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莲子 《侨园》2005,(5):68-69
随着国际性文革"研究热"的温度不断攀升,文革遗物身价不菲,它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正渐被全国、乃至国际收藏品市场所认识,国内外学者开始通过各种民间渠道寻找文革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
文革趣事     
石晓博 《各界》2013,(3):38-38
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曾出现过许多奇事、怪事。如今想来,有些事怪得有趣,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不妨撷来几件,以资笑谈。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一周年之际,世界市场的石油价格不但没有像许多人一年前预计的那样大幅度走低,反而达到了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不但令很多人失望和担忧,也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造成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主》1996,(11)
~~河北省涿鹿县三祖文化遗迹遗物~~  相似文献   

5.
壮锦 《瞭望》1998,(16)
广州技术出口飙升的背后壮锦广州市技术出口额1997年达到3.65亿美元,比上年飙升7倍,在全国各省市技术出口排名中居第三位。但由于资金、出国人员审批、人才等问题的困扰,广州市进一步扩大技术出口将面临诸多困难。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和优化升级战...  相似文献   

6.
文革前的学校结构、分歧与文革的发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学校为发动文化大革命运动提供了极佳的基础,因为学校是一架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器。每个学校的班级都有自己的班委会,每个学生都是其成员。与班的组织相对应,在小学都有少先队组织,中学和大学都有共青团。这些组织都是共产党的外围。班委会在教师监督下,政治性组织都由共产党做“辅导员”。这两个组织的作用是相同的,每个组织都为学生组织郊游、运动竞赛和外出活动,检查学生的品行。但班委会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技能及业余  相似文献   

7.
何蜀 《各界》2010,(4):80-83
文化大革命初期许多地方流行过一首显然是由成年人代作的“童谣”:炮轰爸爸/火烧妈妈/全家改组/我来当家。这首戏谑性的童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时家庭关系普遍受到这场“大革命”冲击的现实。不过,真正的现实远比这简单的童谣所能反映出来的情况更加严峻,更加残酷。’  相似文献   

8.
陈仓 《各界》2011,(2):30-30
有一种说法,说“文革”期间的干部很清廉,没有寓败,并由此产生怀念计划经济,诅咒市场经济等糊涂认识。权力好比钢铁,无论多硬,都避免不了被氧化。寓败是权力的寄生虫,只要有权力空间,就有寄生虫滋生。“文革”期间是60年来干部群众最贫穷的时期,但是特权腐败依然存在,与其他时期相比,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9.
10.
郑媛 《各界》2014,(6):6-8
很多40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黄帅”这个名字。30多年前那场全国皆知的“小学生事件”后,黄帅几经人生风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近日,她出版了一本散文集《黄帅心语》。  相似文献   

11.
程郁 《各界》2011,(9):22-25
母亲王慕冰在《广西日报》任编辑,父亲程兴业在南宁一中任教,我家就住在报社。食堂前的大字报先提打倒报社社长,后又针对广西的第一把手韦国清,最后刘少奇的名字也被打大叉了。我回去问母亲,这样一个个打倒,最后会不会打倒毛主席?母亲大惊失色,叫我不要胡说。街上越来越闹腾,报社涌来一批批红卫兵,围成一堆堆大声辩论。某天打起来了,石...  相似文献   

12.
某厂一位年轻技术员,因呈报上去的计划久久得不到回音,技术改造任务又急待完成,一气之下,跑到厂办公室发了一通脾气。这本是该厂领导的官僚主义所致,但几位领导反给他扣上“文革遗风”、“造反派脾气等大帽子。一翻老底,这位技术员“文革”中还果真当过几天红卫兵,这下更不得了了,厂领导勒令他停职检查,延长党员预备期一年。“文革遗风”目前确实还有,但不能不加分析地把一切不好的东西统统斥之为“文革遗风”。扫清“文革遗风”,必须搞清什么是“文革遗风”,什么是人民内部间的善意批评和不同意见,不可在清除“左”的思想影响的同时出现“左”的做法。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把“文革遗风”当作一个标签,到处贴用,似乎非如此,就显不出警惕程度之高。这种做法虽然省心省力,但长  相似文献   

13.
林晓文  陈放 《各界》2008,(11):74-76
一   1957年<林海雪原>出版,在全国引起轰动.1963年初,小说的作者曲波以上校军衔被部队召回,派他去南海要塞部队体验生活.两年后又回到以前工作的第一机械工业部,仍担任原职.……  相似文献   

14.
张素我  周海滨 《各界》2014,(12):89-90
1966年初夏,我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乱翻了天。 毛泽东在天安门多次接见红卫兵,父亲每次都看电视。天安门广场上“伟大”、“万岁”的标语到处都是,字写得特别大,非常显眼。父亲看了一个劲地摇头,但不说话。余湛邦一直陪伴在侧,他说,父亲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是向来反对个人崇拜的吗?”  相似文献   

15.
步国祥 《各界》2013,(6):13-16
20i3年2月10日,世乒赛三连冠、中美乒乓外交的功臣庄则栋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在经历了人生数次跌宕起伏,晚年与癌症抗争了5年后,希望“有尊严地长眠”的他找到了解脱。  相似文献   

16.
江义高 《各界》2011,(10):89-91
“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号召红卫兵开展“革命大串联”活动,“煽革命之风”,“点革命之火”,推动“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深入进行。数以百万计的红卫兵立即行动起来,南下北上,东奔西走,形成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气势。  相似文献   

17.
18.
在基层组织生活中,经常出现 把行政身份带到党内来的现 象。有的同志因为行政职务高,往往居高临下,一人说了算;有的同志因为职务级别低,习惯性地站到从属的被领导、被支配的位置,党委议事不发表意见,集体决策没有主见,甚至惟命是从,自动放弃权利。从而影响民主集中制的  相似文献   

19.
破除"四旧" 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后,"文革"风暴在全国掀起,"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形成运动,席卷千家万户.什么是"四旧?"没有明确的解释,破什么,怎么破?没有政策界限.红卫兵走上街头,随心所欲,把自己认为是封、资、修的东西都作为"破"的对象,自由行动,谁也管不了谁.乱砸、乱抄的目光从店铺转向历史文物,一些庙宇、祠堂破坏了,匾额砸碎了,群众门楼上的浮雕铲掉了……据有关资料披露,北京红卫兵在20天内抄了10多万人的家,居民家中珍藏的古旧图书和字画被收缴,城内4000多处文物被毁.就连故宫也被改成"血泪宫".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好得很>和<不准抹杀红卫兵功勋>两篇社论,号召红卫兵"对那些吸血鬼、寄生虫动手,把他们的金银财宝、变天账,拿出来展览……"  相似文献   

20.
余刘文  韩平藻 《各界》2008,(7):83-86
在重庆,在和歌乐山烈士陵园遥遥相望的沙坪坝公园里,在荒草和杂木中,有一片人迹罕至的墓地,它被一道长满青苔的高高的石墙围住,与世隔绝.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