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新热病病原体小新菌与其他近似病原体的辨别,前已专题报告(见本刊1982年第12期)。初步认为小新菌是一种高级真细菌。本文根据小新菌的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进化史等,与其近似的病原细菌相应资料作比较分析,评议小新菌在细菌分类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寄生形态 在《猪新热病的调查》(载本刊1982年第4期)一文中曾提及,在患新热病病猪和暴露过疫源健猪或其他动物的体内存在着小新菌。它们是以最完善的寄生方式同宿主平衡相处。据此,小新菌“以生以息”而对宿主不致病,宿主“得过且过”而对寄生物容忍下来。就这样,寄生物的地位巩固而扩大着生态境界;宿主的安宁有了保障,而生产性能并无损失。但当遭遇某些不利因素,寄生生活转变为发病机制、平衡遭到不可纠正的破坏,则须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内容以1978年湖北运川的长白猪群所发生疫病的诊断为基础,逐步深入探究此病的性质。最初,怀疑是弓形体病,因为初步收集的流行病学资料、症状和病变颇为近似。就其免疫历史和分离培养程序,排除了猪瘟及其他常发的细菌病。在疫场病猪和暴露过疫源而外表健康猪只体内各种组织之为弓形体所常住者全未发现弓形体;经常发现的却是一种能扭动的微球体充斥于病猪的全身组织与体液及分泌排泄物中。衡量当时掌握到的资料,起初把发 现的小虫称为小新弓,名此病为类弓形体病;以后正名为猪的新热病,而将此病原体暂名为小新菌。  相似文献   

4.
高热病和小新虫 猪遭遇小新虫感染,可发作高热病,或小新虫肠炎。这种疫病流行于我国广阔地区已有多年,但尚未见有人阐发和报道。很早以前有人描述的猪的火症很可能就是此病,而病原一直是个谜。对此,近年来盛行两种论点,一说是猪瘟(慢性猪瘟、温和性猪瘟、兔毒回归猪瘟),另说是弓形体病,均难令人信服。弓形体发现至今已有七十二年的历史,近十年在我国有人遇到青链霉素无效的高烧病猪,只要一发现弓形,即定为弓形体病,此中很可能有错判之例。据我们两年来在猪高热病疫区调查,弓形体销声匿迹,却无例外地在所有病猪身上  相似文献   

5.
在人和动物血液内发现一种不明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在进行弓形体病调查工作时,偶而在广西灵山县正常人、各种门诊病人及小白鼠、豚鼠、蚊体的血液或体液内发现一种过去未见过的不明微生物或小游生物(Microorg-anism),其形态等特征与四川农学院夏定友教授报告在高热病猪血液内发现的小新虫或小新菌十分相似(见本刊1981年第1、8期),但在文献中未见到类似报告。现将我们在376例人血液内发现的这种不明微生物调查的初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6.
1、什么都没做好还敢嫁给我! 电视里,小新:有酱油卖吗?鱼铺老板:没有.小新:有芥末卖吗?鱼铺老板:没有.小新:什么都没有还敢开店. 荧屏下,有99支玫瑰吗?没有.此人低头.  相似文献   

7.
小新菌生态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从患高热病病猪体内发现了小新菌以来,对它的鉴定工作尚未系统进行。今天,还不必忙于指出它在分类学上的位置,首先应该揭露它的生态学面目。诚然,在最初摸索过程中,每获睹其一鳞半爪,便叫出一个名字来,同时踏上了进一步认识过程的阶梯。这条路线都是沿着生态学方位进行的。例如,先是从病猪各处组织液悬滴中找弓形体,却发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观察了在SLB 090-1株Y·e活菌液以不同 途径人工感染后,以及该菌内 毒素和经化学处理菌液接种动物后,它们所致病理变化和体内菌分布。 (一)材料与方法 1.菌株:系本研究组分离自某牧场自然患病羊的生物3型(NB_3)绵羊肠耶新氏菌,菌株代号SLB 090-1。菌种保存于血清马丁琼脂斜面,使用前经羊体传代3代。SLB 090-1株菌对兔、羊的最小致死量(MLD)分别为2亿活菌和10亿活菌(限于条件未作进一步稀释求出LD_(50))。将计量的SLB090-1菌株菌液分为3份,一份作活菌(RD)接  相似文献   

9.
本刊今年第1期学术讨论栏曾发表夏定友教授《猪高热病病原小新虫的探讨》一文,论述了近年来流行的猪高热病主要是小新虫感染所致。最近,作者对这一问题又作了进一步研究,根据结果撰写了本文。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筛选驯化嗜酸乳杆菌制剂——新表飞鸣片剂在畜牧兽医上的应用价值,我们于1990年4~7月份,在148团应用该药对幼猪、雏鸡进行了仔猪下痢、雏白痢的防治和增重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用药品:(1)新表飞鸣:系由石河子医学院研制生产的片剂,0.25g/片,含菌250万个以上,以嗜酸乳杆菌耐药株为主。保存期1.5年左右。(2)其他抗菌药:复方敌菌净、氯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2.试验用动物:(1)哺乳仔猪:选择日龄接近的哺乳仔猪13窝127头,分2组,每窝随机取半数仔猪作为试验组,共计66头;另一半为对照组,共计61头。每窝仔猪  相似文献   

11.
诺卡氏菌是一种需氧放线菌,1888年Nocard首先在瓜德罗普岛(Guadeloupe)的一种牛皮疽病例中分得。1890年Eppinger又从人的大脑脓肿中发现类似的丝状物,当时把它称为星状分支丝菌(Cladothrix asteroides)。1933年Bishop和Fenstermacher也从一头疑似结核病牛的膈膜和胸膜病灶中分离出星状诺卡氏菌。诺卡氏菌的种类很多,但与人畜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巴西诺卡氏菌(Noca-dia brasiliensis)和豚鼠诺卡氏菌(Nocardia caviae)。它们常常存在土壤中。通过呼吸和机械的创伤而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12.
禽亚利桑那菌病(Arizonosis)见于世界各地的人、畜、禽,我国也有发生。但疫情还不清楚。1985年春见到两次雏鸡亚利桑那菌病的发生,现将两次疫情及诊断报告如下: (一)发病概况 1985年2月,我组从某孵化室购入12枚20日龄鸡胚,第22天时只出壳6只(包括出壳即死的两只),其余均为死胚。1985年3月梨树县某鸡场从外地引进红布罗种蛋,雏鸡孵出后,50多个小时发病,2000只雏大部发病,死亡300多只。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来重视兽医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朱宣人(7—2”) ·研究报告·马心电图的研冗……··,·二,…·,…,…·,。,·。··,。……··。··,、·、、·,··,…………··,……·,………卢景良等(l—2) —一马心脏激动过程的探讨牦牛嗜皮菌病治疗试验报告…………·,………·、··、…·,……·、、……………··,··李崇华等(1—7)猪新执一的环究………………………………··。…………。…··、—…·,………,。……··尸定友(1—12 \ — —小新菌在细菌分类学上的地伎…  相似文献   

14.
(一)皮癣菌 皮癣菌是由具有嗜角化组织的一类独特的丝状真菌所构成。根据其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营养需要,将皮癣菌分成3个属,即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共有40个种。其中毛癣菌属含有25个种,小孢子菌含14个种,表皮癣菌1个种。直至最近,这些真菌还分类在不完全菌纲,那就是说没有性状态。然而,在某些毛癣菌种和小孢子菌种中已发现有子实体(子囊孢子)产生的有性状态,因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形势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发展不平衡的一年东南亚2000年的局势总体稳定,但呈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一方面各国逐步摆脱金融危机,恢复经济增长,积极推动东亚合作;另一方面,东盟国家“西稳东乱”,内部团结尚未恢复,对大国的均势外交加强。(一)政治形势“西稳东乱”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西部新成员政府对国内局势控制力增强,政权稳固;而东部老成员如印尼、菲律宾政局则陷入困境,不确定因素增多。越南以总书记黎可漂为首的“稳健派”主导越共政权,正加紧筹备越党“九大”,制定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柬埔寨政局基本稳定,洪森领导的人民党和拉那烈领导的…  相似文献   

16.
将耶氏菌(Yersinia)接种于改良PBS、普通蛋白胨水和生理盐水中,置4℃冰箱内定期观察。结果耶氏菌在这三种培养基中既能增菌又能长期保菌,无论纯菌还是现场猪粪标本中的耶氏菌均能在改良PBS中存活5年以上,且菌株不发生变异。证明PBS是一种增菌与保菌的理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7.
弯曲菌是引起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菌,约占各类腹泻的95%,为空肠弯曲菌所致。1981年英国报道,从腹泻病例分离9500株空肠弯曲菌,超过痢疾分离数。我市1984年几个医疗单位统计,从380例腹泻患儿中分离出空肠弯曲菌22株。现已证明本菌可在多种动物肠腔内存在,包括禽类、家畜中牛、狗、马、羊、猪、兔。Richardson(1979)在南非调查鸡空肠弯曲菌检出率为86.7%,并证实人的本病感染鸡是传染来源。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弯曲菌肠炎系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本试验对鸡空肠弯曲菌肠炎的病变进行了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选自然感染患有腹泻症状的鸡群病鸡41只,均在300日龄左右,剖杀  相似文献   

18.
自1966年Carmichael氏在美国第一次从猎犬中分离出犬布氏菌(Brucella canis)后,相继在德国、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日本等国亦有报道。国内最早于1984年,尚德秋等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实验动物部首次从实验犬中分离出两株犬布氏菌。 乌苏县兽医站,1986年~1987年对本县农区部分乡(村)家犬进行了血清学、病原学方面调查,结果从家犬中分离出一株犬布氏菌。首次证实乌苏县为新疆犬布病流行疫区。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 5月 ,四川省养麝研究所饲养的幼龄黑熊出现急性出血性胃肠炎 ,该病传染快、死亡率高。从患出血性胃肠炎黑熊的组织病料和粪便中分离筛选出 1株菌 ,经微生物学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 (Escherichiacoli)。该菌株致病力强 ,在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动物试验、毒素毒力测定、基因位点等方面与其他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存在差异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1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2 0 0 0年 5月 ,四川省养麝研究所饲养的 2 5头幼熊断乳 1周后开始发病 ,表现食欲不振 ,精神萎靡 ,不爱活动 ,排黑褐色颗粒状或水样粪便。…  相似文献   

20.
经试验猪大剂量(2400亿至4200亿个菌)口服猪丹毒豚鼠系弱毒菌株(G370)是安全的,血、粪、尿检查无菌,不引起同居感染;而强毒菌经口服可使猪发病死亡。口服G370菌10天内迫杀猪在淋巴结检菌阳性,10天后则为阴性,证明口服本菌后不能长期带菌。G370菌株通过猪体10代和G450菌株通过猪体5代后均未见毒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