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宪法和法律控制的终极价值——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生 《法学杂志》2007,28(2):11-16
本文通过自然哲学和人类哲学的一般和谐状态普遍性论述的导入,深刻论述社会和谐作为宪法和法律终极价值的内在机理,包括宪法和法律的性质和特点,宪法和法律作为社会调节器的价值功能,以及贯穿人类的法律史和宪法史全部过程中对社会和谐的价值理想所做的不懈与持久的追求.本文的落脚点在于倡导如下一个理念,即在当前建构中国和谐社会的热议和行动中,应当把主要注意力转移到宪法实施和宪政的建设及改革上来.以期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宪法和宪政对于建构和谐社会的那种不可或缺,也是其他任何社会调节手段所不能取代的价值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一种法哲学传统认为是由于法律所内蕴的自然、神谕、理性及道德等内容,而法律实证主义则认为法律本身就是行动的理由,并试图将法律的规范性溯源至主权者创制法律的行为这一社会事实.因此,它的一个理论任务就是论证如何从社会事实推出法律规范.边沁、奥斯丁与哈特都分别进行了努力,但都各有缺陷.而如果以承认规则作为理论工具.以社会成规论与共担合作性行动理论作为运思资源,就可以很好地论证出社会实践如何产生法律规则,从而为这个法哲学的元命题提供一个具有解释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刘太平 《法制与社会》2010,(35):242-24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给政法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妥善解决各类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变迁、时代发展,中国已从一个“熟人社会”过渡到一个“陌生人社会”,社会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与人之间也变得不同。我们要维护这种“和而不同”,保障社会结  相似文献   

5.
广大政法干警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以更加出色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国务院办公啉的2013年节假日安排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有律师上书国务院办公卮直指休假安排违法,建议予以相应修改。其理由在于:部分放假调休安排导致劳动者—周连续7天上班,这与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相冲突,与人们已形成的工作、生活习惯不协调。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作为法价值的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当下中国法学问题可以从诸多方面入手,自从“和谐社会”概念引入学界后,围绕着“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立时成为法学界内又一个极具意义的理论视角。同样“和谐”作为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汇受到了法学界的各个领域———如民法、刑法、国际法等部门法学界———的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纷纷从自身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旨趣出发,对之进行了颇有深度的探讨。而法理学语境中的“和谐”研究则更多的是从法的价值及法的精神等形而上的层面展开的,“法治与和谐社会研究”小组即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对这一主题的一些探索性的观点。需要提及的是,本组笔谈的形成是与张文显教授、姚建宗教授的指导与关心分不开的,作为笔谈的编者在此谨代表各位作者向两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笔谈各篇文章所列的观点由文章作者本人负责。  相似文献   

8.
法律调整公司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开启了公司发展的新纪元,而要将公司社会责任落实到实处,就必须引入法律的调整机制,探讨法律对于公司社会责任调整的必要性同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在性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李晟 《法学家》2020,(3):1-14,191
法律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物质性力量,其对社会治理的参与,需要借助于社会共同体所分享的共识发挥作用。就此而言,法律可被理解为一种想象的力量。法律作为社会共同体的想象而获得力量,同时也通过生产想象而作用于社会共同体的建构,在实践中表现出建构社会共同体的技术。法律修辞通过将话语组织起来的方式,在社会中生产关于法律的想象共识,从而成为一种社会共同体的建构技术。法律修辞既能通过叙事来指引关于共同生活经验的想象,以历史和现实中所分享的共同经验形成认同,从而建构社会共同体;又能通过论证来指引关于共同价值观念的想象,使彼此激烈冲突的不同价值观借助修辞的软化而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并通过关于价值判断的认同建构社会共同体。法律修辞的这些特点,使之在形成共识时所达成的更多是相对共识而非绝对共识,表现出模糊的特征,从而达成不完全理论化合意来回应现代社会中价值判断的多元分歧,更有利于社会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研究当下中国法学问题可以从诸多方面入手,自从“和谐社会”概念引入学界后,围绕着“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立时成为法学界内又一个极具意义的理论视角。同样“和谐”作为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汇受到了法学界的各个领域———如民法、刑法、国际法等部门法学界———的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纷纷从自身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旨趣出发,对之进行了颇有深度的探讨。而法理学语境中的“和谐”研究则更多的是从法的价值及法的精神等形而上的层面展开的,“法治与和谐社会研究”小组即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对这一主题的一些探索性的观点。需要提及的是,本组笔谈的形成是与张文显教授、姚建宗教授的指导与关心分不开的,作为笔谈的编者在此谨代表各位作者向两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笔谈各篇文章所列的观点由文章作者本人负责。  相似文献   

11.
表达权的社会和谐价值考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力 《政治与法律》2007,16(3):41-44
表达权作为依法保障的公民权利,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表达权作为缓和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手段,为社会和谐提供必要资源,作为实施民主科学决策的要件,为社会和谐提供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公诉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核心工作之一,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公诉工作法定神圣的职责;是公诉工作改革创新的动力;是公诉工作"阳光执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马驰 《北方法学》2013,7(5):43-56
哈特的社会规则理论直接应对的是如何解释法律约束或法律义务的来源问题。他虽然在聚合行为和批判反思态度的基础上界定法律的约束力,但《法律的概念》实际上并没有阐明其中的内在机理。哈特的理论与约翰·塞尔有关制度事实理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塞尔的理论中,制度事实因集体意向性、功能归属和构成性规则而产生,无论其原始材料为何。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制度事实及其逻辑结构本身就已经证明相关权力的存在。借助这一思路,法律也可以被视为制度事实,这种制度事实的原始材料是各种言行行为,而哈特的承认规则相当于构成性规则。如此一来,套用塞尔的理论,社会规则理论对法律的约束力解释力便可获得深化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价值作为评价法律的标尺之一,牵制着法律文化的方向。在和谐社会的命题下考察人类的法律文化史,可以发现法律文化的基础是逐步树立人的主体地位,法律文化的内容是争取人的自由的最大化,法律文化的目标则是为了权利而斗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法价值的“和谐”涵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当下中国法学问题可以从诸多方面入手,自从“和谐社会”概念引入学界后,围绕着“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立时成为法学界内又一个极具意义的理论视角。同样“和谐”作为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汇受到了法学界的各个领域———如民法、刑法、国际法等部门法学界———的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纷纷从自身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旨趣出发,对之进行了颇有深度的探讨。而法理学语境中的“和谐”研究则更多的是从法的价值及法的精神等形而上的层面展开的,“法治与和谐社会研究”小组即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对这一主题的一些探索性的观点。需要提及的是,本组笔谈的形成是与张文显教授、姚建宗教授的指导与关心分不开的,作为笔谈的编者在此谨代表各位作者向两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笔谈各篇文章所列的观点由文章作者本人负责。  相似文献   

16.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在这个价值体系中,社会和谐价值是其价值目标,也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草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和谐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清望 《法学论坛》2006,21(6):28-31
公平作为法律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反应社会利益的一种协调和平衡状况。公平首先不是作为一个具体的绝对恒定的价值体系出现和存在的,相反,公平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公平价值观大致可以分为结果公平、机会公平和制度公平。在当下中国社会,这集中体现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观念。在当今时代,这种法律合法性的以经济为指向的价值观已经显露出诸多弊端,为此,必须与时俱进地发展公平的时代内涵,将和谐发展为现代公平法律价值观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8.
陈晓岚 《法制与社会》2011,(10):167-168,171
社会资本包括信任、规范和参与网络三个方面的具体内涵,本文以这三个具体内涵为框架,分析社会和谐的要素。并以信任为着眼点,信任是社会运转的润滑剂,社会资本中的信任与社会和谐存在着逻辑关联性。基于信任的两个维度,即个体间的信任和个体政府间的信任上,分析这种逻辑关联性。最后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特殊主义信任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培育个体间信任、个体与政府间信任,是走向社会和谐的要务。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机关宪法和法律赋予了检察机关参与国家管理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当前,检察机关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对内对外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更新管理模式和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检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这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没有改革创新,检察机关将前途暗淡.  相似文献   

20.
司法谦抑论与能动论是对审判权不同层面属性的描述,在本体论上,审判权必须是谦抑的,而在方法论上,审判权应当被能动地行使。司法的本质及其一般规律决定了审判权的被动性与谦抑性,但法官之主体性和司法情景的社会性,又决定了审判权能动行使的必然性。在其现实意义上,恪守审判权谦抑之原则,乃中国司法改革不容突破的底线;而完善审判权能动行使之原则与方法,则成为改善司法实效风险最小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