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必须面对初级阶段的特点正确处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道德建设和提高道德文化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全新的概念.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  相似文献   

4.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同时还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最终取得成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法制建设尤其是立法建设提出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深刻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确立了一系列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改革的需要。当我们思考社会主义法制化的时候,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既要看到这个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法  相似文献   

6.
<正> 一、实现法制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才能深刻理解和明确这个时期法制建设的意义和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涵义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党对于这个理论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性学说的发展和拓深。初级阶段既具有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一般特征,又在经济、政治、社会意识形态等领域具有不同于更高阶段的若干特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继续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深刻理解党的十三大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报告以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胆略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理论。这一论断的提出为法学尤其是宪法学的研究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宪法的执行和遵守,宪法观念的普及和提高以及宪法学研究,提出一些想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三大报告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民主制度提供了新的透视点,也是思考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基本出发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的基本特征我国现阶段的民主,从本质上说,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后所产生的一个历史事实。我国民主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不容怀疑,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10.
黄斌 《人民司法》2012,(9):68-71
正我国当前提出司法政策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出司法政策的命题,既是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也是对国家治理模式的深刻认识。就我国社会发展阶段而言,尽管国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表明,我国的各项事业包括制度建设都处在发展完善的转型期,因此社会转型期应确立有别于法治高度发达完善的规则治理方式。司法政策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对我国司法资源和司法能力有限性的认识。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推进,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方式应当更为普遍和有效。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数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奠定了党在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法学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存在,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经济”,这是我国亿万人民经历了数十年的曲折进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才获得的认识。过去我们把商品经济视为滋生资本主义的温床,时时处处加以限制,企图很快彻底消灭。历史的曲折和教训使我们清醒起来,只有把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产品经济改变为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今天已经30年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这一论断的提出,对于重新认识我国的国情,定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制定社会主义发展路线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过渡时期理论与1954年宪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年宪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它基本上确立了我国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宪政体制。它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用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固定下来,为整个过渡时期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根本法上的依据。作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宪法化,在整部宪法的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过渡时期的特点和要求。1954年宪法之所以在后来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与对过渡时期理论认识发生偏差有很大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在现行宪法中的确立,从某种意义上是总结了1954年宪法"过渡性"的经验和教训。在科学认识并界定社会发展阶段、秉承1954年宪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宪法文本与社会客观现实的结合,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宪法和宪政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全面地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我国民法学的繁光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者深刻地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民法学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民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又是发展商品经济必不可少的法律工具;是大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也是大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强大武器,作者还论证了:民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大武器,民法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作者特别强调指出:在建立以调正商品经济为中心的我国法制体系中,民法处于很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宪法与精神文明建设郑贤君一、宪法在不同层次面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法律依据。首先,宪法在序言中规定:“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指出了我国进...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发展对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一方面,应当加强立法工作,改善执法活动,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法制建设又必须保障建设和改革的秩序,使改革的成果得以巩固。改革需要加强立法工作,衡量立法是否有成效的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适应我国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与依章治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提出,给我们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指...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毛泽东同志的辩证法思想,特别是他的矛盾辩证法为我们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提供了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精辟地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和变化,从而全面地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现代化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又一次飞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本文拟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初步形成为主线,探索其历史演变过程及发展规律,以便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地位、作用和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