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吕国忱  岳丽艳 《唯实》2003,2(4):4-8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落后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 ,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历史证明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 ,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有连续性 ,而社会形态的演进则带有跃迁性。社会形态具有张力 ,生产力决定其张力变化的幅度。只有社会形态与生产力水平相互适应 ,这种张力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唯物史观产生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正处于自由竞争的历史时期,经过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如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如何预测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这是对唯物史观的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3.
要全面准确理解把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就不仅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而且还要进一步认识这一矛盾的发展也会导致资本的自我扬弃,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更表明资本扬弃正日益深入和发展。它一方面使资本主义获得了再发展的可能和新的推进因素,另一方面也深刻影响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增强了社会主义以和平嬗变方式取代资本主义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王俊奇 《求实》2004,1(1):50-52
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包容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岳影  张国政 《世纪桥》2009,(15):34-3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动下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处于表面繁荣和稳定,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的今天,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和社会主义因素在成长,我们要坚信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6,(2)
马克思从主体价值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提炼出唯物史观中极具历史穿透力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当前,我国正处于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大阶段。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有助于准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对于精准定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是创造自己历史的主体.无论何种社会形态,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劳动主体始终是社会更替、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但劳动主体的劳动不可能无中生有,如果没有生产资料,劳动将是无米之炊.不管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活动的基本要素.二者的结合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差异与权力结构的性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中,劳动主体与其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结构关系是异化的.这种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高度的社会化劳动创造、高度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对劳动主体的高度剥削而达到了顶峰.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必然解体的历史逻辑.2、以劳动主体为基本力量的人民群众作为社会更替的决定力量,当然也是社会权力结构更替、政权兴衰存亡的决定力量.尽管历史上也有不少明智的统治者意识到了这一点,提出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政治理念,但要在私有制的社会形态中付诸实施,则是根本不可能的.3、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由理论转变为现实,从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等方面提供了可能性.当然,要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将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其中,重视学习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逻辑关系经历了由区别明显到逐渐等同的演进过程,这给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实践造成了严重的失误和灾难。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学者提出"社会主义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命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创性发展。该理论的确立,对于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审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望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共存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顺序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只是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而存在。然而,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的“五形态”说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应从共产主义社会中分离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存在,人类社会应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六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一,困惑;理论与现实的比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认为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共…  相似文献   

10.
客观地观察和思考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90年代的状况,我们应当承认,这一运动在某些主要民族和国家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曲折。从表面上看,社会主义是被削弱了。但是,从本质上,从长远来说,这未必全然是坏事。曲折可以锻炼人民,人民会从暂时的挫折中吸取教训,更好地重新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伟大事业。一看到曲折就惊慌失措,一看到社会主义制度在某些国家暂时丢失一点局部阵地就断言社会主义失败了,绝非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经过了好几个世纪,其间曾发生过多次封建王朝的复辟。社会主义要取代资本主义,也决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在建立和发展时,某种暂时的复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社会主义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层面抽象出“市场社会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这两个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范畴,以反映客观现实并指导我们正确地观察当代世界,观察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结合改革开放后新的时代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及实践对策,突破了传统观念,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空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告诉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前提是正确估量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勇于面对社会主义所面临的新形势;原则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方法;目的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主要表现在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 而且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为改革开放扫清思想障碍,需要科学地对待资本主 义和资产阶级思想。更重要的表现是,邓小平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建设优于 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全面把握资本主义变与不变的方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4.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瓣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能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存亡这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的高度,探讨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强调指出:斯大林不能承认、不正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碍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斗争实践;戈尔巴乔夫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说成是资本主义在性质上的根本改变,否定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一味地同西方世界搞“一体化”,是为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策略效劳。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关键在于不要从主观臆想中,而要从客观的实际影响中去把握它。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然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实践问题。该理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及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根本上粉碎了资产阶级辩护士鼓吹的资本主义制度永恒论,并因此遭到了不同理论派别的质疑和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20世纪末苏东国家的剧变,使该理论又受到了来自现实的挑战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新的时代特征,科学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然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它阐明新出现的一系列现象,回答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列宁逝世后,季诺维也夫正确地理解和阐释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战略退却的思想,认识到所谓战略退却不是简单地消除战时共产主义的极端行为,不是从战时共产主义退向社会主义,而是退向无产阶级国家中的特殊的“国家资本主义”。关于列宁工农经济联盟的思想,季诺维也夫认为在国内战争时期无产阶级与农民之间的联盟只具有最初步的形式,是所谓粗陋的联盟或者说是“军事联盟”,战争结束后,列宁主张只有建立工农之间的经济联盟,才能实现真正的工农联盟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他还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的思想和新形势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阶级路线思想。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章针对全球化对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影响和结果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社会主义只有不断改革自身、适应时代的要求 ,才能求得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毛泽东一生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一个缩影。"利用、限制";"利用、限制、改造";使"资本主义绝种";"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破"资产阶级法权",把"资本主义残余都可以逐步搞掉",是毛泽东这一时期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演变历程。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内在逻辑有三个动因。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演变及其逻辑,对中国今天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有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是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的,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经济政策”,是一束耀眼的经济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起点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决定的,是由社会历史规律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合法值”与价值“合理性”就在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