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终身雇佣制为代表的劳务管理制度一直被认为是日本式经营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同时也是日本式企业劳资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之一。在战后的经济发展中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工会形成了日本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独特的经营模式 ,即日本式经营的核心内容 ,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日本式经营的定型是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后的事 ,但其起源却很早。 5 0年代 ,阿贝格伦在分析日本企业特征时 ,就曾经使用“终身参与”的概念。在 70年代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调查团对日本进行了实地考察 ,由此确定了日本企业的三大基本…  相似文献   

2.
试析日本劳动雇佣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可归结为: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作为一种制度惯例长期存在于日本的企业中。在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与企业内部工会制”一起,被奉为日本企业经营的“三大神器”居于日本企业经营模式的核心地位。近年来,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劳动雇佣制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演变。本文运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经济学理论,对日本劳动雇佣制的经济合理性作了分析,并对其演变的方向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日本终身雇佣制面临严重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雇佣制、工资和职位提升的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被认为是日本经营方式的“三大法宝”.终身雇佣制是企业对雇佣的人员(包括工人、职员和技术人员)没有特殊原因.一般不在退休年龄以前中途解雇或开除,以保证职工长期工作的制度.日本的企业一般是在每年春季从学校毕业生中成批录用从业人员,通过企业内的研修培训中心对从业人员进行在职教育和定期培训并进行长期使用.企业一般不会因经济周期的变化和生产的暂时波动而解雇从业人员,企业因而也很少从劳动力市场上中途录用职工,企业职工的工资福利和职位升迁则实行年功序列制.这种终身雇佣制并不是通过法律制定的制度,而是战后日本企业在长期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通行做法并成为一种惯例.  相似文献   

4.
一、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是指企业在劳动者达到预先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对其进行持续雇用的制度,是企业的一种雇佣惯例。它产生于明治维新后期,正式成为企业的人事制度是在战后经济重建所刺激的经济高速增长、劳动力相对不足、企业难于录用合适的人员及当时人们追求稳定的就业心态等,使得终身雇佣制很快赢得企业主、员工的青睐而迅速浒,从而使  相似文献   

5.
日本长期雇佣体制的微观信息结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长期雇佣体制一直被看作是其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大法宝。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以至一些媒体公开宣称在日本存在了几十年的长期雇佣的就业体制结束了;日本理论界也有观点认为, 以长期雇佣为主要特征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一种僵化的雇佣制度,企业在这种体制下不能按照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灵活地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因而增加了企业的雇佣成本,使企业丧失了竞争能力(村上立躬等,1997)。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国有企业工作终身制的劳动用工制度,在形式上和日本的雇佣体制很相似,但企业经济效率低下由此不少人得出这样的结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日本式”金融体制,一直维持了长达50年之久。它对日本经济的腾飞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给日本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近些年来,日本金融领域发生的“大爆炸”打碎了这种旧体制的框架。在回顾日本金融体制历史的同时,我们分析一下日本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人的公私观经历了三次变迁。战后初期,随着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天皇制及家族制度的解体、"灭私奉公"观念的淡化以及自由民主人权意识的上升,私的立场得到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时期,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成为日本新兴的共同体,日本传统的主从关系支配下的拟家族式的序列等级制,以及"恩情"与"奉公"的伦理融入企业制度中,日本人的奉公对象普遍指向企业,公的意识高涨。泡沫经济破灭后,终身雇佣制的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受到冲击,个人能力主义上升,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弱化,重视家庭及个人之私的趋势抬头。与此同时,对爱国心的强调、以及在国家之公与个人之私之间构筑社会公共层面的呼声,体现了日本人公私意识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日本与欧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对外直接投资,亦称国际直接投资,是指在本国范围以外组织与发展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以寻求将自身的优势同外国的要素投入结合起来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资本输出行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规律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上,日本与欧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大相径庭,提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本文拟就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与欧美国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企业的危机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企业一向以实行安全式管理而著称于世界,其终身雇佣制给职工造成的安全感和所发挥的激励作用,令世界各国企业家们赞叹不已。但是,人们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殊不知日本的企业也进行危机式管理,而且其危机式管理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日本部分工时劳动发展当中,差别待遇问题日益突出。在日本社会特殊的雇佣体制下,同工同酬原则一直不被认可,禁止差别待遇缺乏法源依据。2007年《部分工时劳动法》作出重大修正,最大的亮点是有限度的导入了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均等待遇原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劳工给予同工同酬保护。中国非全日制用工发展中差别待遇问题同样突出,日本修法的经验对于中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日本企业的终身雇用制度及其起源 终身雇用制是日本企业长期采用的劳动用工制度。它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己的责任,企业避免解雇员工的习惯。终身雇用发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正是日本模仿欧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大量兴办工厂企业,发展民族经济的时代。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自己出资在企业内设立技术培训设施,对将来可能成为骨干的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并创立退休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2.
“道州制”是一种从未实现过的日本中央政府官方较为热衷提倡的行政改革构想。道州制的类型主要分为“官治型道州”和“自治型道州”,有关其构想的谱系也从二战前一直绵延到当代。在战后日本新宪法秩序下地方自治相关规定的影响下,如今的道州制构想已经基本断绝了“官治”的可能性,但即便是“自治”的道州,其背后也隐藏着“地域综合行政主体论”的特色逻辑。日本基础自治体的存立与地方自治的未来在保守思潮的围堵中,需要通过该国宪法规范和理念作为指引,对相关概念和构想进行根本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一种体制之所以能够形成并比较稳定地存续下去,其成因在于该体制内部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补充及由此形成的体制功能与强度。终身雇佣制、年功序例制、法人治理结构中的环形持股、主银行制度与企业系列制以及政企关系中的行政指导与官僚制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经营运作模式 ,这种模式是日本企业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九十年代泡沫经济崩溃以来 ,日本企业在经济长期萧条的阴影下 ,债务过剩 ,雇佣过剩 ,设备过剩的“三重苦”使得企业投资低迷 ,经营维艰并伴有大量破产 ,失业不断增加 ,延滞了经济的复苏过程。尽管泡沫经济崩溃后的“复合萧条”的宏观经济形势及制度疲劳等是造成企业长期困境的主导因素 ,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日本企业界对泡沫经济的形成与崩溃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统的日本企业经营模式本身存在必须改革的弊端 ,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  相似文献   

15.
东盟-日本关系发展演变中东盟的认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几十年来,东盟与日本的关系从初期的若即若离发展到今天的密不可分,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东盟国家对日本的态度也经过了排斥到接受甚至认同的转变.尽管如此,在双方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东盟国家始终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公民馆是战后日本新创建的一种社会教育设施,公民馆的创设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日本的社会教育决不能离开公民馆的存在。公民馆无论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和繁荣社区居民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日本公民馆的发展及其特点,在提倡“以德治国”和把我国全面建设为“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我国的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战后恢复生产与日本公民馆的创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衰退,社会生活混乱,广大日本民众处于极度的迷惘之中。…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的私学振兴与政府资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教育的普及,私学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1950年,各类私立学校的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在各类学校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大学为52.2%和60.6%;短期大学均为88.6%;高中为20.5%和15.5%;幼儿园为58.4%和50.8%。到1991年,各自所占的比例变化是:大学为73.5%和73.0%;短期大学为83.9%和91.9%;高中为23.9%和28.9%;幼儿园为58.3%和78.1%,另外,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由此表明,私立学校在日本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义务教育除外)。那么,战后日本的私学是怎样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呢?政府对私学的发展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需要回顾一下战后日本私学的发展过程。 一、战后初期日本私学的振兴与政府扶持 战后,日本私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两次大的财政危机。一次是战后初期,另一次是经济高速发展期的1965年前后。 战后初期,由于受战灾影响,日本私立学校的校舍大部分被破坏,一时难以复课。而且,当时日本社会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再加上通货膨胀恶性爆发,人们为生存而拼搏,战前所实行的保证私学财政的“供托金”,随之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战后以来,日本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为与欧美各经济强国相抗衡的经济大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对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对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而职业技术教育又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作为一个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早在1969年日本就制定了《职业训练法》,70年代末,又相继制定了《职业安定法》和《雇佣对策法》。1985年,日本政府对《职业训练法》作了较大修改,将其命名为《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这些法律是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英国文官制度是现代公务员(文官)制度的范本,为许多国家所仿袭。自150年前诺思科特-屈维廉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报告提出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经历了数次重大改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最新一次改革中,英国政府裁减文官人数,以合同雇佣制取代终身雇佣制,设立行政执行机构,将政府的决策职能与供应物品和服务的职能区分开来,要求各部和行政执行机构制定和公布"公民宪章",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收到了减员节支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从根本上变革了文官系统与普通民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一直受到日本各方面的重视。日本中小企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日本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战后日本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到1997年底,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约为60%和40%,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75%;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活力的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