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党政分开的原则,为在新的形势下改革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提供了前提和指明了方向。 实行党政分开,是我们党领导体制上历史性的变革,客观上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改革的迫切要求。过去我们党长期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式、领导机构以至领导观念,都是在这个体制上形成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这种体制发挥了它的积极作用,保证了战争的胜利。可是,在进入繁重而复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种体制由于具有权力过分集中,随机性强等特点,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历史发展的要求,日益明显地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我们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了党政分开的原则,并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党的十三大又把党政分开作为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法治视角下党的领导体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凛 《理论探讨》2006,1(3):97-100
依法执政不等于党的领导,依法执政不同于依法施政,党的领导体制包括党内领导体制、依法执政体制、依法施政体制以及相应的监督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按照民主法治原则,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和完善党内工作机制和领导体制;按照权力制约与党政分工协作原则,改革、完善党的依法执政体制;按照党的政治领导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改革、完善党的依法施政体制;按照民主科学法治原则,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同时,党的领导问题应该避免“法律绝对化”、“民主绝对化”、“害怕民主”等三种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指出: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既不能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又不能淡化党的领导,削弱党的执政地位。当前,应重点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健全法制、完善制度入手,使党的领导方式从“包揽过多”向“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转变,党的执政方式从“以党代政”向“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转变,党的领导体制从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向分工合理、权责明确转变,党的工作制度从零散随意向完整规范转…  相似文献   

4.
完善执政党的领导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领导机制是党的领导体制及其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了正确有效实施党的领导及其领导体制 ,而对党的领导活动方式、领导要素使用、领导体制运行中的一些重要方面、重要环节、重要过程、重要制度作出的科学化、程序化、形式化、方法化和细则化的规范与保证。作为执政党 ,我们党的领导机制又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新形势下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推进党的领导机制尤其是党的领导决策机制、领导干部选用机制、领导干部监督机制的改革、创新和完善 ,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与执政 ,对于完善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和推进政治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党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领导方式和领导体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党的领导方式,是党在实施领导活动中的行为模式,或者说是党的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党的领导体制,是指在国家政治架构中的权力配置、执政方式、机构设置以及党同国家权力机关的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相似文献   

6.
要正确认识党政分开。党政分开是指党政职能分开,而不是分家,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这几年,由于赵紫阳同志淡化党的领导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少企业的党委靠边站了,政工部门被取消了,思想政治工作无人管了,这种状况是十分危险的。就企业来说,企业党委不要搞过去那种“一元化”领导,包揽一切,而要支持厂长行使自己的职责。但是,党对企业要实行政治领导,企业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要负  相似文献   

7.
钟强 《学理论》2010,(23):246-248,285
我国对高等学校院(系)的领导体制没有制定明确的规定,各地、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因此,通过回顾我国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的发展,论述院(系)领导体制实施的依据,分析目前我国院(系)领导体制运行中的利弊,提出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应注意的问题:“共同负责制”关键是制度建设,中心是处理好党委会(总支委员会)、党政联席会和教代会的关系,基础是党政主要负责人的主观素质。  相似文献   

8.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如何进一步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用新的手段和措施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从政治领域看,党的领导体制是指党在领导政权的政治系统内涉及的组织机构、职权的配置、权力运行模式及其三者的制度化状态的总和。世界第三波民主化潮流发展的新形势、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党的合法性来源结构变化等迫切要求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当前评价党的领导体制现状的三个维度呈现动态发展的新趋势。改革党的领导体制首先需要就党的领导体制改革标准问题、思想禁锢问题、制度变迁问题以及顶层设计问题等予以宏观的考量。  相似文献   

10.
党的领导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每前进一步,都直接得益于党的领导体制的逐步理顺和改善。人们虽然对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达到共识,但是在对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的领导体制进一步改革的步伐,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此,本人拟就党的领导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一、关于“体制”与“制度”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一重要报告,这个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政治…  相似文献   

11.
狭义的党政关系是指执政党和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政府之间的关系。新时代党政分工关系的提出,绝不是对改革开放初期“党政分开”的否定,也不是重走建国初期“党政合一”的老路,而是在执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之间找寻一种新型关系的具体路径。党政分工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党政之间“一体双轨”的结构特征、“制度弹性”的角色定位和“双轨一体”的功能机制,既能保证党的全面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治理效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未来党政分工关系必将朝着更加成熟定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 关键,也是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决 策。它的重要意义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但是,有的同志也担心,我们党既然作为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实行党政分开会不会影响和削弱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会不会降低党的威信;企业党组织不再对本单位实行“一元化”领导,是不是等于取消了党对企业的领导,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从理论上说,都同不能正确地认识党的领导的科学含义有关。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党领导一切”的口号。  相似文献   

13.
领导体制是制约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重要因素。在近年来进行的乡镇党委换届中,一些地方根据乡镇综合改革的需要,实行党政正职“一肩挑”,设1至2名副书记,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形成了“主官合一、交叉任职、减少副职、明确职责”为框架的新的领导体制。从换届后乡镇领导班子运行情况看,这一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利于加强乡镇党委对基层政权建设的领导,有利于发挥乡镇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通过完善配套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党的领导制度化,是指将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使命、领导原则、领导方法和大政方针外化为正式或非正式的制度规则,并通过制度的设计、实施、评价、更新等环节有效发挥其效能的过程。持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建设是建党百年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主线,经历了制度开篇、制度转型、制度改革、制度创新四个阶段。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要坚持以“体系化”为目标,完善制度设计;以“执行力”为标尺,狠抓制度落实;以“创新力”为驱动,促进制度创新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以“法治化”为导向,推进党的领导与国家法治建设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党的机构是党组织中开展各项工作的实体结构。基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和历史比较等三个维度来认识和理解党的机构设置特征及其逻辑,发现:在纵向维度上,党的中央组织和地方组织与基层组织的机构设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党的中央组织与地方组织的机构设置则具有显著的同质化特征;在横向维度上,相比于政府的机构设置,党委只设有较少数量的机构,且设有的具有职能部门性质的正式机构数量更少,另外党委的核心决策层吸纳了更多自身直属机构的负责人为其成员;在历史维度上,各级党委的工作机构一直都实行的是受本级党委领导的单一领导体制,且它的政治性总是被要求置于其专业性之上。这些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党的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的微观部分或具体机制,并最终服从且服务于党的领导的实施和实现。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等一系列讲话、文章中,对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党的领导制度、搞好党改分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论述。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党的工作和政府的工作,企业事业单位中党的工作和行政、生产工作,必须适当分工。”这一重要原则的提出,是对党的领导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认真学习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对于加深理解十二大精神,坚持实行党政分工的原则,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领导制度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党内民主和党政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实际上是以法制化为取向,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法制系统。本文论述党内民主法制化、党政关系法制化的改革历程、成就及有关理论问题党内民主法制化改革从三个方面进行: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集体领导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加强党内民主监督,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推进党政关系法制化必须坚持三条基本原则: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依法确立党与国家政权的职能关系,形成权力制约机制;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加强党政关系的法制化建设。党政关系法制化的关键环节应是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党的领导权力和人大的监督权力是最高层次的权力平衡制约关系,决定着其他各级各类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政党制度创新促进政党政治和谐,必须创新中国共产党与国外政党交流合作机制,建立健全解决矛盾争端的沟通对话机制、经贸合作机制、学习交流机制,促进对外党际关系的和谐;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创新政治协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参政议政制度,促进国内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和谐;创新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体制,用制度健全党的领导,推进党执政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促进党政关系的和谐;创新政治参与制度与协调对话制度,用制度规范公民参与的内容、方式、途径等,使公民参与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立健全利益冲突的化解机制等,促进党群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我国乡镇政府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大于政治职能的趋势日益明显。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乡镇政府运营成本过高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导致了乡镇政府根本没有财力和精力去从事农村公共服务活动,所以,有必要对乡镇政府进行制度创新。创建“法治—服务型”乡镇政府模式符合中国农村现在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其具体策略是:精简乡镇政府的机构;改变官僚体制的层级节制原则,并在更多的层面上赋予乡镇政府相应的权责;实行党政合一的乡镇领导体制;将“法治—服务型”治理理念纳入乡镇政府改革中,最终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丰富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20,(3):97-104
在超越个体层面的公共领导研究视角下,公共领导是一种复杂机制,是嵌于包含政治引领、组织管理和资源动员等复杂治理体系中的要素关系和运行方式。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疏理,在其基础上归纳出基于个体/特质、情境/权变、关系/网络和多元主体/整合框架等四种研究路径。作为一种整合性公共领导框架,重点围绕绩效领导的概念体系和功能机制,分析了我国党政体制为绩效领导提供的价值传导渠道、战略创新平台和组织支撑等有利条件。同时将绩效领导作为我国深化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的理论突破,提出基于我国党政体制发展绩效领导力的三个关键问题是:党政体制中绩效领导的价值、愿景和效率的输入与输出;绩效领导的价值属性、战略属性和工具属性间的动态关系;与绩效领导结构相匹配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班子建设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