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进》2015,(5)
<正>现阶段,中国经济受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资源环境约束等的趋势性变化正在向产业更高端、分工愈复杂、结构渐合理的轨道上不断深入。这无疑是转变发展方式、深化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与此相一致,经济与文化出现了普遍的、全面的融合和渗透,文化不仅丰富与升华着经济的品质,也深深滋润着当代社会生产力的旺盛生机和经济增长的不竭后劲。可以说,经济文化化趋势与文化经济化趋势的加速,构成了时代发展最重要的特征和潮流。因此,认识并尽快适应与引领这一体现时代潮流的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  相似文献   

2.
李祝平  宋德勇 《求索》2007,(4):74-75
本文从文化资本投资的概念入手,探讨了文化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扩大文化资本投资对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培育文化经济观;将文化资本看作一种文化经济现象;以文化资本创值为发展战略;倡导绿色生产观;维持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武亮靓 《今日浙江》2009,(24):54-55
当前,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明硅,史化正日益融入经济之中,文化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璇和丰十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实现文化与经济交融发展,不仅是一个策略问题,更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不仪要保护、继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文化化比文化的经济化更为迫切和重要。文化有一种奇怪的力量,它可以使女人因为气质而漂亮,男人因为儒雅而高贵,企业因为奉献而被认同,企业家因为被认同而有幸福感,我们有许  相似文献   

5.
《松州》2010,(2)
<正>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文化经济时代,"经济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经济化"成为全球性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体现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运而生,并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巴林右旗作为草原民族文化地区,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选择,又是当前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2007年对浙江经济来说是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好字当头”的发展要求下,浙江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在消耗降低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在发展协调性改善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指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文化生产力有其鲜明特征:物质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前,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仍不尽如人意:文化体制还不够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仍然滞后、文化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所以,要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造就大批文化人才、推动产业的文化化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统计计量方法,将金融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对四川经济增长中的金融贡献度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金融对四川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金融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是促进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第二是促进生产要素生产率提高;第三是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或促进本地区经济总量增长。通过分析金融在这三个方面的贡献,可以直观地认识到金融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u向。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既带来了化的同一性、普遍性,又造成化的多元化与多样性。这种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的局面,要求各民族化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民族的主体性,又要摆脱民族的局限性,在汲取外来化精华的同时,摒弃其化垃圾,警惕其和平演变的图谋。多样性的共存共融代表了人类追求和平与推进发展的化理念。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种力量的不断分化组合,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从目前起到本世纪末,世界经济将出现十大发展趋势。①缓慢却相对稳定地增长;②从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③日本在国民生产总量上超过美国的势头将更明显;④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类似华南、东南亚甚至更小的次区域性经济集团;⑤多层次经济结构有利于亚洲经济相对稳定地发展;⑥南北差距将进一步扩大;⑦前苏联地区经济将走出低谷,但形势仍很严峻;⑧世界市场需求继续扩大,资金供应趋于紧张;⑨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将加强;⑩跨国公司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十大趋…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云南省经济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形成新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以推动云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促使经济结构与需求结构均衡发展;二是积极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推进规模经济;四是大力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五是大规模推进存量资产重组;六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2.
时至今日,2012年过去了半年时间,国内经济环境喜忧参半。一方面,“十二五”规划第二年进入投资项目集中建设阶段,中西部不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将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刺激性政策逐步退出以及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得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资源、劳动力成本上升抬高了经济增长的成本;出口放缓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来说,旅游经济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基于民族地区文化经济化的理论,从旅游产品、旅游协作、旅游内容、旅游促销四个方面分析了湖南湘西州民族文化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湘西旅游文化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廖晓军 《江西政报》2006,(20):42-43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泰和县按照“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以及“科学发展,和谐创业”等战略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社会步人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9401.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054.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1%、21.9%;全县3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亿元,增长31.4%;实际利用外资1857万美元,同比增长92.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5.3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85.4元,同比分别增长8.1%、11.49%。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十一五”发展宏伟蓝图,泰和县将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六大特色经济,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10年,全县GDP达65.4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5.059亿元,年均增长17%,基本实现“实力泰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于立足县情,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和有效运行,形成区域新的生产力和支柱产业群;在于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探索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沾益县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县之一。199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当前的现实是,建县伊始、机遇难得、优势明显;百业待兴,困难不少,两烟“双控”、财源后续贫乏,企业亏损严重,职工生产困难;经济增长仍然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外延型、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因此,发展沾益县域经济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同在的关头。沾益县发展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势,表…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世纪之交的经济增长热点邓罗定80年代,中国开放开发珠江三角洲带动了广东全省经济的腾飞;90年代,开放开放开发上海浦东,推动了长江三角洲以至整个长江沿线经济的发展。本世纪最后几年,乃至下世纪初,环渤海地区将是中国跨世纪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热点。渤...  相似文献   

17.
银锋 《求索》2012,(10):43-4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经济金融化趋势。经济金融化趋向下金融资本显著膨胀,并不断控制和支配非金融资本;其间,金融资本积累方式也不断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积累方式。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经济金融化实质上是金融资本逐渐渗透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并不断辐射到社会政治、文化等诸领域的泛经济化行为。经济金融化趋向下,我们要正确处理实体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坚决抑制金融资本的过度发展,并制定适时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战略,逐渐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做到金融适度开放,警惕金融掠夺。  相似文献   

18.
怎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阎英第一,彻底转变经营思想和发展思路。要认真总结分析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发展经验,提高思想认识,真正弄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工作的着重点真正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彻底转变粗放、低效的...  相似文献   

19.
甄新武  邵洪波 《前沿》2009,(4):53-55
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的转移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粗放型的,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是从数量上增加了劳动投入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是一种短期效应;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则有长期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同阶段,能源消耗存在一定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从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强度增强,能源需求增长超过经济增长,两者表现为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在城市化不断加速的过程中,经济增长表现为能源消耗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且两者相互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建立符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模式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