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树立正确政  相似文献   

2.
干部考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关键,也是公正客观评价干部的基础,考察时要不“看走眼”,就要结合干部工作实际,做到“五看”。一看作风上的“说与做”。现在有的干部“演讲”能力很强,会上满腹经论、慷慨激昂、表态许愿,使听的人觉得很来劲、很鼓舞。但一走下讲台,那美丽的“宏愿”却总是不见实现。对这样的“台上他讲,台下讲他”的干部,考察时要特别注意。二看政绩上的“真与假”。要谨防“数字出干部”、以材料堆砌荣誉、用样板应付检查。考察这类干部不能被牵着鼻子走,有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使这些擅长“务虚”的干部措手不及,显出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崔玉国 《新长征》2010,(6):64-64
政绩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是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基本尺度,也是组织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和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并非易事,因为政绩既具有客观实在性,更具有复杂多样性。在实践中,要客观全面地考核政绩,使考察结果充分反映干部的真实情况,笔者认为,应做到“四看”、“四防”。  相似文献   

4.
科学权衡政绩大小。衡量干部工作政绩的大小,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所谓纵向比较,就是与原来的基础进行比较,看其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分清哪些是继承,哪些是创新,不能把继承当作创新,更不能贬低过去以突出现在,而要从分管工作进步的幅度中去认定干部的政绩大小。所谓横向比较,就是要与同时期同行业同系统的单位进行比较。比较中不能只看单项工作政绩。过去有些考核往往以单项工作政绩论高低,只要一项工作冒了尖,在上面挂了号,不管它在全局工作中的位置、轻重如何,就认为这个单位比另一个单位强,这个干部分管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考察工作,考核干部,一项重要内容是看政绩,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政绩是创造者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力度的综合体现。不过,对政绩也需认真分析一番。现在人们往往重视政绩,忽视分析。观察一个单位、一个人,只是说:“把政绩摆出来。”人家将政绩和盘托出,五六七八九,一大串,就认可了,通过了。其实,工作只做到这一步,叫浅尝辄止,考察、考核都算不得细致。端出的那些政绩,还只能让人了解一些现象,只有既重视政绩,又进行分析,才能搞清其本质。分析政绩,重要的是看它实不实。不要认为政绩都是实的。“办老实事”,说起来容…  相似文献   

6.
盯着什么干     
干部应该盯着什么干 ?不言而喻,首先要盯着群众干 ,因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其次要盯着问题干,因为干部的职责就是出主意、想办法,替群众排忧解难。   盯着群众干,盯着问题干,我们绝大多数干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少数干部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对头,他们盯着的是另外一些东西,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曰盯着领导干。其特征是只看领导的眼色行事,专拣上级高兴的事儿干,曲意迎奉,习惯当“传声筒”,干工作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而是看领导“怎么说”,领导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7.
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思想作风、工作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是评价、选拔与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科学考核干部的政绩,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做到“四重四看”。 一、注重干部所创政绩的“客观性”,看政绩是否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政绩。政绩是干部德、能、勤等要素在实践上的物化反映,是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拼搏奋斗、真抓实干获得的,具有明显的客观性,但有些干部的“政绩”不是来自于实践,而是吹出来的,编出来的,是空  相似文献   

8.
信息窗     
《新视野》1993,(1)
看一个干部不能讲私人关系,也不能凭领导印象,主要看他的工作过程及其结果,也就是看他的政绩如何。政绩是一个人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工作不肯干,政绩出不来;没有真本事,办事缺实招,政绩也出不来。必须把政绩作为考察干部的主要标准。现在有一种毛病,一方面大家都反对只说空话、不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肯干实  相似文献   

9.
《正气》2000,(4)
乡宁县严格程序 ,注重实绩 ,提高选人用人准确度 ,做到“三重三看”。一、重舆论 ,看形象 ,通过日常行为识干部。在选任干部时 ,广泛收集群众意见 ,了解民意 ,了解干部的口碑 ,鉴别干部的行为 ,掌握干部的表现 ,为正确决策、决定干部的使用提供依据。二、重实绩 ,看表现 ,通过工作论功过。即在坚持注重政治素质的前提下 ,实行六种考核考察制度 :领导班子双月汇报制度、重点工作考核制度、干部日常行为动态考察实绩记录制度、失误记录制度、年度考察制度和任职考察制度 ,重点考察干部的工作政绩 ,贡献大小。三、重程序 ,看民意 ,贯彻《条例》…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2011,(12):64-64
画外音:又到岁末年终,各级各部门又要忙着总结工作了,每每此时,总有一些领导和部门要浮夸摆功,让人生厌。常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虚绩还是实绩,是“黑色政绩”还是“绿色政绩”,群众心里有杆秤。老百姓可能不懂某些统计方法和经济计算公式,但他们懂“菜篮子”、“米袋子”,能识别环境污染和蓝天白云。所以说真正的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干部的政绩究竟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1.
一是一事成败理所当然评功过要不得。一个干部一事的政绩,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它不能代表其全部工作成绩。二是政绩潜显理所当然看虚实要不得。干部实绩的形成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考察政绩,既要看到近期的、显著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权衡政绩大小。衡量干部工作政绩的大小,应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所谓纵向比较,就是与原来的基础进行比较,看其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分清哪些是继承,哪些是创新,不能把继承当作创新,更不能贬低过去以突出现在,而要从分管工作进步的幅度中去认定干部的政绩大小。所谓横向比较,  相似文献   

13.
看政绩用干部,是由党的干部路线决定的,也是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衡量干部的德和才,主要看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成绩突出、群众信任的干部要委以重任.”作为组织部门,坚决贯彻十四大精神,认真研究考察干部政绩问题,真正做到看政绩用干部,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的载体,是干部运用自身的德才素质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的结果.干部在一段时期内的政绩,是由若干个工作片断和成效综合而成的,它不仅取决于干部自身德才素质和主观努力,还受时间、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对干部政绩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研究以提高政绩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考察工作的失误和偏差.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战略任务,必须抓紧做好”。这里强调的优秀年轻干部必须是能够在跨世纪中担当重任的。如何能看准这一条,对于去做选拔工作的领导和组织部门来说,至关重要。显然,要作出这样的判定,必须牢牢坚情‘四化”标准,必须看其已经创出的政绩,必须考察其整个历史。这无疑是首要的前提。而这其中不能忽略的是,一定要面向未来,要从其‘显能”中发现其“潜能”。首先,注重发现潜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五大确立的伟大目标,是前无古人的…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也是干部是否优秀的试金石。干部的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是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因此,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进一步落实“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必须把干部的实绩考实、考准。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显性实绩与隐性实绩的关系。显性实绩是指那些令人瞩目、短期内便可见效的政绩,如招商引资、教育、交通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隐性实绩是指那些容易被忽略、有潜在效应的政绩,如环保、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等“软性”工作,事做了不少,却很难留下看得见、…  相似文献   

16.
组织部长是党委负责选用干部的“高级参谋”,处在干部使用准确与否的关键环节,因而他要不断积累和丰富经验,探索新的更有效考察和了解干部的方法,真正练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技能,培养在“无声无息”之中识别干部的本领。一、注重调查研究,在工作中辨别干部组织部长...  相似文献   

17.
显绩与潜绩     
在现有的条件下,一般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考察评价一个干部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衡量一个干部的基本标准,就是要看他到底为人民群众做了些什么事情。老百姓看一个干部的好坏就是看他为自己做了什么。一个称职的好干部,他肯定是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做事的人。  相似文献   

18.
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只有扩大民主,广开渠道,才能全面知人,公正识人。否则,闭目塞听,主观臆断,就不能知人善任。因此,对干部进行考察时,必须坚持扩大民主,群众公认,把评判干部的权力交给群众。具体应做到“三个确保”:一、广辟知人渠道,确保群众对干部考察的广泛参与干部考察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有些环节应该保密,有些环节却应该扩大民主,需要充分信赖和依靠群众,使之广泛参与。一是民主测评推荐干部要尽量扩大范围。参加测评、推荐的人数越多,越易于显示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分值”高低,其结果也愈公正。因此,参加测评的人员要尽可能多,测评的范围要  相似文献   

19.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全党同志“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于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不能亏待”,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强调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相似文献   

20.
中共襄汾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辛旭升撰文认为,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真正做到选贤任能,必须注意几个辩证关系。一、尊重知识,注意文凭与水平的辩证关系──文凭不等于水平。在具体工作中,既不能理解为有文凭就有水平,更不能理解为没文凭者都无水平。文凭只能作为参考,而通过考核和考察得出的工作水平才是关键。评价一个干部的水平,要按“德、能、勤、绩”几个方面来全面衡量。对确属人民群众公认的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干部,即使学历偏低,也要大胆地予以及时启用。二、尊重能力,注意文才与帅才的辩证关系──文才不等于帅才。个别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