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并案侦查是对付流窜性、跨区域性、职业性和暴力性犯罪的有效手段,是打击惯犯、累犯和流窜作案的一种强有力的侦查措施。通过对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作案手段、作案工具、痕迹、物证、犯罪语言、案件性质、作案人数、作案人体貌特征、侵犯客体等条件并案,实现侦查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侦查信息的动态沟通。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罪犯作案的连续性、犯罪特征的稳定性和犯罪行为的习惯性,最大限度地将原本分散于个案的犯罪痕迹和物证等犯罪信息集中起来,使现有证据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互支撑,改变单独侦查、各自为战的侦查格局。并案侦查有利于查明案件真相,提高诉讼效率,加快破案步伐,准确打击犯罪,实现侦查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扒窃案件是盗窃案件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多发案件。由于扒窃案件发案数多,破案率低,严重侵犯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破坏了社会治安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扒窃案件的侦查对策根据侦查模式的主动或被动程度不同,分为现行扒窃案件侦查和既遂扒窃案件侦查。对现行扒窃案件的侦查主要是通过识别、跟踪、控制和抓获等侦查过程来破获扒窃案件;对既遂扒窃案件的侦查对策主要有:询问受害人;对发案现场进行调查和搜索;查找犯罪情报资料;查看监控录像;使用特情;抓获现行作案扒窃分子;查找控制赃物;联合专案。  相似文献   

3.
三、犯罪侦查的程序制度 按照法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可以分为初步侦查和预审两个阶段。前者又称为狭义的侦查;后者又称为正式侦查。然而,这两个阶段的划分不是以案件侦查的进展情况(如是否抓获作案嫌疑人)为根据,而是以案件侦查主持人的身份(是否为预审法官)为根据。换言之,无论是在现场勘查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技术开锁盗窃案件的手法和连续犯罪的疯狂性也有所变化。这不但为入室盗窃案件的侦破增加了难度,而且由于其作案手段的特殊性、作案方式的隐蔽性,对社会安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侦查人员在案件侦破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技术开锁入室盗窃案件的特点,认真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及时、高效地对该类案件进行串并,为侦查破案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5.
侦查客体论     
侦查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事实,而非行为。侦查客体的范畴是案件事实,犯罪事实则是刑侦追踪刑案的目标。犯罪事实有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维度,时空结构将这些维度连接为现实的客观事物。犯罪事实的结构可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来剖析其内容。纵向动态结构的事实要素有作案的动机、预备、实施以及案后活动四个方面,横向静态结构的事实要素有作案的时空、主体、对象、手段、痕迹物品、危害后果六个方面。侦查客体的归类则可结合取证需要,将之归纳为物质客体和精神客体。侦查活动对案件客体具有可选择性,这是一个运用主观能动性筛选案侦信息的过程。在取证过程中,侦查员需要通过组织证据体系构建法律事实,运用犯罪再现原理等去整合案件事实客体。  相似文献   

6.
由于醉酒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受酒精刺激,其精神状态、行为举止、犯罪目的、侵害对象、作案手段等都与一般的犯罪嫌疑人有所不同,因而形成的犯罪现场也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侦查人员在对此类案件现场勘查时,如果能够准确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时的精神状态,正确认识犯罪现场特点,把握其作案规律,对判断案件性质,提取有关痕迹物证,选择侦查途径,确定侦查的突破口,破获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手机短信诈骗案件逐年增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犯罪,手机短信诈骗具有作案隐蔽、犯罪成本低、团伙作案增多等特点。对该类案件的侦查讯问应着眼于宏观思路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生熟划分历来是刑事侦查特别是盗窃案件侦查中的一大问题。它是正确确定案件性质,划定侦查范围的前提,直接关系着能否从侦查计划确定的范围和途径中寻找、确认、抓获作案人。因此专家学者颇为重视,将之视为案情分析的重点。然而,实际工作中,时常在案件破获后发现当初划定的案件性  相似文献   

9.
办公楼盗窃案件具有预谋周密、侵害目标相对稳定以及顺线作案等特点 ,侦查工作中要细致勘查现场 ,科学地串并案件  相似文献   

10.
网络攻防技术在诈骗网站侦查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涉网诈骗犯罪日益猖獗,此类犯罪目前已成为全国公安机关重点打击的案件类型之一。涉网诈骗犯罪案犯多为团伙作案,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犯罪主体线下实际位置遍布全球,犯罪手段智能化、形式多样且不断翻新。受害群体人数众多,且分布在全国各地,覆盖各个阶层。整体上,此类案件危害范围大,打击犯罪成本高、侦查要求高、电子证据易灭失。主要应用案例,复盘对目标的网络侦查过程,从网络攻防技术角度提出此类案件的侦查、数据固定方法与注意要点,拓展传统的刑侦信息流侦查主线,能够为广大刑事侦查员提供新时期下的涉网案件侦查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刑事案件(一)──刑事案件的概念、构成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侦查是以刑事案件为目标,由国家侦查机关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刑事案件是侦查活动所指向的客体,也是刑事侦查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刑事犯罪案件,是指触犯刑律,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并经侦查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案件。可简称为刑案、罪案。一起刑事案件的存在应当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犯罪事实;二是立案条件。刑事案件的分类,一是刑事法律标准;二是侦查标准。刑事案件是由与犯罪行为相关的时间、空间、人、事、物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刑事案件的形成只有三个基本步骤或阶段:作案意向形成、作案预谋过程、实施作案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把同一主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所作的若干起案件的现场遗留痕迹物证和作案规律特点加以分析比较、综合评断、串联并案,统一组织专案侦查,这种方法可以收到抓一人破多案、以小案破大案和破一案带一串的事半功倍的成效。但在侦查实践中,由于主客观原因还存在并案假象和并案盲点的问题,很容易导致侦查措施不得当,形成侦查僵局,影响侦查破案的时效。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应从侦查机制、个案侦查、侦查人员的主观方面等多角度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13.
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作的性质相同的案件称为狭义系列犯罪案件。狭义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具有常态人格特征 ,其犯罪心理常形成思维定势 ,其行为特征表现出稳定性、规律性。对作案目标、作案地点、作案手段和作案时间的选择是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行为特征的重要指标。在侦查系列犯罪案件时 ,要对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的各个行为特征(指标)及其他犯罪信息进行综合研究 ,采取并案侦查、注意外来人口犯罪特点、巡逻守候、如实立案、专案侦查和刑侦协作等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4.
侦查是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收集、查获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缉获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的司法活动。侦查推测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侦查推测是在已知案件材料基础上,运用逻辑侦查思维,对未知案情作出推测,在很多情况下成为案件侦破的一个关键。侦查推测中的逻辑推导方法有多种形式,人们熟知的主要有三种:作案过程溯因推测法、并案类比推测法和并案归纳溯因法。在这三种逻辑推导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是否还可以有新的逻辑方式来进行侦查推测呢?  相似文献   

15.
反侦查行为是指作案人在作案前后为了掩盖犯罪行为、逃避法律制裁,针对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而实施的一系列对抗行为。因其主体的智能型、行为的对抗性和手段的多样性,不但使案件变得扑朔迷离,而且使侦查工作常常处于久侦不破的境地。苏湘渝特大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的案犯周克华,正是因其在作案前后精心策划实施了各种反侦查行为才得以逃避侦查,隐匿八年之久。该文以周克华案为视角,通过分析周克华反侦查行为的表现,揭示反侦查行为对当前侦查工作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年末岁初,正是盗窃案件高发时期。群众报警称停放在外的汽车夜间被砸,而民警侦查时竟然发现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大摇大摆,作案后不慌不忙。蟊贼是谁?为何如此从容……近日,河北省唐山市公安局路北分局坚持对现行侵财类案件“零容忍”,循线追踪,缜密侦查,迅速抓获一名跨区流窜实施砸车玻璃盗窃的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财物流量剧增,社会治安日趋动态化。由于交通日益发达,给犯罪分子跳跃作案、连续作案、流窜作案提供了方便,也给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工作带来新的问题。盐城市各级刑侦部门开展串并案侦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共串刑事案件131串、3082起,通过侦查破获103串2943起,年内案件的破获数占破案总数的46.21%,全部案件的破案绝对数比上年上升14.12%,重大案件的破案绝对数比上年上升26.38%。目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案件中,入室盗窃案件的比重越来越大,盗窃案件的作案手法特点趋向于技能型和智能型,案件高发的原因也呈现出复杂的趋势,为了尽快遏制和减少此类犯罪对城乡居民的侵害,研究和打击入室盗窃犯罪活动成了刑侦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针对侦查破案工作的实际,阐述了此类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功能,通过编造中奖信息等多种方法诈骗财物,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生活。手机短信诈骗案件具有涉案范围广,社会危害重,犯罪主体日益呈现明确的团伙性,犯罪成本低,回报高,作案手段隐蔽,侵害对象不确定,所留联系方式存在虚拟性和多变性等特点。侦查部门侦破此类案件要准确划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做好取证工作,加强情报信息网的建设,积极串并案件,加强侦查协作。  相似文献   

20.
警察以证人的身份出庭作证的基本情形包括:警察目击犯罪发生过程,当场抓获嫌疑人的情形;警察发现、收集、提取、保管案件证据材料了解案件的情形;警察行使侦查权,收取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口供的情形;警察实施诱惑侦查,在犯罪过程中当场抓获嫌疑人及获取证据的情形;警察接受投案自首、立功,了解犯罪嫌疑人作案中、作案后认罪、悔罪情节的情形;警察作为鉴定人,对案件进行了刑事技术鉴定的情形。警察出庭作证的基本条件范围包括实体性条件范围和程序性条件范围。警察出庭作证有一定的特免权,即为了保护特定的利益,应允许警察在诉讼程序中拒绝透露和制止他人透露某种秘密情报;为了保护警察及其家庭成员安全,各国法律在规定警察出庭作证时,还针对一些特殊案件采用诱惑侦查等秘密侦查手段的特情人员、“卧底”警察,设置一定的例外;为了保护证人自身的利益,各国都规定有防止自陷于罪的拒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