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以后,专家、学者等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矛盾凸现期”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因素主要有生产力、经济结构、资源紧缺、经济学上的公平与正义等。因此,应从提高生产力水平,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维护公平与正义,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和当前的一些思想问题,反复学习理解这一论断,初步认识到了其重大意义。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丰富之一,就是把改革推到解放生产力的高度,纳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变革,形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性质的客观规律。毛泽东同志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实现“三个代表”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对先进生产力的促进与保障。社会主义法律促进和保障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可分为间接和直接两种作用。间接作用表现在社会主义法律通过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倡导精神文明等方面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作用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 ,而现代法律则是科技进步的保护神和推进器 ;社会主义法律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保护自然环境 ,使社会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 ,我国的立法则以不同的法…  相似文献   

4.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公有制是否占主体地位,是判断我们社会性质的一个根本标志。”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动摇的。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者集体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其主要标志:一是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重新认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科学界定经济基础的范畴,对于深刻理解十五大精神,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总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内在的基本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相似文献   

6.
<正> 一、发展生产力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基础 邓小平理论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而形成新的社会主义科学体系,新就新在它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弥合了“理论的”社会主义同“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有两大发展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小平同志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矛盾。不过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对矛盾集中地具体地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为了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改革。改革经济体制,就是遵循生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以后,专家、学者等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等方面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矛盾凸现期"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因素主要有生产力、经济结构、资源紧缺、经济学上的公平与正义等.因此,应从提高生产力水平,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维护公平与正义,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认真领会决议精神,结合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科学认识和深入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自我改革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基本适应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不断调整完善社会基本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充分体现在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根据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对此,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