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欺负(cyberbullying)与传统的欺负有很多不同.网络欺负主要通过电脑、手机或其他移动信息设备实现,多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出现.网络欺负具有匿名性、去抑制性与难于管理等特点.年龄、性别、同情心或亲社会行为是预测网络欺负行为的重要变量.家长、教育者与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措施,重视网络欺负的负面影响,避免网络欺负影响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园欺负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挪威、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美国等国家关于校园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的成功经验,这些研究成果将对我国研究校园欺负行为并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校园欺负行为是中学校园中常见的现象,它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报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西班牙全国300多所中学中3000名学生和300名老师进行调查.从受害者、欺负者、观察者三个视角对西班牙中学校园欺负行为进行研究,报告认真地分析了年级、性别、数量、地点等变量与欺负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欺负行为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近年来呈现跨文化研究的趋势。但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研究者对"欺负"有不同的表述。采用各国研究者共同参与制定的欺负术语,并运用HBSC①(即Health Behavior of School-aged Children的英文简称,意为在校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中有关欺负行为的研究结果,研究2009/2010年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中207,334名在校青少年欺负行为与身心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不同国家受欺负青少年的比例差异较大,年龄、性别、家庭富裕程度对青少年受欺负的程度有较大影响。受欺负青少年每周会出现身体症状(头痛、胃痛、背痛、头晕)和心理症状(坏脾气、感觉恍惚、情绪低落、难以入睡、早上疲倦、感觉被排斥、寂寞、无助),43个国家和地区中青少年的12个身心症状与欺负行为之间有着持续而强有力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校欺负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学龄儿童青少年学校欺负行为的现象研究、干预研究和研究成果转化三个方面.对美国学校欺负行为研究进行综合介绍,以期通过了解美国的经验,寻找到对我国未来学校欺负行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张鸣 《同舟共进》2009,(6):73-73
民族主义不是个坏东西,可惜每次出现总伴随着噪音。 一种噪音是怨妇式的,凡事讲哭。一提起近代历史就哭哭啼啼,总是哭诉人家欺负了咱们:你们横也欺负,竖也欺负,总是欺负。抢东西、杀人、强奸是欺负,办教育、慈善、医疗还是欺负,反正就是欺负。  相似文献   

7.
2009/2010年全球HBSC(HBSC是Health Behavior of School-aged Children 的简称,即学龄儿童健康行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41个国家男生和女生欺负和伤害的普遍程度进行了研究,还按照性别、年龄和国别比较分析了6个国家发生的直接身体攻击、言语欺负和间接欺负的比例。研究显示,在所有国家中男生的欺负行为平均发生比率都较高,41个国家中29个国家女生的伤害比率较高,男生欺负行为比女生多。  相似文献   

8.
范颖华 《小康》2014,(11):46-48
长达四年的3Q大战中,奇虎公司360的老总周鸿祎以"自己是弱势"示人,然而,自称"自己弱势受欺负"的一家创业公司今天也将360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收问卷,分析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对大学校园中的自杀现象展开调查和探讨,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观念,探讨大学生自杀产生的现实环境.总结校园管理者和学生工作者,对大学生面临的困境所应采取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方奕 《青年探索》2013,(1):70-76
从校园安全的背景出发来分析校园伤害的特征,寻找校园伤害的后果和原因,校园伤害的防范等,既注重理论的阐释,也援例了大量的事实。目前,我国校园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暴力侵害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到公民生活、社会稳定、国家经济建设和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有必要从法律规范、政策制订及实施、国民教化等方面入手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1.
罪犯自杀研究--对浙江省罪犯自杀案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罪犯自杀可以分为目的型、手段型和手段失控型三种类型.目的型自杀多与既遂相联,手段型自杀多与未遂相联.影响罪犯既遂自杀率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年龄、犯罪类型、已服刑期、刑期;影响罪犯未遂自杀率的因素有受刑经历、入狱前职业、文化程度、刑期.而自杀既遂与自杀未遂罪犯在入狱前职业、与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年龄、自杀方式、自杀目的等五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罪犯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整合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06,(8):91-91
2006年8月29日,英国伦敦,据一个儿童组织称,青少年在慈善组织ChildLine抱怨被欺负的经历的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2005年全年增加了12%。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6,(11)
正应对校园欺凌事件,谁都不能缺席,既要加大惩治力度,又要强化防范,责任主体要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管好自家门前一摊事,校园欺凌才会减少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14.
张满生 《湖湘论坛》2005,18(5):90-92
学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一直面临着恐怖袭击、学生自杀、意外伤害等校园危机事件的冲击。界定了校园危机和危机管理及其特性,并着重从操作层面探讨了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校园危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校园突发事件频发,凸显校园安全的高风险。频发的校园突发事件呈现三大特点:第一,事故频发、后果严重。频发的校园突发事件由于其敏感性和社会性使得其具有造成的损失大、产生的影响广、受关注的程度高等特点。第二,类型多样、原因复杂。校园突发事件的种类多样,原因复杂,增加了校园突发  相似文献   

16.
思璞 《中国减灾》2005,(12):18-19
触目惊心的数字敲响了校园安全警钟.疏漏的安全,给校园投下了阴影.如何才能规避这些校园风险?怎样保障菁菁校园的安全呢?  相似文献   

17.
自杀危机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非公开场合的自杀,指自杀者选择在地点僻静、人员稀少的非公开场所进行的自杀行为;二是公开自杀,指那些为达到某些目的而在公共设施或其他公开场合实施自杀的行为。一般而言,公开自杀事件造成的社会负面效应和危害性可能更大。有的公开自杀行为甚至演变为重大危机事件,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稳定。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这种需要由公安机关处置的自杀事件界定为自杀危机事件。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由于社会矛盾加剧,自杀危机事件有大幅增加的趋势,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也使我国政府以及公安机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应根据自杀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科学分类之下罪犯自杀的紧急处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罪犯的自杀问题是现代监狱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罪犯的自杀可以分为手段型自杀、报复型自杀、绝望型自杀和精神病型自杀四种类型。在现场,监狱民警应按照规范的程序、适当的方法对罪犯自杀事件进行合理处置,以降低罪犯自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校园突发危机事件多有发生,校园公众形象问题备受关注,校园风险识别与危机管理也得到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处置校园危机,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校园风险的识别,二是危机管理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校园突发事件频发,凸显校园安全的高风险。频发的校园突发事件呈现三大特点:第一,事故频发、后果严重。频发的校园突发事件由于其敏感性和社会性使得其具有造成的损失大、产生的影响广、受关注的程度高等特点。第二,类型多样、原因复杂。校园突发事件的种类多样,原因复杂,增加了校园突发事件的防范难度,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校园突发事件具有难管控、难预防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