纵权柄,挟制官员,横行官场.这些小人物即幕宾(幕友)、胥吏、长随、官亲等.清代史学家、乾隆时人邵晋涵说:"今之吏治,三种人为之,官拥虚声而已.三种人者,幕宾、书吏、长随."可见这三种小人物在官场中尤为重要.这里着重谈谈胥吏.  相似文献   

12.
送礼文化与官场结合,已存在异化的现象,严重地腐蚀着中国的政治生态。如何遏制官场“礼”文化的泛滥,不少官员认为还是要以制度管人  相似文献   

13.
对南京市六合区的官员来说,2003年无疑是官场“地震”的一年,这一年,该区先后有20余人因职务犯罪问题被查处。  相似文献   

14.
“吏人”杂议李明乾百姓素以“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作为“大丈夫”标准。有趣的是,封建社会州县衙门的六房书吏也以“威武富贵贫贱”六字形容,倒也恰如其分。衙门吏人的称谓,明清以前不尽一致,至后才统称“书吏”。吏;分三等。一等领班级,相当于今...  相似文献   

15.
副县长的感叹说明了一个社会问题:各领域都存在的信任危机,在官场和官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当然,权力和官员本就应该受到监督,被关进笼子,没人相信副县长的廉洁,本身并不是坏事。但无论如何,“想廉洁很难”不应成为官员应有的感叹。理想的状态是,应该感叹“想廉洁很容易”、“不想廉洁都不行”。  相似文献   

16.
官场生态有四个主要的“物种”:政府、官员、商人和公众。其中,政府是一个最强悍的庞然大物,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是政府的手足,能量巨大。商人和公众则是此生态中的弱者,他们离不开掌握权力的官员,因此尽可能地“套近乎”。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两面人”已成为官场的一道奇特景观。官场中的;“两面人”,往往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嘴上反腐败、行动搞腐败。贪官之中,官员的级别愈高,其廉政名言往往愈感人。这些言行不一的“两面人”,不仅严重损害了干部队伍形象,而且对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畅 《政策瞭望》2013,(9):56-56
官场“送礼收礼”之盛风.何以难刹?因为由来已久矣。读报看到一个材料,说清代有许多“陋规”,官员灰色收入不少.那时流行一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相似文献   

19.
南下觅妻大丈夫不可一日无妻,这是徐劲松逐渐坚定的信念。36岁的徐劲松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某镇农民,三年前妻子丢下一个四岁的儿子不辞而别,一千多个既当爹又当妈的日日夜夜着实让他受尽了苦头。饱汉子难知饿汉子饥,徐劲松毕竟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需求与渴望女人的感觉与日俱增,他打算再续一段姻缘,然而他知道,像他这种境况在当地很难找到如意的女子,于是,徐劲松决定南下云南寻觅意中人。近年来,当涂县那些找不到配偶的农民曾揣着大笔钱财赴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山区“买妻”,相中后当场付钱领人。在当涂县,“云贵…  相似文献   

20.
唐飞 《小康》2006,(3):80-81
大唐朝廷规定,官员七十岁致仕,即退休,比起如今的六十岁,年限可谓很宽松。按孔子的说法,七十岁已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达此境界者不多,更何况古代天命无常,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此规定,很人性化。但有些官员到年龄后仍不愿退休,和上级讲条件,或为公,想继续为国效忠,或为私,在考虑切身利益。到了点,该退不想退,多是官位令其留恋难舍。这种心情,古今一样。武则天时有位兵部侍郎叫侯知一,年龄到了,朝廷下发了关于他致仕的文件,上盖皇帝大印,意味着武则天已圈阅。但他不愿退,就给皇帝写奏章,表示自己欣逢盛世,身体健康,还能再干几年。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