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新农合建设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既是广大农民的期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分析我国新农合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发展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农合建设思路:完善新农合筹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合作医疗组织机构,完善规章管理制度;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促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张春梅  庄志强 《学理论》2012,(16):120-123
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社会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问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农牧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民族聚居区农牧民贫困具有区域贫困与农牧民个体贫困并存,贫困发生率高等一些共性的特征。贫困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具有制约性,只有对少数民族地区聚居区新农合制度进行优化设计,才能促进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自运行以来为解决广大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出积极贡献。然而,在一些受当地实际条件限制的贫困地区,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受到严重影响。通过对贵州印江县的实证研究,从农民满意度、政策落实效果、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情况三个角度对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媛 《学理论》2010,(16):82-8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提高农民抵御重大疾病的风险和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10月,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指出,在我国农村"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目前,这一制度已基本覆盖农村居民。审视和探讨这一制度的相关理论基础,对于深入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正确评判这一制度的合意性,从而更好地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该制度的适应性和效用性,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勃亮 《学理论》2012,(16):124-12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作为一种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就目前实践的情况来说显示出了其本身制度设计的惠民性与目标策略的明确性。但是在其制度的背后必有它实践的逻辑,其制度包含了多方利益的参与博弈,其参与主体本身也处于政治与社会场域的不同层次中,这也就决定了新农合制度的利益取向及发展方向。基于政治社会学的多元视角来分析制度中的博弈,通过利益的分配的多寡来探求制度运行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我国农村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试点工作反响良好.但要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广泛受益面和具有长期延续性的稳定制度,尚有许多探讨改进之处.明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定位是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前提,而管理组织的合理科学设置则是落实制度定位、实现有效运转的物理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户住院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基于供给者诱导需求视角,利用2012年福建省400份农户入户随机调查数据,运用两部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高科技医疗服务与设施利用、住院时间会显著增加农户的住院费用;(2)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对农户住院医疗费用负担影响不具有统计显著性;(3)新农合给付结构对农户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并不一致,尽管年度补偿封顶线有效降低了农户医疗费用负担,但是报销比例却不能有效地约束医疗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的道德风险,从而不能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支出。研究结论对于如何有效控制医疗服务供给方的道德风险、抑制其诱导需求行为,真正减轻农户就医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数据可得性的限制,本文没有考虑医院层级与地区医疗资源充足性等因素对农户医疗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我国农村合作医疗重建历程,可以看出有关体制制度之间冲突是农村合作医疗重建失败的重要原因。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质量和实施效率,关键在于制度设计时相关制度必须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中确立了十户重点国有企业进行招商改制,截至目前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反响较好,使全省国有企业职工群众增强了改革必胜的信心,看到了希望所在.摆脱改革路径依赖,实施制度创新,在新旧利益冲突中形成集体行动的逻辑是这次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封铁英  熊建铭 《公共管理学报》2012,(1):33-43,123,124
面对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乡城流动、土地流转加速、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农村养老需求增长的严峻局势和新农保试点扩面迅速推进的整体性战略规划,以公共政策评估和政策外部性理论为基础,从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服务对象的双重视角评估土地流转制度背景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状况和实施效果,通过对东、中、西部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实态调查,分别获取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新农保经办机构人员、农村常住居民三类群体共2779份有效问卷,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和通径分析方法,进一步探寻改善政策效果的有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一定程度存在职能缺位、越位,立法、财政、监管责任缺失等问题,而广大农民未能将土地流转潜在养老保障功能与新农保统筹考量,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可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增强农民土地流转意识、提升经办机构服务能力、有效整合养老政策等具体对策,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提高新农保参保意愿、改善政策执行与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发达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建立,并各具特点,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受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结合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实际,进行不断创新,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于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李健 《理论探索》2018,(2):32-38
随着社会企业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民间倡导政府出台社会企业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地方政府对社会企业的关注也提供了政策设计的现实需求。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政策背景、政策层级、执行机构、目标群体、执行策略和监督管理六方面对全球范围30个国家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政策展开比较和分析,探讨上述政策设计要素之间的匹配关系及对促进社会企业发展的作用路径。这一分析的政策启示是:政府要为社会企业发展提供使能的政策环境,建立专责的主管部门或部会层面的沟通协调平台,重视政策工具内部的选择和组合以及采取相对宽松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民的养老需求与日俱增,为了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有效推进试点工作、规避基金失衡风险,本文以<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为政策依据,运用社会保障统计与精算技术方法,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精算模型,以陕西省为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基于制度风险参数优化的视角从短期平衡和长期平衡两个维度模拟和预测基金收支平衡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参保率、个人缴费率、养老金计发月数和基金投资收益率四类参数分别具有扩大或缩小基金长期、短期缺口的影响作用.以参数调整对比分析结果为基础,本文从分阶段逐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设置弹性多样的参保缴费方式、合理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实现符合新农保特点的投资与管理创新四方面提出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危机、促进新农保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晓坤 《学理论》2013,(22):176-177,202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可靠保证。从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调研地的文化建设现状以及改进建议等方面入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对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基本改造完毕的行政村进行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描述,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昊 《理论导刊》2021,(2):53-57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这一制度自信蕴含于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认同中,内在地包含了历史选择的认同、利益认同、价值认同和国际认同的维度。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制度探索过程中自觉选择并实现认同的结果,这是制度认同坚实的历史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显著绩效,奠定了制度认同的利益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蕴含了制度认同的价值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比较优势及获得的高度肯定,彰显了制度认同的国际维度。从制度认同视角分析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众满意度是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指标,能够反映出城市居民对城市居住环境及政府管理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北京市内六个城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满意度的相关政策建议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需求导向的城市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城市人居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城市人文环境建设;构建多元主体的城市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具体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选取河南省新乡市祥和新村,进行个案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显著节约宅基地、有效保护耕地,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存在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社会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应量力而行做好科学规划,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尊重农民利益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的实践与效果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社会结构所引致的社会分化加剧,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力趋向强化,传统的以城乡孤寡老人、极端贫困人口、残疾人与灾民为主体的社会弱势群体,开始向部分离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家庭、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扩展,并逐渐演化为弱势群体的主体。论文以成都为例,分析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失地农民这三类新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实践及其实施效果,并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认识角度使"制度失效"有真伪命题之分。本文在对制度失效进行内涵界定基础上,描述了制度失效的各类表现。环境的任何因素和影响都不能成为制度失效的理由,制度的"失效"在于"失效的制度生产",寻找制度失效的原因在于制度生产本身。制度失效在"制度生产"方面的原因包括价值引导失当、制度目标失准、资源整合不足、利益博弈失衡、集权导致垄断、缺乏生产激励等,归根到底是缺少高效的制度生产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