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8年货币改革之后,西德中央银行吸取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整个金融事业曾彻底崩溃的历史教训,制定了以稳定币值为主要目标的货币政策。联邦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负有对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对经济平衡等四大经济目标进行调节的义务。但当币值受到威胁时,中央银行必须将稳定币值放在首位。从战后西德经济发展来看,保证币值稳定是西德维持经济制度——社会市场经济的先决条件,是政府实行其它经济  相似文献   

2.
西德的经济政策以适度的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对外经济平衡和充分就业为目标。其币值稳定的标准为:整个物价年平均上涨率限制在2—3%以内。在1948年至今的40年中,西德的价格上涨率年平均仅为2.7%,其中只有个别年份达到7%左右,在国际对比中居最低水平。其中50年代价格上涨年平均为1.1%,60年代为2.4%,70年代为4.9%,1980—1987年为3.1%。西德为稳定币值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一般包含两个仟务:第一,制定预防性政策措施,消除产生通货膨胀的温床;笫二,在判断通货膨胀产生的诱因后,制定反通货膨胀措施。根据西德的经验,反通货膨胀措施在开始时应小剂量实施,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6日,西德举行了第十届联邦议院选举。围绕着这次大选,西德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国际上对这次选举也异乎寻常地关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竞相干预,西德的西欧主要盟国也或明或暗地对西德国内施加影响。一时间,西德和西欧的局势更加动荡不定。大选揭晓后,联盟党获胜,自由民主党保住了议会第三大党的  相似文献   

4.
1981年西德出版了一本引人注目的书,书名,《意识形态时代的结束》,副题,《欧洲的欧洲化》。作者彼得·本德尔是西德比较有名的记者,长期研究苏联、东欧问题,是西德“东方政策”的谋士之一,曾发表过许多有关“东方政策”和德国问题的论著。《意识形态时代的结束》一书是他的近著,也是他引起争论最多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三十多年来,美国、西欧(指欧洲共同体国家,下同)和日本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拟就这一变化的表现、原因、发展方向及其对美欧日经济关系的影响,试作初步分析和探索。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具体表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度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迅速膨胀。战后初期,西德和日本沦为废墟,英法实力也大为削弱,美国无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近年来西德的国际金融实力急剧增强。两德统一、欧洲经济一体化以及世界金融市场国际化为德国加强国际金融实力带来新的动力。但世界金融大国的座次并未因此改变。从长远看,德国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的依赖与  相似文献   

7.
(一) 在帝国主义阵营加速四分五裂,特别是在美国同法国的矛盾已经发展为公开对抗和“全球对峙”的形势下,西德统治集团内部在对外政策上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西德统治集团内部目前分为两派,一派以总理艾哈德和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恶化、帝国主义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以法国、西德为主的西欧共同市场内部最近爆发了一次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冲突,形成了所谓“共同市场危机”。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凭借它强大的实力,控制了西德很大一部份石油市场。随着西德垄断资本力量的恢复与加强,西德垄断资本在国家的帮助下,正在  相似文献   

10.
西德联邦议院1982年10月1日以256票对235票通过了对执政8年半的施密特总理的不信任案,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赫尔穆特·科尔被选为西德第六任总理。10月4日组成了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基督教社会联盟(两党长期结成联盟,简称“联盟党”)以及自由民主党组成的联合政府。从而使掌权达13年之久的社会民主党退居在野地位,由此西德政坛进入了战后第三次大变化时期。由于西德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所处的重要地位,其政局对西欧甚至东西方关系会有深刻影响,新政府首脑的基本政治情况与动态受到世界广泛的注目。本文着重分析新总理科尔的政治背景、特点与今后政策趋向。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帝国主义一方面扶植西德以准备反苏战爭和排挤英、法帝国主义的势力;另方面又要控制西德,以避免重新树立一个危险的竞爭者。战敗的西德  相似文献   

12.
前言 1997年的亚洲货币危机成了大大改变在印尼存在约40年的权威主义体制下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折点。1999年10月,独立以来首次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瓦西德政权成立并经过了1年。其他亚洲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均处于稳步恢复的状态,而印尼则因政治、社会不稳,经济恢复极为缓慢。本文拟回顾近年来印尼的政治、经济动向,并考察一下进行面向正式经济恢复的结构改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德国统一11年回顾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迄今已经11年。对这11年中德国所走过的路作一回顾总结,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统一的政策与措施 德国统一的实质是西德兼并东德,全盘否定东德,把西德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模式原样搬到东德。为使东部全面西化,联邦政府采取了政治、经济迅速转制及经济转变和重建分步进行的政策和做法: (一)政治转制。联邦政府用了大约1年时间转变东部的政治体制。关键抓了两条:一是在东部全面建立西部模式的多党制,成立了议会。抓住东德大选,支持观点与德联盟党相近的政党,使执政40多年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沦为在野党。二是坚持按照西部《基本  相似文献   

14.
在南北冲突和南北对话中,西欧国家具有发达国家维护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的一般共性。但是它们在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超级大国不同,在第三世界的利益与超级大国相左,因此在处理南北关系方面具有自己的某些特性。西欧各国的南北政策并不同一。西德在南北经济关系中坚持“自由市场经济”的原  相似文献   

15.
今年1月22日,是法德合作条约签订25周年纪念日,两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法国总统密特朗和西德总理科尔亲率庞大代表团,在当年戴高乐和阿登纳签订条约的爱丽舍宫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一系列会谈,签订了成立“联合防务理事会”和“财政经济理事会”的议定书,并以交换照会的方式,正式批准了两国于1986年决定成立的“法德文化理事会”。法国和西德采取的这些重大行动,标志两国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是: (一)法德合作的环境、条件有了明显变化。战后,法德关系的发展一直是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东西方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的。50年代末期,欧洲共同体已经建立,西欧在经济领域已经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自信心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动荡、紧张的欧洲局势中,西德的东方政策及其走向引人注目。西德统治集团的一些上层人物面对紧张的东西方关系,奔走于莫斯科与西方首都之间,声称要充当美苏“传话人”的角色。去年8月,波恩接待了勃列日涅夫的访问,随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西德政府首脑于12月会晤。种种迹象表明,西德和美国之间在对苏政策上的矛盾日趋尖锐,而苏联正利用西方内部的矛盾纵  相似文献   

17.
法国和美国正在为争夺西欧,特别是西德的农产品市场进行剧烈的斗争。这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关系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新现象。西欧共同市场,特别是西德,是当前美国和法国为争夺农产品销售市场进行斗争的  相似文献   

18.
美帝国主义在东方加紧复活日本軍国主义,同时在西方加紧复活西德軍国主义。曾經两度把大部分人类投入战爭血泊的德国軍国主义,不到十五年,在美国的全力扶植下,又在西德复活了。不久以前,美国占領軍和西德国防軍一起,在美国将軍的指揮下,悍然联合举行了以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假想敌人的原子战爭大演習。这种情况,严重地威胁着欧洲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这里也証明美国的政策是“假和平、真备战”。  相似文献   

19.
法国和西德的关系在西欧局势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密特朗去年5月当选法国总统的最初几个月中,法国新政府似乎不象过去那样重视同西德的关系,法国总统密特朗甚至表示不称“巴黎——波恩轴心”为好。法德关系一时表现较为“冷淡”,引起了舆论界的各种评论。但是今年年初以来,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两国领导人接触频繁.今年1月,西德总理施密特到巴黎和密特朗会谈,就波兰问题和经济问题初步协调了两国政策。2月中旬,两国首脑又举行了例会,会后发表的公报强调双方就面临的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全面协商。西方报刊都指出,这是法德关系“恢复旧好”的标志。5月,密特朗和施密特再次会见,重申两国加强合作的愿望。为什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本文试图就战后法德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及其对西欧联合产生的影响,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德国当前经济危机有如下特点:危机发展不平衡;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进发;经济下降幅度大。本次危机独具特点的原因是:西德背负消化东德的沉重的财政负担;周期性危机和结构性危机相互交织,后者尤为突出;备受高工资高福利和高利率政策的制约。估计本次危机将持续至今年底或明年初。本次危机将对德国内外发生冲击:科尔政府的地位受到损害;德国内向趋势加强;欧共体一体化步伐被迫放慢;欧美日之间的经济矛盾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