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张伏金 《人民政坛》2009,(11):28-29
9月初,霞浦县畲族武术第30代传人蓝大瑞创办飞鹰武术培训中心,招募62名畲族少年练习武术,以弘扬这个藏在深山之中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霞浦县人大常委会推动畲族文化保护工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汪洋 《前沿》2012,(9):154-156
彩带是畲族民间手工艺的一朵奇葩,是一种活的文物。本文在实地调查、查阅和比对文献的基础之上,对彩带的民俗文化内涵、制造工艺及审美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揭示了其文化传承价值之所在,进而还阐述了彩带作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义及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振岳  俞敏  崔荣荣 《前沿》2011,(18):138-140
本文通过对汉、畲族传统服饰凤纹的起源、造型以及承载的社会和民俗文化进行比较,阐述了两民族的凤纹共同起源于东夷族的凤鸟崇拜,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演变,促使两民族传统服饰凤纹的造型以及承载的社会文化存在着差异性;由于汉、畲族长期的接触交流,促使了两民族传统服饰凤纹民俗文化存在着趋同性,在这一层面上,凤纹是民族融合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4.
雷伟红 《前沿》2014,(7):135-140
畲族的生态伦理具有两方面的内涵,通过宗教信仰和禁忌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在的自律性,制定保护环境的习惯法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外在的他律性,两者同时发挥作用,有效地保障了畲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畲族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5.
武昌 《今日浙江》2008,(16):54-55
保护传承和弘扬发展畲族文化,是我们景宁这一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将以浙江建设文化大省为契机,以打造全国畲族文化基地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流的民族文化展示平台、流的民族文化创意品牌和一流的民族文化弘扬体系,启动畲乡发展的“文化引擎”,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与保护主要依赖于传承主体的实践,而时下的遗产保护却侧重于外部给予,从而造成活态遗产形态的丢失.因而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特别强调"家园生态"的维持与重建,以及地方文化持有者的重要作用.笔者以"畲族小说歌"为倒,试图阐述"家园遗产"理念对于后现代语境下的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畲族的民歌     
畲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化的少数民族。根据史书和族谱记载,发祥于广东潮州凤凰山。畲族自称“山哈”。解放后,经过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国务院正式公布确定“畲族”这个族称。并确定为我国单一的少数民族。畲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皖五省一百余县的部分山区。安徽的畲族分布在皖东南的宁国市云梯畲族乡及其周边乡镇一带。  相似文献   

8.
在畲族民间文学中留下了许多充满女性文化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塑造女性形象构筑起自己特有的女性文化特征:一、崇尚女神。二、崇拜女性祖先。三、视女性为智慧的化身。四、追求真爱。五、以勤劳勇敢为美。从中可见畲族女性的崇高地位和独立意识的自觉。在中国女性意识不断觉醒、女性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回眸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文化,对于今天女性文化的兴起无疑具有诸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与畲族经济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逍 《贵州民族研究》2007,26(1):108-114
本文对畲族如何通过文化自觉来寻求经济的转型作了简要分析。一是从观念层面超越“耐劳杂作,弗事商贾”的传统农本意识、淡化“山野自足,于世无求”的族群封闭心理;二是从实践层面复兴与光大丰厚的山地农耕技术文化、梳理并激活沉寂、独特的民俗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正>悠扬的歌声远远地飘荡在空中,一袭畲族民族服装的她与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和谐融合……福鼎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雷林清正耐心教授孩子们唱畲歌。雷林清出生在一个小畲村里,高二那年的一次畲歌会让她真真切切地领略到畲族文化独特的美,从那时起她就踏上了保护传承畲族文化的旅程。为此,她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辉  姚艳 《思想战线》2007,33(3):30-36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立法中存在争论的法律名称、立法目的、法律方法和司法救济等问题,不能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代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应当简化立法目的,创新法律方法,建立符合传统文化保护规律的特别制度,并在具体法律缺位的情况下,鼓励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12.
贵州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使得当地的少数民族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制作工艺,刺绣就是其中一种。它具有独特的特点,挖掘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有效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对于打造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品牌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空间是传统文化得以产生、存活与传承的时空场域,也称为文化场所。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少数民族精神与其核心价值观的象征,是一个完整而包容的整体,具有多样性、稳定性、活态性、差异性等特征。本文基于文化空间概念,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重新建立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适应性,应重视对民间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研究和保护,才能拓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播空间,并促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解决开发与保护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全国各地出现了民间文化遗产化建构的趋向,这一现象反映了地方社会利用已有资源谋求向外发展的途径和努力,也勾画了民俗传统变化发展轨迹的一个侧面。通过田野调查资料,呈现了桂北宝赠村侗族祭萨经过展演、阐释和整合,被建构为具有多种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揭示了被遗产化后的祭萨形态与现实生活中的民俗活动存在差距,讨论了文化遗产化背后的动机及其参与的力量。藉此,也指出了民间文化在新时期的变迁态势。  相似文献   

15.
炸龙是贵州省德江地区的土家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传统炸龙活动包括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而炸龙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炸龙"明显带有体育活动的竞技性和表演性功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德江土家族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炸龙活动的祭祀意义已经逐渐丧失。在当代,炸龙作为体育活动的功能日渐显现,民族体育成为了德江土家族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借助于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炸龙活动的开展不仅带来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更促使了民族文化自身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风情,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遇到了许多新情况与新挑战。通过对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现状,从民族教育的视角出发,分析新形势下海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适合海南省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对策,保障海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旅融合背景下“坐妹”旅游演艺舞台真实性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本,承载着一方文化底蕴的同时更是提升了旅游体验。文章基于舞台真实性理论,探讨了"坐妹"从侗族民间习俗到旅游演艺的活态演变。东道主将自身熟知的文化习俗搬上舞台,通过对建筑、服饰、语言、乐器、场景、场地和人物等要素的细致刻画和摸索创新尽可能地还原了文化本身,游客也能从这些细节中窥探其"真实性",游客对于真实性感知往往会影响其旅游体验。舞台真实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民族文化舞台化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基因的传承和表现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巨大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更快、更高、更强"理念的西方体育文化的日益侵蚀,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容忽视,通过对阿昌族民族体育活动耍青龙、玩白象的起源、活动平台和活动形式进行分析,充分显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功能,从而促进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普及和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红玲 《桂海论丛》2013,(3):105-109
在文化产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对京族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力求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对京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遗产保护、遗产教育、文化创意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几个方面,提出京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是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旅游开发,开发的必要性及意义是什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旅游价值、面临的现状以及开发的意义三个方面来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