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强法制建设 ,推进依法治国 ,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体现和保障“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狠抓立法工作 ,规范执法行为 ,完善监督机制 ,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法制建设与反腐倡廉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大力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法制环境,是防范腐败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以廉政法制建设的研究为切入点,从当前推进廉政法制建设的必要性、我国廉政法制建设的现状及进一步推进我国廉政法制建设的思路这三部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王美淇  赵霞 《学理论》2013,(21):16-17
反腐倡廉是党心所思,民心所向。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反腐倡廉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分析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反腐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和健全反腐倡廉的法律制度这三个方面来体现我国法制建设与反腐倡廉的相关性,为加强我国反腐倡廉相关法律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从立法、行政、司法和普法教育等方面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廉政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廉政立法(反腐败立法),是指国家有权立法机关适时地将一些成功的廉政建设的经验、做法、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以追求形成一套符合国情的较健全的廉政建设法规体系的活动。加强廉政立法的缘由和意义在于,它是我们党廉洁从政制度法制化的历史发展和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加强廉政立法的体系和内容是,到2010年建立起由10个法规制度门类组成我国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的一整套法规体系。由于我国在加强廉政立法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需要探求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求知》2004,(3):4-5
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孔子就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以行政手段引导民众,以刑罚来整顿、约束民众,虽然可以使民众暂时免于犯罪,但却无法使他们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的主张启示我们,道德自觉与法律约束相互联系,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7.
香港廉政公署首创了通过廉政剧集进行反贪教育的新形式,在持续数十年的廉政教育活动中,廉政剧集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成为香港廉政文化建设中独具特色的内容。通过生动的情节、复杂的戏剧冲突宣传廉政知识,廉政剧集树立了廉政公署严格执法的正面形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廉洁、诚信的价值观灌输到公众的头脑中,廉政剧集成为寓教于乐的廉政教育手段;将案情的真实性与高超的艺术性融为一体,廉政剧集反映了时代变迁中港人的喜怒哀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3)
依法治国长期以来就是我国治国安邦的一项基本方略,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观教育。现在由于大学生法治观教育存在着些许问题,我们要在依法治国的视野下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如下:高校和大学生都要提高对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认识;要调整大学生法治观教育的教学内容;高校教师要不断改进法治观教育的教学形式;要改革现有的法治观教育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9.
廉政文化学学科构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迅猛发展,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诸多新特点、新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新任务,催生着廉政文化学科的诞生。构建廉政文化学科体系,必须厘清廉政文化与廉政文化学的联系与区别;必须确立人学基础、研究人学内核、关注人化本质;必须汲取和借鉴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以拓展自身的高度、深度及维度;必须在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刘基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文化名人的称谓符号,还是浙南乃至中国东南地域廉政文化教育的一面旗帜。刘基生平里的廉政事迹,充分展现了一个廉洁奉公、执法如山、不徇私情、不畏权势的"廉吏"形象;刘基诗文中嫉恶敬贤的胆识、为邦贵知本的意识、以德去刑的主张、用得其当的人才观,都蕴含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刘基的廉政理论中存有浓厚的君主专制思想,这是我们应加以辨识与摈弃的;对其中以民为本、廉洁自律、秉公执法等合理内核,则要大力弘扬,用以丰富当代廉政文化理论,促进廉政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将是一个长期和艰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传统法律文化、法学理论、司法体制及过低的人口素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试论法治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包含着这样三层意蕴 :法治意味着法律至上 ,法治意味着民治、自治 ,法治意味着理性的选择。法治被信仰取决于法律的普遍社会服从性 ,取决于参与法律实践活动要素的完备性和协调性 ,取决于普法教育的社会性效果 ,建立这种信仰是一个渐进式的社会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
《行政论坛》2017,(4):9-14
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21世纪初"执政能力"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心话语。聚焦执政能力建设,使进入新世纪后党的建设形成新的方向和实践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崭新部署谋划全局发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带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治国理政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施政履职的实践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现实逻辑决定了治国理政能力新话语形成的思想逻辑。执政能力与治国理政能力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执政能力不等于治国理政能力。从执政能力到治国理政能力的话语转换,具有崭新的时代意蕴,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正是党中央治国理政能力展现的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法治视野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志 《理论探索》2006,(2):137-140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法治的缺失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和谐和矛盾冲突。为此,要通过完善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权力制约和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自然法精神即正义具有普适性,它不因民族和国度而异。现代法治要素所包含的价值理念离不开自然法精神,这是现代法治国家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在现代国家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借鉴传统自然法精神可使我们获得很多教益,从中引出的人权保障、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等一系列宪政装置对于现代法治的确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实行依法治理的问题,是依法治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探索世界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总结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法治是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和振兴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正视新党情、反映人民的新期待、体现新的时代要求,提出了党建新方针、确定了党建新主线、明确了党建新目标、规划了党建新布局、确定了党建新重点,从多方面推进了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法治秩序在乡村的建立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但是乡村社区的风俗、情理等民间法的普遍存在是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客观现实,因此,无法撇开民间法来谈论乡村的法治建设.基于此,怎样处理好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是构建乡村社会法治秩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依法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与创新,而依法执政的推进必须以新的执政理念作基础,因此,培养与依法执政相适应的新理念就成了推进依法执政的迫切要求。这些新理念包含了依法执政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最有利于保证和实现党的领导的理念;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根本保证的理念;是加强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构建和谐社会最佳执政方式的理念;是有利于实现公平正义、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效率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现代司法制度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内生型的,但就中国等后发展国家而言,由于本身有着生命力极强的本土文化,而现代化基本上又是一个全面向西方学习、进行制度移植的过程,因而使司法改革面临着本土化还是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当前,中国法治的初级性现状决定了我们的司法改革必须采取立足本土资源实行拿来主义的渐进式改良方略,在具体运用这一方略时要注意把握改革分寸的六条依据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