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扶植伪政权,豢养伪军,施行"以华制华",是日军在福建殖民统治的主要手段。日本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就策划以台湾为基地,控制台湾海峡,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南进通道。日方欲重演华北"以华制华"故伎,在福建发动了所谓的"自治运动",阴谋组织伪自治委员会。为此,派铃木三郎化名杉村,任闽省伪自治委员会军事委员,具体筹备。他在福州金陵医院设通讯机关,与日本驻福州领事馆武官须贺一再密商自治会发展事  相似文献   

2.
一、投资发展进程之比较1、世纪上叶起步发展阶段(1897—1904年):1895年中国甲午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外国取得在中国的投资设厂权,也就开始了日本对华投资的进程。1900年日本在华投资数目约为50万至100万美元,公司主要分布在烟台、上海、福州、厦门等沿海通商口岸.(资料参考雷麦《外人在华投资》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突飞猛进阶段(1905—1930年):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得了东北的控制权,对华投资突飞猛进。1914年日本在华直接投资总数达1亿9000万美元,已一跃而居英俄之后,到1913年日本在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一部分在华日人有识之士、觉悟了的日本士兵和日俘直接加入到中国人民的抗日行列,先后建立了日本士兵觉醒联盟、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等反战团体,成立了日本工农学校,开展了有组织的反战斗争,形成了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在华日本人民反战运动。本文从下述几个方面,对这一运动的概况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郭婷 《红岩春秋》2012,(4):23-26
生于日本占据时代的台湾苗栗人康大川,一直怀着台湾必将回归中国的信念。他自日本早稻田大学商科毕业后,义无返顾地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战争,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三组组员,协助"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开展反战运动;继而又任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贵州镇远和平村)主任管理员,协助日本战俘开展反战运动。康大川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台湾同胞没有缺席"。  相似文献   

5.
194 4年 11月 ,汪精卫在日本病死 ,汪伪政权败兆已显。日本投降后 ,汪伪政权随之垮台。194 5年 8月 16日 ,陈公博召开伪中央政治局临时会议 ,宣布解散“国民政府”。汪伪政权在日本刺刀维持下苟延残喘了 5年时间 ,给沦陷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汉奸们自知罪孽深重 ,纷纷逃匿。然而“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汪伪汉奸一个个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 ,永为中华民族子孙唾弃。利 用收买和利用汉奸 ,“以华制华”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长期惯用的伎俩。汉奸们为虎作伥 ,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 ,饱受伪军迫害和蹂躏的中国…  相似文献   

6.
"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总部于1940年7月20日成立于重庆.他们与中国人民一道,为抗击日本侵略军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在今天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当年的侵华暴行之际,我们重温一下"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人称作"日本平和同盟")的业绩,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7.
李红喜 《党的文献》2005,1(5):53-58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及时提出了关于在华日本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的重要思想,积极支持其开展形式多样的反战斗争,并高度评价其反战成就.中共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使在华日本人的反战斗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央公论》为主要的原始资料,分析、研究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战后,绝大多数日本人能从战前的蔑华、侵华的误区中走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重新认识、理解中国。目前,对中国的发展状况和前景的认识,日本人的中国观又分为“潜在的强国论”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论”两种不同的认识。总之,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日本人的中国观呈现出主观色彩强烈、形态多样化等特点。通过对日本人的中国观的剖析,有利于挖掘其中国观向好的趋势发展的因素,促进中日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陈启慧 《世纪桥》2011,(20):46-48
1910年日本以"日韩合并"之名吞并了朝鲜,许多不愿当亡国奴的朝鲜人流亡到唇齿相依的中华大地。当时中国正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千千万万旅华的朝鲜志士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革命,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战斗,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杨林便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福建和平救国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以福建沿海海匪和闽中贯匪拼凑起来的伪军。它一面充当日军鹰犬,祸国殃民;一面又勾结军统特务,横行闽海,成为投靠日伪和军统双重性质的汉奸队伍。奸匪特糜集的杂牌军1937年8月7日,日本第3舰队司令长谷川和日本外务相联合宣布封锁自吴淞至汕头的海岸线。由于缺乏兵力,日本当局便炮制了“以华制华”策略,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绕开国际银行团,向中国大肆输入西原借款。西原借款对美国在华实施的门户开放政策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表明了国际银行团存在重大的机制缺陷。为此,美国重组新的国际银行团,关闭了日本类似西原借款那样的对华投资之门,同时为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的进一步推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论毛泽东抗日外交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毛泽东以政治家、外交家特有的战略眼光,总览全局,阐述了极丰富的对日外交思想:一、提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以抗日为主轴,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二、对日,抗日就是外交;军事上以武装抵抗日本侵略;通过战争废除日本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实行全民族抗战;中日和平是有条件的。三、制日,须实行多元外交;联合英美制衡日本;联合苏联为着抗日;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抗日的主体。毛泽东对日外交思想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视点     
连日来,中国外交部、国防部连续就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表态,对其涉华内容表达强烈不满与坚决反对。在这份于2日出台的日本2011年度《防卫白皮书》中,日本政府将“中国”列为独立一节,其中提到中国海上行动不断扩大、常态化,还用“高压对抗”来描述中国采取的姿态。中国专家8月4日认为,日本用不实之词指责中国发展,充分暴露了其“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和保持在东亚地区“软霸权”的企图。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演变与国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共两党关系由于受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关系的影响与制约,不断调整变化。其中,尤其是美国作为战时中国的主要盟国,其对华政策的演变对中国国共两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一 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是美国的“中立”到援华制日政策的过渡时期。 抗战爆发后的最初阶段,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微妙多变。其时,美国的远东政策处在一个转变时期,它一面对日姑息、妥协,参与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鼓动日本进攻苏联;一面又不愿把整个中国拱手让给日本。随着日美矛盾上升,美国逐渐由“中立”向援华抗战转变,援华制日因素逐渐成为美国政策的主导方面。1938年12月,美国首次给中国250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以后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姿态,如提供经济援助、宣布中国适用于《租借法》、可以提供武器、派遣军官来华进行军事合作等。这些情况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为了保护其在华利益,有了支持中国抗战的要求和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5.
李鹏  唐静 《党史文汇》2006,(11):38-39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大力援助,很多国际友人和志愿人员来到中国,加入了抗击日寇侵华的行列.在抗战初期,中国的天空中曾出现了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外国援华航空志愿队,他们比闻名遐迩的美国援华"飞虎队"更早地出现在中国领空,协同中国空军对日作战.他们来自社会主义苏联,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被中国军民亲切地称为"斯大林之鹰"和"正义之剑".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6,(18):52-53
抗战初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燃起战火,使许多中国人生灵涂炭或流离失所。面对侵略者的疯狂气焰,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的达浦生阿訇怒不可遏,毅然独身奔赴中东,又转访南亚,借朝觐之机向各国穆斯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推动了国际援华抗日运动。达浦生原是我国著名的回族教育家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以“芦沟桥”事变为标志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爆发,不仅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同时也作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而震惊世界。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1938年1月,伟大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远渡重洋,行程三  相似文献   

18.
刘勇 《党史博览》2006,(5):52-53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支持和援助。许多国家的志愿者毅然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其中有一支1939年来到中国的国际援华医疗队,在他们当中,有三名来自罗马尼亚的医务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以至生命。一个叫杨库(Iancu D a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实行全面抗战后,首先动员国际工人援华抗战的是共产国际。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一日,英国工人阶级在英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援助中国、保卫远东和平的活动。英国的铁路工人要求抵制从英国运往日本的原料,码头工人开会决议,不替日船装卸,并抵制从英国运往日本的军用原料和货物。当时的英国共产党主席彼立特  相似文献   

20.
1942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报道了一则重要消息:“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宣告成立!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是1942年6月由驻延安的日本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反战同盟”的基础上发展创立起来的。创立这个组织的目的是研究掌握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培养锻炼共产主义运动的战士,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打倒反动的军阀政府,建立和平民主的日本,并与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紧密团结,互相援助,共同努力,积极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当年6月23日,在华日本共产主义者同盟在延安日本工农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反战同盟”延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