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消费者知情权在消费者权利保护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对于平衡消费信息不平衡,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在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方面存在立法的滞后性、执法的难操作性以及监督的力度不够等问题,基于现状有必要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立法、增强执法的可操作性以及加强监督等措施来不断完善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更好的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论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产品走向多样化、专业化,金融消费者在金融交易中的信息弱势地位日益凸显。传统法律将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视为平等的民事主体,未要求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履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义务,从而使两者处于权利义务不对等状态,并由此引发了诸多金融机构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有鉴于此,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在立法中对金融消费者实行倾斜保护,强化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义务,引入适合性规则。我国立法并未在实质上贯彻金融消费者保护理念,在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保护上存在诸多缺陷,亟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刘贵鑫 《法制与社会》2013,(25):262-263
伴随着当前我国的金融产品越来越专业化和多样化,金融消费者在自身的金融交易过程中,其信息弱势地位越来越明显,过去传统的法律将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放在了平等民事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要求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于金融消费者充分履行信息披露这一义务,进而使得金融消费者以及金融机构这二者处于一种义务和权利不平等的状态,并且因此引发了很多金融机构对金融消费者权益进行侵害的事件。知情权是法律赋予金融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权利,也是金融消费者行使其他权益的重要基础。本文从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护的必要性入手,对金融消费者知情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视角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市场是一国经济体系的础石,与国家经济社会密不可分.随着经济社会化进程的加剧,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日趋突破传统私法之意思自治思维而以社会为本位,对新兴金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特殊消费者即金融消费者权益予以合理保护,从而确保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免遭金融市场中不法行为的侵害、维护金融市场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知情权在消费者权利保护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现实生活的案例和消费者知情权的经济法属性提出了消费者知情权的完善路径。其完善路径是不断完善相关立法、加强政府、社会团体的自治干涉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金融消费者为对象,展开调查了金融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了解和保护的现状,可知消费者的知情权被忽略、隐私权保护不利、接受理财产品时被误导等,而我国在这些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制度或机制都处于薄弱环节,为稳定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借鉴美国在立法保护方面和纠纷解决方面对消费者的保护,文章建议开展金融服务消费者维权宣传教育活动、设置专门保护机构和投诉应对机制等途径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殷璇 《法制与社会》2012,(15):98-99
金融发展的今天,放松金融管制和市场化的金融制度改革必然促进个人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参与金融活动,而该领域金融消费者受害问题正日益突出,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银行作为与金融消费者联系最为密切的金融机构,在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上有重要地位,而现今银行业金融保护的制度构建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对现状的分析和相关的比较法考察,对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的制度构建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引言我国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法律不够完善和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缺陷,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征,给金融消费者保护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在金融消费者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特点,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并给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商务中,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全部适用传统商务的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中相关权益的受损而无相关法律保护。本文针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损害求偿权等诸多权利的受损情况与保护方法来进行探讨,以期实现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李佳楠 《法制与社会》2010,(19):111-111
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的贸易平台,因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全部适用传统商务的相关法律规定,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中相关权益受损而无相关法律保护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针对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损害求偿权等诸多权利的受损情况与保护方法来进行探讨,提出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知情权在现代消费者权益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消费者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面对当前汽车消费过程中收费项目繁多、收费依据不明等收费问题,汽车消费者知情权存在行使与救济双重困境。对此,立法方面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知情权的内涵作进一步细化;司法方面应充分考虑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构建权利义务双重保护模式,以求汽车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实质公平;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设立专门机构、落实信息披露义务加强对汽车销售领域的行政监管;行业协会应发挥作用,构建行业信用体系,畅通信息交互渠道,以实现社会共治背景下的多方位保护汽车消费者知情权。  相似文献   

12.
吴秋萍 《行政与法》2013,(12):124-128,F0003
知情权是消费者权利体系的前提与基础,而金融消费的专业性及复杂性,使得金融消费者的信息弱势状态强于普通消费者.在我国,权利初始配置不合理、运行保障缺位等制度缺陷,导致金融机构侵权损害成本社会化.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个理想的出路应是倚重金融法治与金融监管,构筑有效的法律激励机制,以降低侵权损害成本.  相似文献   

13.
蔡元庆 《北方法学》2011,5(3):74-82
公司法领域的相对确定性往往旨在实现相关法律主体的利益平衡,股东知情权制度的创设正是平衡公司内外各方利益的体现。某一制度的创设除非业已遵循最为基本的法律原则,否则不会获得成功,股东知情权制度构造与重建也必须接受这些原则的指导。知情权的行使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理应先行尊重公司自治,但与此同时,法律必须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而法官更要在司法实践中注意把握自由裁量的尺度,以真正实现公司法所要求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4.
涂永前 《法律科学》2010,28(3):160-168
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预防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奥巴马政府酝酿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彻底改革,其改革方案的核心就是设立个人消费者金融保护署。对于金融监管法律存在诸多缺陷、金融消费者权利保障不到位以及没有构建应对系统性风险的我国金融法律制度来说,美国2009年《个人消费者金融保护署法案》在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及存在系统性风险金融产品及服务监管方面是一个可以借鉴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15.
论消费者保护视角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保企业履行产品安全保障义务,美国创设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以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利益与公共安全.美国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完善,召回主体和范围明确,在保护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明确了产品召回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系,但我国的产品召回机制,从立法到实施都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影响其功能的正常发挥.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必要检讨我国缺陷产品召回之规定.作为对现实的回应,应统一产品召回立法,明确产品召回主体的范围,扩大产品召回对象的范围,并在产品召回程序中完善消费者的参与,进而实现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经济秩序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李劲 《行政与法》2013,(6):98-102
环境知情权是环境权和知情权两者相结合的产物,是知情权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环境知情权对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和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以及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两型社会"目标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完善我国环境知情权法律保护制度应加强立法,提高环境知情权的立法层级,实行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和环境知情权法律救济机制,以切实保障环境知情权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17.
由于《价格法》和《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对价格听证的规定比较粗略,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救济权等得不到真正实现,政府、企业的程序义务、违反义务等得不到真正落实,导致在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利益三角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使得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从而遭受负外部性。价格听证中的外部性的经济法克服需要:其一,赋予消费者相应的权利并保证其实现;其二,赋予经营者相应义务并保证其实现;其三,赋予政府相应职责并保证其实现。  相似文献   

18.
张泽涛 《法律科学》2010,28(1):114-123
目前,虽然适度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确有必要,但是国内学界主流的学术观点过于强化了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因为无论是从西方国家兴起的被害人权利保护运动之后的立法动态、刑事诉讼的本质及其基本法理,还是从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具体作法来看,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只能限定在物质补偿权与知情权等方面,否则就是过犹未及。  相似文献   

19.
The justification of the child's right to know her origins and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underlying it have attracted a lotof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goes one step furtherand assesses that right's enforcement in practice together withits guiding principles. It starts by restating what the rightconsists in and what interests it prot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struments. It then reveals theconflicts of rights that lie at the he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of the right to know and explain its complexity. After consideringthe competing interests present,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noneof these interests and right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bsoluteand suggests ways in which they can be balanced against eachother. The recent evolution in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ECtHR) case law with its more nuanced balancing of the competingrights is contrasted with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Child (CRC)'s focus on the child's paramount interest. The articleargues that these different approaches are reflected in nationallegal orders in Europe. By tracing the origins of this divergenceback to those conflicting international legal paradigms andby proposing abstract adjudication principles to guide the concretebalancing of competing rights, the article hopes to contribute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ultimate reconciliation of thechild's multiple identities – social and biological.  相似文献   

20.
邓志 《时代法学》2010,8(2):37-42
政府信息公开的本质就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然而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概念、范围界定不明确,信息的价值属性,知情权与保密义务的矛盾等原因,使得政府信息公开与反公开的冲突在所难免。因此我们要适用人权保护、利益衡量、权利可克减、程序正当等原则;准确界定豁免公开的范围,建立信息安全、准确保障制度,完善信息豁免公开程序以及构建反公开诉讼机制,以合理有效地消解公开与反公开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