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磊 《中国减灾》2006,(7):14-15
对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而言,更应从灾难中树立灾害预警意识,最大限度地应对城市“新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利 《中国减灾》2006,(8):36-37
从唐山大地震的发生到“非典”爆发的27年间,我国政府的抗灾救灾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残疾人》2006,(8):4-13
引言本刊记者欧阳鸣:与王林梅见面必须预约。她并非日理万机,也不是刻意的与世隔绝,她如此执拗的诸多原因中有最为重要的一条:她要为自己留下充分的梳妆打扮的时间,她要以美丽示人——这是一个极其爱美的女人。而实际上,她的美丽留给我们的,只是一张脸。已经进入六月了,王林梅躺在她的床上,一条厚厚的被单一直蒙到颌下,只露出一张脸——一张美丽的脸。小小的屋中光线柔和,那张脸更沉静如水,有人曾发现那张脸酷似费雯丽,《魂断蓝桥》中的费雯丽,那个优雅又幽怨的女人。王林梅梦断唐山。30年了,王林梅就只能以这样的姿势躺在床上,就只能露出一…  相似文献   

4.
安澜 《中国减灾》2011,(7X):4-8
长歌当哭,应该在痛定之后,10年、20年、30年、35年了,唐山人民对于那场浩劫的记忆是否已经痛定?如今,我们追忆,我们祭奠,都是为了难以忘却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时刻: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53.8秒。那个血色的凌晨,那个撼动了整个华北大地的几十秒,那个带走了24万余生命的震颤,铭刻在了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仅仅在一秒钟以前,地球的表面似乎还是平静的。只是在此前一二天,整个唐山市及其附近地区  相似文献   

6.
加一 《中国减灾》2012,(23):24-27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非典、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一系列灾难的发生,国人在经历惨痛灾难与艰辛救灾的过程中,减灾文化建设也经历了一个充满曲折但成就卓越的十年。在2012年接近结束的时刻,回顾十年来的减灾文化具有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7.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8.
日历翻回到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整个市区万籁俱寂,那一个黑色的可怕瞬间,在唐山市的地壳下12公里深处,长期集聚在这里的巨大能量骤然爆发,相当于500颗广岛原子弹在城市底下猛烈爆炸,一时间地表颤动地层轰鸣,一道蓝光刺破夜空,紧接着,天穹旋转,大地抖动。街道、铁路  相似文献   

9.
苑迪 《中国减灾》2006,(7):22-22
在唐山大地震过去的三十年中,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的记述和回忆录式的影视文学作品为我们带来了强烈的视听震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2,(5):1-1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与风险共存、战胜灾难、不断前进的历史。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渗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实践中,与人类社会相伴相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徐娜 《中国减灾》2011,(8):F0003-F0003
中国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抄。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个坐标:东经118.2度,北续39.6度。  相似文献   

12.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位梦华说,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  相似文献   

13.
唐钧  郑雯 《中国减灾》2012,(5):40-42
防灾减灾文化的培育,从管理的角度讲,是通过政府和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强化,固化和优化防灾减灾的流程和制度,从而形成政府和群众防灾减灾行为的自觉,同时促进防灾减灾文化的与时俱进、自动更新。  相似文献   

14.
刘迪 《今日广西》2010,(15):52-53
现实中,一个国家越发达,就越难以承受哪怕一个局部的打击。最近国内拍摄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触动许多惨烈记忆,更引起很多思考。那场悲剧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今天,假如大城市再次发生类似悲剧的话,我们是否能从那场浩劫的教训中获得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一个时刻:公元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一个坐标: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4204人成为孤儿,灾情之巨,举世罕见。灾难发生后,14万部队官兵陆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发展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生死历程,从远古祖先祈求神灵保佑、无能为力承受风云不测发展到学会亡羊补牢的补救,从无知、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发展到躲避、抵抗、预警、预报、应急救助体系,从灾害预防和备灾发展到现代社会灾害风险评估和全新的安全理念,把防灾减灾工作看成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离那个黑色的1976年已经过去30年了,抚今追昔,在这三十年间,我国的地震减灾工作在那次唐山大地震的震撼下有哪些变化?又有多少进步呢?  相似文献   

18.
汶川大地震与唐山大地震的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全国都有震感,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湖北、贵州、河南、山西、湖南等10省(市)不同程度受灾.四川中北部、甘肃东南部、陕西西南部遭受重创.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据民政部截至6月25日统计,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5人死亡,18458人失踪,37万多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1510万人;  相似文献   

19.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在商业电影上的又一次成功。虽然在题材上它不是冯小刚所擅长的喜剧题材,但由于在叙事策略和价值观诉求上能契合观众的心理需求,这部影片在遭到不少批评的同时也在票房上获得了成功。本文以"叙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这部影片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以及情节设置上的特点,认为在叙事策略上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是《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在商业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三十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曾经震惊了整个世界。一夜之间,唐山化为废墟,死亡二十四万二千七百六十九人,重伤十六万四千八百五十一人。在一代中国人的记忆里,这场灾难是一场可怕的噩梦,而对于唐山人,则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人们将永远记住那个可怕的时刻,1976年7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