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权力文明     
马郑刚 《理论前沿》2005,(11):11-13
权力文明是政治文明的要素,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加强权力文明建设,要注重从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推进,破除权力拜物教,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相似文献   

2.
先进文化就是能够反映和支撑社会历史前进方向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与时俱进"是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从整个人类文化的角度看,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就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应反映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没有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力是有限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用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来落实企业的价值观,使企业理念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和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就是要实现文化建设的生态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生成。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到文化建设之中,主要是通过激发公众的生态意识、普及科学的生态知识、塑造生态化思维方式,实现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生态文化的生成必然立足于此,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和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权力文明要求公共权力的运作符合主权在民的宗旨,符合合法性运行逻辑,体现公平、公正、正义的价值诉求。因此,权力文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可见的未来内,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使得其经济实力接近美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一增长给美国带来了切实的担忧。除此之外,未来中美经济实力持平的前景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中国实力与美国持平时,中国是否将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本文认为,"权力持平(parity)"这一概念并不适用于预测未来的中美关系。这是因为,持平意味着中美在经济方面将在某一时刻达到一个大致对等的水平。但是,鉴于中国的人口和地缘政治现实,仅有一个方面的实力持平并不能决定,甚至并不能有信心地预测到中美关系的未来趋势。中美关系的互动过程可能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不断调和的曲折过程。它将是文明的磨合过程,而不是文明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文明河南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打造文化强省的明星品牌,挖掘中原文化资源特色优势,秉承文化创新理念;在传承中寻求其独特的发展路径,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为文明河南的建设找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力量.文化不仅是文明河南的软实力,更是中国梦的实现方式.文化自强为文明河南的实现提供了文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权力监督为现代民主政治所必需,而与权力制衡相结合的权力监督才能行之有效。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效反腐倡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在强化纵向权力监督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横向权力监督体制。在权力监督的多重主体中,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监督最为根本。权力监督的根本宗旨就是确保执政为民、权为民用。权力公开透明是权力民主监督的必要前提。权力监督作为民主政治的保障,必须走权力公开透明之路。创新和健全监督制度是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根本保证。从民主政治的发展看,加强制度建设是社会平稳转型的根本保证。从反腐倡廉的机制看,制度反腐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紧紧围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阐明了传统法文化及法治文明建设的内涵、外延,论述了传统法文化与法治文明建设的关系,并密切联系国内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法治文明建设提出了个人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对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新型生态观,提高生态文化素养,转变发展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观思想,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西方工业文明的生态观不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生态文化范式,这一范式包括了无情有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核心理念,深刻地影响了国人对待天地自然的方式,树立起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性别文化都是权力关系的产物.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权力的一种转化方式,包括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它在文化的形成、传播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权力构架起来的性别文化模式却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反映并挑战这些权力的不平等,致力于打破这种权利构架.打破现有的这种性别不平等模式,就要建构一种平等的性别文化,也就是建立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性别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温芳 《理论前沿》2003,(10):21-22
以观念文明建设为先导、以制度文明建设为核心、以行为文明建设为保障,是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观念文明作为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和促进着整个政治文明的发展进步,直接影响着制度文明和行为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公民文化的重塑是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因为只有国民的公共理性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建构起与生态文明建设步骤一致的价值观和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为生态文明的发展铺垫精神和物质基础。同时也只有通过公民文化来培育人的公共精神这一途径,社会才能够做到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根本统筹,最终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文明都是18世纪以后成熟起来的关键词。两者分分合合,关系亲密却又微妙。史密斯认为文明近年崛起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首先归因于冷战突然终结,新的多极化国际秩序呼之欲出,特别是亨廷顿的文明与宗教冲突论,成为后冷战时代竞争的所谓结构原则。伊格尔顿等人以文明为法国传统,文化为德国传统的概括未必全面,但文化对于文明的所谓"俄狄浦斯情结",也不失为当年两者分道扬镳的一个写照。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愿意企盼理想主义的文化理念不是与文明割裂,反之在文明的层面上普及下来。唯其如此,世界共同体的理念,或将不仅仅是弥赛亚式的乌托邦梦想。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建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倡导建设生态文明要从自觉转变生态观念和生活方式入手,即要从生态文化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入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解放思想、转变认识、更新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其内在的规定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生态文明观念的现实作用,使政府、企业乃至全体公民真正自觉地加入到践行生态文明观念的行动中来。  相似文献   

18.
艺术集聚作为文化产业的空间载体之一,在精神社会层面具有文化空间再造的意义。从精神内核来看,艺术集聚的文化空间再造表征为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所驱动的文明形态转型。前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的文化空间在艺术集聚的活化与再造中得以重构,伴生于文明交融而彰显出更加显著的后工业文明特征。从另一层面来看,在艺术集聚变迁的场域斗争中,文化资本的能动性实践和被动性挤压,引发了文化空间的“僭越”与“变异”,这又从动态演进的符号权力转换视角,赋予艺术集聚文化空间再造以新的意涵。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即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生态文明建设要靠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树立新的观念,运用新的思路,创造新的环境,切实推动和保障生态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权力腐败的产生不仅是制度设计问题,还是一个文化问题,任何腐败现象都有其政治文化背景和根源。我国现阶段的权力腐败也渗透着某些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官本位”意识和权力崇拜观念,以情代法、情大于法的权力远行逻辑,道德自律的德治主义传统,公民权利意识和公共意识的缺乏,政治信仰危机和政治价值迷失等落后政治文化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发了权力腐败现象的产生。利用政治文化的方法可以透视腐败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