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然环境问题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对人的生理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尤其表现在它不仅深刻影响着不同地域人的体质,而且还与人的健康长寿、人体病变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生理发展的影响,从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增强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
技术从本质上说是一个与感性实践活动有关的问题.它不仅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种中介和手段.而且也负荷了特定社会中人的价值,技术所体现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表征着人的存在和人的发展.这表明,技术对于人具有生存论的意义.用这种观点反现当代技术发展中出现的生存危机,不难看出,当代人所面临的技术化生存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技术作为人的精神层面上的存在被遮蔽所造成的,也是自然主义技术化生存的后果.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从对自然主义的技术化批判入手,更要从人的生存自身的分析入手,要在技术进步与技术世界的建构过程中,寻求人的自由、幸福、尊严与发展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3.
技术化生存使人类的生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与困境,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危机与困境,就必须转向生态化生存。从哲学层面上看,生态化生存是一种和谐性、限度性、道德性与人性归真的生存方式。转向生态化生存的主要路径是:建立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为生态化生存提供价值支撑;全面建设循环经济,为生态化生存提供物质技术基础;构建以人为本的"人-技"关系,为生态化生存提供人性保障。  相似文献   

4.
生存体系中的德性:是人类的生活、实践世界之本然;是人的普遍存在的自我肯定的生存形式;是人的德性的本体化、人的存在的新充实.而这些观点正证实了:德性对于人类走向文明深处具有不可或缺生存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生存与发展是人的存在的永恒主题。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当代人的生存凸显出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并存、个体生存与类生存并存、理性生存与非理性生存并存的特点,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面临着诸多困境。这既是由于人自身生存的悖论性,也有社会发展以及文化方面的原因。超越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就要树立起科学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坚持四个方面的"统一",建设和形成文明高雅的休闲生活。  相似文献   

6.
以生产工具的创新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且也带来了人类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当代,伴随着虚拟技术的出现,人的生存方式也呈现出“非现实性存在”的虚拟化特征,这不仅表现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人以数字化的方式出现,而且也表现于人的现实的角色及其关系在网络社会中发生虚拟变化,这预示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生存的虚拟生存这一种新的生存方式的确立。从本质上说,虚拟生存是对现实生存的虚拟性超越。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生存视角和生存叙事逐渐在文坛兴起.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生存困窘和烦恼的关注,率先来开了生存叙事的序幕;对市场化转型期的企业困境根源的探究,形成了一轮新的现实主义冲击波.生存视角对都市青年尴尬的生存奋挣、百姓生存本相以及私人化生存空间的近距离观照,是新都市小说、新体验小说、女性小说繁荣的基本促进因素.新世纪文学的"底层写作"的新景观,也是生存视角和生存叙事活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吴学丽 《理论学刊》2008,(4):124-126
进入20世纪,西方社会兴起了各式各样的新人本主义思潮和生命生存哲学,冲击和震撼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促成了大量表现世俗人生题材的文学作品的产生.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剧作<推销员之死>即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剧作通过对推销员威利寻找自身价值过程的叙述,展示了他的人生追求和美国商业化社会的本质冲突,从人的生命价值层面暗喻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9.
隋保禄 《理论学刊》2003,2(4):35-37
哲学与生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的活动产生并不断地推动哲学的发展。无论哲学“爱智”的本意以及哲学家对哲学的看法 ,还是哲学主题的转换 ,都与人的生存密切相关。马克思的实践哲学 ,从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 ,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关系中理解人的生存 ,使哲学成为人的解放的头脑 ,为真正理解人的生存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从这个意义上说 ,哲学是对人的生存境遇和生存方式的反思 ,生存哲学将成为新世纪的主流哲学。  相似文献   

10.
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见长的是温经济发展格局,是近年来引起人们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最近,笔者到温州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对温州经济发展格局有了一定的认识。温州经济发展格局是当地特定条件的产物温州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境内大多数地区属于丘陵、山区地带,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地少人多,整个地区人均不到五分田,有的地方人均只有两分田左右,仅仅依赖土地人们是很难维持生存的。所以,温州人历来有加工小商品和外出经商的传统。自古以来温州一直是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之一。温州人乐于经商,熟于经商,有很强的商品意识。而且,温州作为比较贫穷的地区。解放前很多人跑到海外谋生,使得温州又成为著名的侨乡之一,与海外有着广泛的联系。所有这些,都为温州地区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文明视野探求人的生存本质,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关注对象,这种关系性视野的终极视点并不是停留在人对自然状貌的解析与体验上,而是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反思人的存在,科学把握人的生态化生存的伦理向度,进而展示人的生态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引领人之生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就要对人进行精神的牵引和生存的关怀,构筑人的精神世界,引领并提升人之生存。在生存的个体性与社会性层面,导入超越“单子式”的生存;在生存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层面,导入超越“物化”的占有生存;在生存的群体性与人类性层面,协调群体生存与人类生存;在生存的现实性与虚拟性层面,弥合现实生存与虚拟生存;在生存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层面,领航人的风险生存。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帮”,过去对温州从商人员还没有这样的说法.然而,温州从改革开放以来,已有10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有30多万人在世界各地,形成了遍布全国并通向世界的商业网络.不仅在全国各地出现一条条“温州街”、一个个“温州村”、一座座“温州城”,而且在世界许多地方也相继出现了温州人的聚居区.欧洲是海外温州帮的大本营,仅法国就有10万之众,并在巴黎三区营造了著名的“温州街”.在南北美洲的近十万温州人已在美国纽约形成温州人为主体的三条“温州街”;在巴西开设的“中华商城”,实际上是温州帮投资创办的“温州城”.这些“街”“村”“城”在海内外的出现,表明了当今的“温州帮”正从国内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胡适:现代启蒙的两种可能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与胡适既是当下文化界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百年中国文化史上一个不能不认真对待的问题.理解鲁迅、胡适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启蒙思想,应当充分注意到他们对社会、对人的生命及其生存的体验,尤其要注意到他们个体生命世界的感受.鲁迅着重探讨人的生命生存世界,通过民众日常生活的叙述阐发关于生存和生命的哲学;胡适则着重解决人的语言问题,由语言问题进而解决文化的问题.胡适不像鲁迅那样直接面对启蒙对象,也不是立足于国民性的批判,而是在文化秩序的重建中试图建立一种规范化社会,从而达到启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平等享有环境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一、环境权的内涵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塑造者,没有自然环境就不会有人类社会,人权也就无从谈起。自然环境权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一样,也是一项根本性的权利。但是西方国家宣扬的“天赋人权”,由于它的创始者们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并不包括环境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哲学与生活世界特别是工作世界的文化相融是哲学发挥自身效应、实现自身精神能量的现实通道,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贴近生活世界,更要走向和融入工作世界以发挥其大众化效应。工作生存论是实践生存论的主体化与核心层次。工作生存的核心意义是构建共创、共享、共有的工作共同体关系。因此,“以人为本”要以人的工作生存为本,以构建工作共同体关系为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要以工作生存意义优先为其题中应有之义;转变发展方式要以提升工作创造力为支撑;要注重积聚工作精神文化的能量,实施工作就业、工作立业总体性教育。  相似文献   

17.
熊凯 《求实》2006,(6):39-42
主体应该是一个生存论视域。历史性、关系性、价值性是人成为主体的关键性要素,而“主体性”所关涉的也正是人的这种最为本己的特质,体现了人作为自主个体的能动创造能力和自由选择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性正逐步趋向“退隐”,人们深深陷入自身困境之中。面对这种困境,主体如何重新获得“澄明”,关键在于重新回到人的整体生存当中,以寻求人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其形成和发展必然受社会存在的影响与制约.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客观因素.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使得世界各民族面临着不同的生存发展条件,从而为生发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是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其中,对民族精神起决定性影响的主要因素则是社会生产方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每一种因素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作用,同时又相辅相成地影响乃至决定民族精神的内在特质和时代走向.一个民族的性格品质或民族精神特质,都是由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与长期社会历史条件因素共同铸就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共同造就了气质各异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的本性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也有真和假之分.时需要的不同理解会产生占有与拥有两种行为方式.能够促进主体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是人的真正需要,真需要以价值合理化为尺度,其目标指向人的意义生存.  相似文献   

20.
温州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和自身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通过温州商会、行业协会、世界温州人等中介连成一体,编织了温州人关系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