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社会一直在提倡发扬创造精神,但我们社会中也一直存在着压抑创造精神的现象.我们长期以来比较重视自然科学,相对来说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不够,也就是重理轻文.然而,创造力是一种人文精神.如果不能培植起一种有创造力的人文精神,那么,发扬创造精神,就只能是一种空谈.但是,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具有创造力?那当然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这种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吴克昌 《中国发展》2011,11(5):88-89
长期以来人们重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轻社会和人文精神培育的倾向,致使社会科学投入严重失衡,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承担起引领经济社会进步的重任。为此,需要加大人文社会科学建设经费投入,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杜业艳 《重庆行政》2017,(6):100-101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已发展成为一门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双效叠加,医患关系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考验着公共治理者,同时考验着医务工作者。教育部一直致力于开展"中国医学生人文素质行动",其宗旨就是弘扬和彰显医学的人文精神,培养和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向大众宣传医学,让大众理解医学。在新一轮的医疗改革中,作为一名守护人类健康、承担救死扶伤职责的准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在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科学。现正在实现的社会转型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社会科学在起开路作用。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要正确区别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全市人民特别是广大的库区人民要发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人文精神,这是推进重庆现代化建设、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们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时代呼唤新的重庆人文精神从历史与人文互动的角度来考察,重庆的人文历史环境孕育并体现出四大主要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必须协调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必须协调发展复旦大学哲学系主任俞吾金教授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一大奇观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二元对立。官方的学者强调的是发展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而民间的学者强调的则是重视人文学科,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人文精神。这种思...  相似文献   

7.
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人类实践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欧阳康教授主持的国家教育部“九五”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项目“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课题顺利结题,其最终成果是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哲学丛书”,共计专著8部:《社会认识方法论》、《社会本体论》、《社会理解论》、《社会理想论》、《社会评价论》、《社会决策论》、《社会认识进化论》、《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这套丛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哲学界在这一新兴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对于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具有积极意义。最近本刊记者采访了该课题负责人暨丛书总主编、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教授。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发表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里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 100个人可能会有 100种答案。但是所有这些答案都可能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真”的问题,但要使“真善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唯有人文社会科学才能解决。因此,我们认为: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努力为人文社会科学鼓与呼。  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 ?学者各有定义,但是研究人类社会及人、社会、自然之间相互关系这一点可能是共同的。一般地说:社会科学是时代性科学,是近代社会结构化的产物,主要学科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市场,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学法制教育的人文引领就是用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引导、指引中学法制教育。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体现在确立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主体地位上,人文方法体现在法制教育策略的选择上,要以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为指导。我们的出发点是中学生,最后的落脚点还要回到中学生,中学生的幸福、快乐、健康、需要,中学生的特征、灵性、思想、行为、境界是中学法制教育不能不关注的。法制教育人文引领的精髓是中学生的生命灵性。学生的灵性是指生命的本真、潜力。中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自我实现趋向,只要向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他们自我实现的趋向就…  相似文献   

10.
<正>人民警察是执法者,他的工作对象是人。无论是就警察的工作性质而言,还是就其工作对象而论,都要求人民警察具有很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在公安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要把对预备警官人文素质的培养予以重视,落在实处。 一、人文素质——人民警察专业素质的根基 人文素质集中地表现在一种人文精神。它是一种对于人的关怀的思想,主要是指追求人生真缔的理性态度,即关心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的自由与平等,以及人与社会、人与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3,(6):92-92
张胥在《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在社会转型期,重塑人文精神,凸显人文价值,可以使社会发展不致因人文精神的坍塌而出现畸形,可以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得到合理的精神支撑;体现人文精神,凸显人文价值,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内在之魂,可以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对多元文化予以引领的资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紧紧抓住人文精神重建的根本,可以紧紧抓住人文精神重建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没有对人的尊重,就没有诚信可言。●在法治社会,政府应该是服从于法律的。●中国文化的实用性影响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夏日来临,这是一年之中生命最活跃的季节,也是人们最易对生命发出感悟和怀想的季节。生命的活跃体现了人们拥抱生活的激情,而对于生命的思考则将这种激情凝固为一种情结。近日来沪演讲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周国平研究员面对沪上的人文气象和时下的商业氛围,抒发了对于人文精神的思考,并对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责任提出了自己的解释。在周国平研究员的题为《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的演讲结束后,记者就学界关心…  相似文献   

13.
社会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所谓人文教育,也可以叫社会科学教育。社会科学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如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等等。如果说科学教育是以技能培训为主要目的的话,那么,人文历史教育就是——精神情操的陶冶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甚至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人文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并不是人文专业的学生或专业人士才需要,社会上所有的人都需要。就像只顾掠夺性开发、不注意保养的草原有可能导致沙漠化一样,忽视人文科学教育的后果也有可能导致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沙漠化以及社会的功利化。对广大青少…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一步一步走向和谐的过程是漫长的,因此,我们必须有若干精神支柱支撑我们的这一选择,并作为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人文精神”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只要13亿多  相似文献   

16.
一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应遵循的重要方针。社会科学最深厚的源泉和最强大的动力是社会实践,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及时地、科学地回答和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是要以我国和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  相似文献   

17.
李炳昌  张向阳 《前沿》2009,(3):13-15
面对中国崭新的改革开放事业建设局面,邓小平倡导“闽、试、冒”精神,奋发创业。这种精神蕴涵着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又充盈着尊重主体犯错、善待主体自主性的人文关怀,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当代大学生应该用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发奋学习、拼搏创业。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能力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已越来越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紧迫任务。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人文的内容,可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有人文知识只是知"道",即老子说的"为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文史哲知识懂得不少,但人格却并不高尚,关键在于他只有人文知识,而没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要"体道",即老子说的"为道"。知道者与道为二,体道者与道为一。有…  相似文献   

19.
黄向阳 《前沿》2011,(15):4-6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元素之间寻找到一种共性的元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科学的体系。综观人文社会科学各构成学科,其共有的元素就是人,因此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突出人本标准,以发现人、解读人、引导人和解放人为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四个标准维度。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教育是培养一代跨世纪的建设人才。21世纪的教育给受教育者的基本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创造精神尤为重要,这已成为世界教育界的共识。而别学和实践证明,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往往构成科学创造力的动力。人们的审美能力往往直接成为科学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或为研究提供必要的手段。审美教育发展着人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操作力,这本身就在促进着学生智能结构的完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与熏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