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久前,笔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白求恩、柯棣华两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献身之地——河北省唐县,拜谒了向往已久的白求恩、柯棣华之墓,参观了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还有幸在葛公村采访了柯棣华当年的房东——赵秋珍老大娘和齐东林老大爷。一提起柯大夫,两位70多岁的老人都异常激动。从他们如数家珍的讲述中,我们分明看到了柯棣华那伟岸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提起白求恩,国人无一不晓,但谈到柯棣华,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其实,柯棣华的感人事迹不亚于白求恩,他继承了白求恩的未竟的事业,在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整整战斗了三个春秋,他像白求恩那样,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被誉为“第二个白求恩”。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友人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活动,向国内外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日精神,成为红色中国联系世界的桥梁,其贡献和精神将永载史册。"活着的白求恩"——奥地利大夫傅莱在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白求恩、柯棣华墓地旁边,还安葬着一位曾和他们一起为晋察冀根据地医疗事业、为中国人民抗日事业共同奋斗的战友—奥地利大夫傅莱。他被称为"活着的白求恩",因为他不  相似文献   

4.
闫玉凯 《党史文汇》2009,(3):F0003-F0003
经国务院批准,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先后于1975年和1976年建立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内。这所医院是白求恩生前创建和工作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袁南生 《湘潮》2005,(9):48-52
很小就听到印度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的名字,他与加拿大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战;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都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都为中国人民和他们自己祖国的人民所永远怀念。柯棣华原名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省绍拉普尔镇(今马哈拉斯特拉邦邵拉普尔市)。1938年随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支援中国抗战,次年2月12日,柯棣华一行到达延安,受到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亲切会见了他们。后来,他担任八路军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曾与爱德华、巴…  相似文献   

6.
<正>江一真在白求恩卫生学校迎来印度大夫柯棣华等人白求恩牺牲不久,又有两位国际友人来到了白求恩卫生学校。他们就是印度援华医疗队的柯棣华和巴苏华。1938年,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应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请求,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以示印度人民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此举得到印度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响应。这年9月17日,由5位医生组成的印度援华  相似文献   

7.
<正>柯棣华与白求恩都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不同的是,柯棣华来中国前还只是一位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青年,到中国几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逐步由一位异国他乡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八路军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正白求恩使用过的镊子,一端连结在一起,分开的两个腿扁平,一侧有一个销子,另一侧有一个圆孔,中间有一个卡子,带锁母。时间为1938年,基本保存完好。白求恩逝世后,他的器械护士李森林将白求恩生前使用过的一把镊子留作纪念,后来作为传家宝交给其子李进禄。1999年11月12日,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举办"纪念白求恩逝世60周年活动大会",纪念馆盛情邀请李进禄同志参会,  相似文献   

9.
古耜 《求是》1995,(18)
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柯棣华大夫的名字是众所熟知的。作为一名“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引自毛泽东为柯棣华逝世题写的挽词)的印度医生,他不避艰险,不辞辛劳,无私忘我地为抗日军民救死扶伤的动人事迹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同另一位杰出的国际友人、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不朽风范一样,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解放和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丰碑上。同柯棣华大夫一道前来中国支援抗战的整个印度医疗队的战斗经历和工作情况,以及通过这支医疗队所反映出的中印两国人民的历史友谊,无疑是中国、印度乃至亚洲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光辉篇章,具有永久  相似文献   

10.
康克同志,河北安国县人,1907年出生,抗日前系北大学生,原名史凯元,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从延安到晋察冀,为“身体健康,克服困难”改名康克,意思是要参加革命,就要身体健康,遇到困难就要克服。他一生从事卫生教育事业,始终没有离开白求恩医科大学,这在老干部的经历中是少有的。他曾和老一辈卫生工作者白求恩、柯棣华、江一真、殷希彭共同工作,度过战火纷飞的岁月。他热情宣传白求恩精神,两次出席全国白求恩精神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阎利 《党史纵横》2012,(1):50-51
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这是一个印度人的名字。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是谁。但是如果将他的中文名字说出来,可能就有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印度人的中文名字叫“柯棣华”。20世纪30年代,柯棣华成为中国反侵略战争国际援华医疗队的一员,来到中国。  相似文献   

12.
1938年周恩来、邓颖超和美国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一起 美联社记者汉森(中)、加拿大医生布朗(右)和白求恩大夫在冀中平原为伤员检查身体 自求恩和木工一起制作医疗器械餐。白求恩过着八路军的艰苦生活。这是他在进 白求恩在离火线不到5公里的小庙里.在隆隆炮声中,沉着地为伤员进行手术,1939年3月15日,毛泽东在延安会见印度援华医疗队时合影。巴苏华(左一)、柯棣华(左二)、木克华(左四)、毛泽东(左五)、八路军卫生部长姜其贤(左六)、爱德华(左七)、卓克华(左八)。治病奥地利医生傅来大夫在晋察冀军区为八路军伤员 、 奥地利医生罗生尔德来到…  相似文献   

13.
6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对人民、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医术精益求精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并号召解放区人民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在白求恩大夫生活、战斗并殉职的革命老区唐县,这种精神一直激励、鞭策着唐县每一位有志之士,他们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向着成功勇往直前,奋斗不息.今天讲述的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创造两院辉煌业绩者、河北唐县白求恩医院院长吴立国,便是一位白求恩精神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4.
6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对人民、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医术精益求精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并号召解放区人民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在白求恩大夫生活、战斗并殉职的革命老区唐县,这种精神一直激励、鞭策着唐县每一位有志之士,他们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向着成功勇往直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在举国同庆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中国人民不会忘记牺牲在抗日烽火中的印度籍外科医生——德瓦卡纳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中国名字柯棣华。28岁那年,柯棣华从恒河之畔来到了黄河之滨,从此便全身心投入了拯救英勇的抗日将士生命的事业中。业务精湛、忠于职守的他最终赢得了一位在黄河之滨长大的中国姑娘的爱。在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中,他们共同演绎了一段婉转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6.
穆阿妮 《广东党史》2011,(12):13-15
在20世纪60-70年代的那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学习“老三篇”的热潮几乎让每个中国人读到了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在延安的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于是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不胫而走,家喻户晓。2009年他又被中国网民评为一百年来对中国帮助最大、最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国际友人之一。被评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的还有:救助25万中国平民的德国人约翰·拉贝,热爱中国的国际奥委会终身荣誉主席萨马兰奇,为中国红军和毛泽东赢得世界性影响的美国人斯诺,让中国古代科技扬名世界的英国人李约瑟,加入中国国籍的著名记者波兰人爱泼斯坦,在中国生活奋斗60年的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抗战时期国际援华医疗队成员印度人柯棣华,泰国王室中的“中国通”诗琳通公主和帮中国农民致富的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而白求恩则以票数最多排名第一,由此可见,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今天,白求恩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与弘扬。  相似文献   

17.
<正>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安葬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纪念碑广场西侧。1938年,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白求恩在给伤员做手术时,受伤的左手中指不幸感染中毒,11月12日,白求恩殉职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1953年3月15日,白求恩的灵柩由唐县军城南关晋察冀烈士陵园迁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至今。  相似文献   

18.
华北军区烈干陵园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而修建,一九五四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我国兴建早、规模大、建筑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园内安葬着马本斋、周建屏、常德善、包森、周文彬和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棣华等316位团职以上的革命烈士。建园以来,陵园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亲临视察并挥毫题词缅怀革命烈士。陵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河北省委、省政府确立为首批河北省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9.
1939年11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在河北唐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年正是这位国际友人牺牲60周年,人们不禁要问,白求恩,一个加拿大人,为什么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呢?  相似文献   

20.
唐县地处太行山区,这里是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生活、战斗并牺牲的地方。在白求恩精神的指引与鼓舞下,唐县教师进修学校秉承"崇德慎思博学笃行"的校训,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己任,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了飞速发展。一、历史沿革唐县教师进修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唐县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与培训机构。1998年唐县教师进修学校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北省办学条件达标学校”,在此基础上.唐县教师进修学校再接再厉加大投入.2008年新建容纳200人的报告厅;同年新建81台高标准微机的微机室,迄今为止,依然处在同级同类学校的前列;2009年新建了美术教室、音乐教室和语音室,改造了综合实验室,2010年我校顺利通过河北省教育厅标准化教师进修学校达标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