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埔》2019,(1)
正为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反映《黄埔》杂志30年发展成就,我刊特开展"我与《黄埔》杂志"征文活动。征文对象:大陆及港澳台黄埔同学、黄埔后代,《黄埔》杂志读者及作者。征文主题:讲述您与《黄埔》杂志的故事,以及对《黄埔》杂志的深刻情感。  相似文献   

2.
里民 《黄埔》2008,(3):33-33
今年是《黄埔》杂志创刊20周年,我作为一名黄埔同学和参与创办《黄埔》杂志的编辑人员,心中自然是百感交集。杂志社领导约我写些回忆,记述当年创刊情况,无奈由于年老记忆力衰退,提笔忘字,只能拉拉杂杂地谈点记忆所及,与杂志同仁和读者们共贺《黄埔》20周岁。  相似文献   

3.
《黄埔》2018,(3)
正为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反映《黄埔》杂志30年发展成就,我刊特开展"我与《黄埔》杂志"征文活动。征文对象:大陆及港澳台黄埔同学、黄埔后代,《黄埔》杂志读者及作者。征文主题:讲述您与《黄埔》杂志的故事,以及对《黄埔》杂志的深刻情感。征文要求:文章字数5000字以内。要  相似文献   

4.
麦成坤 《黄埔》2008,(1):59-59
新年伊始,新一期《黄埔》杂志又和读者见面了。我作为黄埔同学和《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由衷地感谢辛勤工作的编辑们和作者们,向你们道一声:新年好!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8,(2)
正为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反映《黄埔》杂志30年发展成就,我刊特开展"我与《黄埔》杂志"征文活动。征文对象:大陆及港澳台黄埔同学、黄埔后代,《黄埔》杂志读者及作者。征文主题:讲述您与《黄埔》杂志的故事,以及对《黄埔》杂志的深刻情感。征文要求:文章字数5000字以内。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请附上作者简介与照片1—2张,以及电话、地址、邮编等联系方式。如有条  相似文献   

6.
正上世纪90年代,我在朋友家中看到几本《黄埔》杂志,随手翻了一下,很快就对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黄埔》杂志里的文章大多是亲历抗战的老兵们写的,文字朴实无华,内容真实感人。以后,我经常看《黄埔》杂志,看完后推荐给同事、同学。他们都认为这本杂志不错,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黄埔》杂志让我了解到,黄埔军校是  相似文献   

7.
看到《黄埔》杂志第6期,我长时间地陷入沉思:现在是总第99期,新年第1期正好是创刊100期,应该好好庆祝庆祝……不容易呀,已经18个年头了!《黄埔》杂志创办,我是见证人之一。我也是《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想当年,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大力支持,同学会理事会议一致通过,报请有关部门批准,成立了黄埔杂志社,于是《黄埔》杂志面世。黄埔同学在经过几十年之后,又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刊物。我清楚记得,很多同学拿到这本杂志都如获至宝。杂志社的同志也几次跟我讲,黄埔同学经常来信,说杂志是须臾不可离开的“精神食粮”“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8.
张海燕 《黄埔》2008,(3):34-35
今年是《黄埔》杂志创刊20周年。《黄埔》杂志自创刊以来,遵照首任会长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的办刊宗旨,大力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广泛团结海内外黄埔同学及亲友,起到联系黄埔同学感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杂志社分管发行的一名工作人员,回顾杂志多年来走过的历程,我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  相似文献   

10.
杨光荣 《黄埔》2008,(3):30-30
《黄埔》杂志是连接黄埔同学感情的纽带,《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通向世界的桥梁,《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思想的交汇总站,《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的精神食粮,《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的良师益友,《黄埔》杂志是黄埔同学反“独”促统的行动指南,也是怀旧忆往的天地,是寻人问根的窗口……  相似文献   

11.
单秉鹏 《黄埔》2008,(3):30-31
《黄埔》杂志是黄埔老兵们的政治指南,行动纲领,精神食粮,抒情园地。《黄埔》杂志已经创刊20周年了,而我也由70古稀之年幸生到90耄耋之年。这20年,正是在她的辅导之下,才能使我得以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王朝亮 《黄埔》2008,(3):23-23
《黄埔》杂志以“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为办刊宗旨,20年来务实创新,精心耕耘,成绩巨大,深受海内外黄埔同学和各界读者的喜爱和好评。《黄埔》杂志文字优美,内容丰富,用深厚的黄埔情缘将我们吸引凝聚在她的周围。在门类众多的刊物中,《黄埔》始终是我的首选刊物,在我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须臾不可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林上元 《黄埔》2008,(4):5-6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各位来宾: 今年6月16日,是《黄埔》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黄埔》杂志创刊20周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代表李运昌会长,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支持和帮助《黄埔》杂志的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涉台单位以及兄弟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前来参加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正世人常云"缘分",是说由于以往因缘致有当今的机遇。我家先祖单懋统为黄埔4期教官,先父单培新为黄埔16期生,本人为《黄埔》杂志撰稿人,祖孙三代与黄埔息息相关,可谓拥有黄埔血脉的"缘分",缘久而情深。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藏黄埔军校文物并进行考证,自《黄埔》杂志2010年第2期发表《我珍藏的黄埔四期同学录》,  相似文献   

15.
陈镇中 《黄埔》2007,(3):1-1
《黄埔》杂志今年第二期刊登了才彦同志写的“感受‘天下黄埔是一家”’的文章,我读后,引发了内心诸多感慨。今天借“黄埔感言”栏目吐露出来,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我和我周围的黄埔同学都爱说“《黄埔》杂志是我的精神食粮和良师益友”这句话,这是肺腑之言。我是《黄埔》杂志的忠实读者,从她创刊那天起,90多期了,我一期也没有拉过。《黄埔》杂志确实成了我的精神寄托。从杂志中,我看到我失散几十年的同学,与他们重新建立了联系;还看到大批同学当年学习战斗的勃勃英姿;也看到他们今日虽然霜染鬓发仍奋斗不止的身影。作为一名黄埔同学,我真为他们也为自己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黄埔同学的天职就是实践先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和平、奋斗、救中国”。如今,我们二十几期以前的同学大多步入耄耋之年,但身…  相似文献   

17.
项德颐 《黄埔》2008,(3):28-28
我在《黄埔》杂志的熏陶下,裨益良多。我于早年投身抗日,毕业于黄埔系统的陆大参谋一期,曾任职于国民革命军七十四军,历经过赣北、皖南、浙江、鄂西等地的战役,在前线目睹黄埔军校勇士奋不顾身、不惧牺牲的壮烈情景,永远铭记在心中。《黄埔》的很多文章中颂扬了黄埔同学在抗战中的英勇事迹,阅后令我回想当年亲眼所见,更加感动不已。这是黄埔军校历史中光辉的史实,为了以此启发后人,我常把收到的杂志分送给亲友、儿女阅读,使他们也对黄埔同学为国为民的牺牲精神无尚崇敬。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展望     
《黄埔》2008,(3):1-1
今年6月16日,是《黄埔》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日。 20年前,在《黄埔》杂志的创刊词中,编辑部开宗明义地宣示了本刊肩负的重任,这就是“如黄埔军校初期曾经创刊的《黄埔日刊》、《黄埔潮》、《革命军》、《中国军人》一样,《黄埔》将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黄埔军校精神,肩负起时代的重任。今日,《黄埔》肩负的重任是什么呢?黄埔军校一期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为本刊创刊题词昭示了《黄埔》的任务:‘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  相似文献   

19.
《黄埔》2014,(5):F0003-F0003
2014年6月12日,《黄埔》杂志顾问、编委座谈会在黄埔军校同学会会议室召开。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黄埔》杂志名誉顾问林上元,《黄埔》杂志顾问刘凡、汪纪戎、解思忠,编辑委员会委员李建兴、陈宇、金志国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20.
马贯中 《黄埔》2012,(3):77-77
编辑同志:你好!我叫马贯中,是黄埔二十二期同学.看了《黄埔》杂志2012年第一期特别策划栏目中安毓淼同学写的《在校忆往》一文,勾起了我的回忆。我和安毓森、侯廷梁都是于1948年5月份从北平考取成都军校,侯廷梁还与我是北平平民中学的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