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南华侨黄景南与孙中山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素菡 《东南亚》2009,(2):60-64
黄景南是清末民初时期越南爱国华侨,也是越南华侨中积极参加孙中山革命第一人。本文主要论述了黄景南在组织上积极支持和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在经济上倾其一生积蓄为革命筹集经费,以及辛亥革命后仍然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救国活动的人生经历。可以说,黄景南的一生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实践,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深远的影响。孙中山先生去世在北京,并在北京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而位于北京西城区珠朝街5号的中山会馆,是孙中山先生在京主持国民党成  相似文献   

3.
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这面旗帜”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孙中山这面旗帜”下进行合作,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今天,中华民族更需要举起“孙中山这面旗帜”,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4.
1833年,孙中山从夏威夷归国,进入香港中央书院学习。毕业后他开始思考救国之道,“决定做一个医生,用医道来为人民服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院学堂读书。1887年,孙中山又到香港雅丽氏医院继续深造,在那里他遇到对他一生有重要意义、担任教务长的康德黎博士。此后,康博士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业上都给予孙中山以无微不至的关怀。1892年,孙中山以全校之冠的优异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教务长康德黎为西医学院能够培养出孙中山这样的优异学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特意为他邀请50人赴宴祝贺。毕业后因工作难找,孙中山计划在香港开设药房,…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在越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即孙逸仙(1866-1925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首屈一指的人物。1905年孙中山提出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同时成立中国革命同盟会组织,以推行三民主义和宣传、动员群众。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组织者,并成为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曾经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一生中有30多年的时间为了革命漂泊海外,辗转流离,与清王朝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现  相似文献   

7.
夏威夷华侨曾大力支持孙中山早期的旨在推翻满清政府、建立共和的民主革命。孙中山有不少亲友是夏威夷华侨。夏威夷的华人,绝大部分是来自孙中山的老家中山县(过去的香山县)。孙中山有两个叔父早年到美国谋生,但都不幸丧命。孙的大哥孙眉在1871年去檀香山。他先经商,后到茅宜岛上开商店、牧场,渐成巨富。他为人慷慨、好客,人称“茅宜王”。孙中山在12岁时(187年)到夏威夷。孙眉供他在植香山的伊依拉尼中学读五年中学。后,又在普纳胡中学读一个学期。这两家学校都是植香山最好的中学。至今,两校仍保存孙中山的成绩单等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8.
于在照 《东南亚》2006,(4):44-48
潘佩珠(Phan Boi Chau,1867—1940)是越南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20世纪初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孙中山(1866—1925)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潘佩珠、孙中山在越、中两国近代史上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20世纪初期亚洲历史的大背景下,从当时越中两国的社会现状出发,探讨潘佩珠和孙中山在救国事业、政治思想和革命主张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异同。同时从汉文化圈的视野来分析潘佩珠和孙中山政治思想中的汉文化基础。一、提高民智、唤醒民众是潘佩珠和孙中山实施救国图强方略的基础提高民…  相似文献   

9.
《海内与海外》2013,(2):42-42
由西苑出版社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孙中山、宋庆龄研究委员会协办的“纪念宋庆龄诞辰120周年暨《孙中山传》、《宋庆龄传》增订版首发式”于1月26日在北京中山堂举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到会。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宋庆龄逝世35周年,在此时细读简叙《宋庆龄传(增订版)》《孙中山传(增订版)》是为纪念。《宋庆龄传(增订版)》封面题签为邓颖超;《孙中山传(增订版)》题签,是宋庆龄。两传同时进行增订,历时5年,是现年96岁高龄的尚明轩研究员时逾一个甲子的学术研究结晶。1980年2月23日,耄耋之年的宋庆龄,在亲笔给《孙中山传》的作者尚明轩的复函中写道:"孙  相似文献   

11.
伴随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财界的对华经济活动以辛亥革命为标识进入了新的阶段。孙中山为推翻清朝统治实现共和而向日本财界提出借款要求,日本却趁火打劫,逼迫孙中山租借或割让“满洲”,在其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日本财界便拒绝了孙中山的贷款要求,成为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最大经济因素。日本财界对辛亥革命的援助绝对不是因为同情革命,而完全是为其攫取在华权益服务的。  相似文献   

12.
与孙穗芳博士相遇,是在人民大会堂那流光溢彩的香港厅,虽然,北京正值凛烈寒冬,香港厅内的贵宾们却如在温暖的香江。在一片华丽灯光的映照下,一位身穿红色上衣的女子端庄亮丽地坐在主席台上,那么引人注目,当我和她的眼神相遇时,不禁心生惊异,那面容与气质竟和我们常见的天安门悬挂的孙中山先生的照片那么相似,特别是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鼻子,简直就是孙中山先生的翻版。心想她莫非是孙中山先生的后人 ?随后得到了证实,她正是孙中山先生最小的嫡亲孙女,孙科先生的亲生女儿孙穗芳。   孙穗芳博士看上去神采奕奕如…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廖梦醒与廖承志姐弟俩携手献身革命的事迹,不仅功勋卓著,而且极为罕见,堪称佳话。在东京接受孙中山、宋庆龄教诲1915年2月,东京青山七丁目涩谷,廖仲恺、何香凝的寓所,不时传出九岁的廖梦醒、七岁的廖承志的童稚笑声。从这里步行五分钟,就可到达青山六丁目孙中山的住宅,孙、廖两家的关系极为密切。孙中山、宋庆龄都特别喜欢廖梦醒和廖承志,不仅因为姐弟俩是老战友的子女,经常带两个孩子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还由于何香凝曾以自己的儿子抵挡特务暗杀孙中山的行动。那是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再次流亡日本时,廖仲恺得…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离异后与宋庆龄结婚,世人皆知。然而,孙中山先生在卢、宋之间,尚有一次鲜为人知的婚姻,即同他朝朝暮暮患难与共的革命妻子陈粹芳。要知其中详情,本文会真实地告诉你。  相似文献   

15.
正1912年,孙中山将民国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为巩固新建立的共和制,稳定当时动荡的时局,1912年8月至9月,孙中山不顾个人安危,来到北京。到京后,孙中山与袁世凯会谈13次,共商国事,并出席国民党成立大会,会见各界代表,考察铁路等等。他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时间,访晤载沣,并两次与在京旗人会谈,安抚满族人士,消除满族上层和下层人士对辛亥革  相似文献   

16.
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1906年秋冬间,孙中山和黄兴、章太炎等制订了武装反清的<革命方略>,规定组织国民军,"覆彼政府,还我主权"①.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革命业绩、精神,广为传颂。发生在这位伟人身边的小故事,却也与其革命事迹一样感人。 本月12日是孙中山的130周年冥诞,就先让我们回顾这位革命先驱的生平,以及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故事,以期从其高风亮节中获得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正日帝侵占北平时期,我正在孔德学校读高小、初中。日帝敌视孙中山的政策,压制中国人民的爱国抗日思想,疯狂地清查具有爱国抗日思想的图书,凡有孙中山像和青天白日旗的图书都要销毁;平津人们大多因恐惧而自行烧毁或埋掉大批图书。当时我们家也把大批有爱国抗日思想的图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中国革命主张的提出和革命组织的发起,始于海外华埠。华侨是革命党的坚定支持者。清末华侨多因地域、方言、宗族纽带而聚合,华侨各帮对革命的态度差异较大。广府人领晚清中国开放和革命风潮之先,海外广府人绝大多数是华工为主的下层华侨,更具革命精神和反清意识,加上孙中山是广府人,海外广府人即成为孙中山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导读     
●孙中山后人孙穗芳 孙中山的孙女、孙科之女孙穗芳于 1936年出生于上海后,就过上了屈辱、悲惨的童年生活,得不到父爱;因为家庭出身,使她在青年时期经历了不公的待遇; 31岁才见到了亲生父亲;婚后移居夏威夷,踏上了祖父孙中山当年倡导革命的地方,决心以祖父为榜样。而今年已六旬的孙穗芳并不安心于悠闲富足的生活,不知疲倦奔波于美国和中国海峡两岸,以特殊身份,为祖国和平统一、民族团结和现代化事业而孜孜不倦地奔忙。 ●拳拳赤子心 殷殷报国情 ——记归侨张业生带领中国歌舞团 再铸辉煌 1952年从马来西亚回到祖国的张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