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公证如何服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吉利 《中国公证》2008,(11):12-1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厚重,讲求诚信是我们民族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之一,“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承必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格言无不印证了中华民族讲求诚信的美德。我记得一位法律学者说过的令我警醒的话:“要法治,先得让人民信法律。若信都不信,一切都无从谈起。光一般地信也不行,得笃信,信得很深,信得不为威胁、不为利诱。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人民?没有这样的人民.中国的法治就永远令人忧心。”因此我更渴求两个字的普及——诚信。  相似文献   

2.
在镰刀与斧头托举的共和国的蓝天上,杲杲日出,法治的阳光辉映着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党的十六大如那冬日之阳,舞动着法治之光的翅膀.驱尽了深冬的寒意。从对政府和司法机关施政中”暗箱操作”的反思,到对文艺体育界“贿票”、“黑哨”等恶疾的愤慨,人们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思想的窗户,让那法治的阳光映照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3.
付秋荣 《江淮法治》2011,(18):21-21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自从颁布后,仿佛如一重磅炸弹落地.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这是一“大男子”主义的“法”.是保护有产者的“法”.是把老公变房东的“法”,是一愁了丈母娘,乐了房地产商的“法”。这一司法解释实行后。房地产市场交易中心的确比之前热闹了很多.但是这些人不是去买房而是去房地产交易中心咨询或变更产权登记。  相似文献   

4.
邓光扬 《检察风云》2014,(21):66-68
清末一些没落八旗子弟,平日里手捧名贵瓷器的赝品,穿行于热闹街巷,瞅准时机,让人或车碰上自己,趁机撒手摔碎手中瓷器,然后“义正词严”地索赔。此后,这一骗术被一些出售瓷器的黑心商人升级,在出售或摆放的瓷器上做手脚,专让路人一碰就碎,甚至不碰就碎,讹人钱财。  相似文献   

5.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回应国人对法治的呼唤和法治对国人的期待的伟大事业。在法治不完善的前提下,法制宣传教育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的宣传策略是不行的,简单地让公民相信或信仰法律的正义和力量是不够的、甚至是适得其反的。我们能期待于公民“法律意识”的,乃是一种对待法律的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6.
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孙笑侠“法治国家”或“法治国”,最初是相对于“警察国家”或“警察国”〔1〕的一种关于国家类型和治国方式的统称。早期“法治国”思想渊源于斯多葛学派自然法理论和古代罗马法律制度所形成的欧洲法治思想。早期“法治国”是指中世纪欧洲的某种...  相似文献   

7.
周建道 《江淮法治》2010,(22):55-55
“会听书的听门道,不会听书的听热闹”,通过广播电台收听路遥先生的小说《人生》比较早,大概是小学二三年级吧.我仅仅记住了“高加林、巧珍、大马河川”这些人名和地名。  相似文献   

8.
开卷有感     
张清 《江淮法治》2010,(12):53-53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自从《江淮法治》成立半月刊以来,我每期必看。我最爱的栏目是“画中有话”,漫画、幽默、趣闻、推理断案等等都令我爱不释手,幽默趣闻经常看的我捧腹大笑,而推理断案又让我凝思苦想,真是痛并快乐着,但我超爱这种感觉。而“古案趣谈”又是另一种让人学习的形式,在这里我既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法制内容,又能学习现在与古代在法制上的不同及优劣。真是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9.
说话无遮无拦,行动直来直去的刘晓庆近来遇到了她人生中最大的麻烦:她和她的企业涉嫌偷漏税而被依法逮捕!于是,她的麻烦又再一次成了各种媒体的头号新闻,也成了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本来这是不足为怪的事情,毋需我来凑这个热闹说三道四。只是因为在这热闹的背后,我看到了媒体的偏激和社会的偏见。这种偏激与偏见,也让我感到法律思维在国民意识中的缺乏和缺失,已经到了不能不提笔一吐为快的时候了。目前所看到的有关刘晓庆的报道,有不少“丑行”、“骗子”、“一个邪恶的人”等从人格角度妄下结论的语句,甚至连刘晓庆请求“一头上…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12,(35):11-11
我国法治转型的公平正义取向是南法治的本质和我同经济社会所处历史方位决定的。第一,“法是公正的艺术”,法律的产生和存在就在于合理地调整利益关系,维护社会正义。法治如果没有公平正义的内涵.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第二。在正义问题上,西方近代功利主义奉行“正义即效用”的正义观,这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发展,也造成了社会的严重分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浓墨重彩地勾勒出一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蓝图,奏响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黄钟大吕。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的论述,有不少新表述、新论断和新要求,诸如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习家”.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强调“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礼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毙力”等等。  相似文献   

12.
记者:郭教授,记得您在北京大学一次学术报告中评价党的十五大确认依法治国方略时,您说.由健全“法制”到实行“法治”.这一字之改.价胜千金.不过也花了近20年时间。而您最近两年出版的《法的时代精神》和《法的时代呼唤》正反映了您近20年来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不懈地追求和呐喊。为了更深刻认识“依法治国”方略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提出的重大意义,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有关历史背景?郭道晖:谈到依法治国或者实行法治,我们中国人既不陌生,又很陌生。不陌生,是大家都知道法治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最先是由先秦法…  相似文献   

13.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14.
马忠法 《政法论丛》2023,(1):97-109
“涉外”通常指“具有外国因素的现象或行为”,过去主要指涉及外国因素的民商事活动且重点指“引进来”,即外国民商事主体在华投资或进行其他民商事活动等。涉外法治中的“涉外”不仅指上述含义,还包括“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或公民在他国或地区进行民商事活动所涉及的国外因素;此外,在民商事活动外,它还涉及有关公法活动如参与国际规则谈判及反恐、反腐败中的合作以及为相关国家提供法律服务等内容,即一般意义上的对外关系法之内容。涉外法治概念的提出及其“涉外”含义的扩充主要是应对百年变局下某些霸权国家过度扩张其国内法的域外效力、滥用“长臂管辖”以及采取单边制裁等而进行的法治斗争,后者对他国主权带来伤害,对国际法治造成阻碍和扭曲。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以“涉外法治”这一嫁接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的桥梁,既能维护本国国家、企业和公民正当合法权益,又能匡扶国际正义,为国际法治的推进和完善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准确解读“涉外法治”中“涉外”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5.
从2000年高中毕业到2005年本科毕业,再到2006年成为全省7000余名检察干警中一员。短短6年时间里.我与“检察”从偶然的邂逅到如今热切的爱恋.从中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法治的避一步健全。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干什么伤什么。对这句话我感触颇深。我从事控申工作已经14个年头了,27岁到41岁,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工作时间。“风华正茂”、“年轻漂亮”、“女检察官”.这些曾令人艳羡而陶醉的字眼,转眼已不再是我的骄傲,取而代之的是“泼辣”、“干练”等形容中年职业女性的褒义词。单调而乏味的控申工作,14年哪,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期间的酸甜苦辣遍尝,蚕食着我的青春,也给我本很简单的人生阅历浓浓地添上了一笔,让我成熟、让我修善、让我完美、让我进步……我也由当初的黄毛小丫头成长为今天的中层干部.这些全得益于控申工作对我的历练。  相似文献   

17.
12月2日,从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传来好消息,目前全疆95%以上的中小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有46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地州和10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国法治城市(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六五”普法以来,为4.6万余名弱势群体提供了法律援助,挽回经济损失4.3亿元。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一个时期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以儒家为“人治派”。法家为“法治派”,而在儒家中,又认为苟子最具有代表性.因为他第一次提出了貌似于“人治”与“法治”的概念,即“治久”与“治法”.并明确主张“有治久,无治法”。①。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愿与学界同仁磋商。一、“人治”与“法治”的由来欲弄清苟子的“治人”与“治法”思想,须先了解多少年来人们所常用的“人治’与“法治”的概念。这二者并非中国所固有,而是随着西学东渐之风.最早由我国改良派学者介绍来的,并用以研究评价先秦德法两家的政治法律思想。本世纪二十年代…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由于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一是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公务员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依法执政理念不够牢固.民本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够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不够高.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还停留在文件和口号上。一些公务员推动工作仍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和计划经济管理方式.而不善于运用法律和市场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和调控;有的公务员在具体执行法律法规工作中断章取义,对己有利则用.无利不用;还有的时常表现出“我即是法”、“我说怎么办就怎么办”的言行。  相似文献   

20.
律师作为我国一个方兴未艾的职业.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让人看到了律师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正如法学泰斗江平教授在评价律师时所称赞的那样:“律师兴则法治兴。律师亡则法治亡”。律师作为社会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必将在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舞台上展现出多姿多彩、举足轻重的一面,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