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队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现象比较普遍。它的存在对青年干部战士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举止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部队青年的思想教育,就必须重视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和探讨。一、部队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种类及其特征 (一) 部队青年非正式群体的种类 1.按形成的原因分: (1) 利益型。靠利益维系而自然形成。如为了生产盈利或者盗窃分赃结合在一起。 (2) 情感型。如,同事之间、同行之间保持友谊、忠诚、信任,出现感情上的吸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独生子女非正式伙伴群体的一般特征、人际关系及它对独生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让我们了解他们生活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3.
非正式群体的属性,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点: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正式群体,一般地具有和社会制度非对抗性的属性。企业内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构成了劳动群体人际关系的总和。人们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正式群体首先是为了保证实现企业目标。社会主义企业的正式群体需要非正式群体积极地补充自己的不足。由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正式群体,大多数不具有与制度本身对抗性的属  相似文献   

4.
张益民  张力凡 《学理论》2013,(15):335-336,357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产生有客观的必然性,加强非正式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和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要科学地认识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根据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对其进行区别管理;注意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引导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国有企业内部非正式群体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正式群体,在社会中普遍存在.本文以笔者最熟悉的国有企业这一正规组织为特例,对其内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各类非正式群体作实证研究,探讨群体类型的形成及其特征,并提出"功能边界"概念,以分析群体的双重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非正式群体系特指基于人际关系在社会、心理方面以相近的特征或同层次的需求为引力,自发形成的人员集合体。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和利益格局的再调整,将带来各种社会心理、不同层次的需求、冲突、碰撞、摩擦,易形成新的非正式群体态势;非正式群体不仅活跃在企业职工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也活跃于企业生产、经营及对策的各环节。因此,研究企业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院校中,除被组织规定和制度化了的正式团体(如党、团组织,班集体和各种小组)以外,还存在一些由于利益和目标的一致,友好或冲突的对立而自由交往组织起来的自发团体组织即自发团体。自由交往的自发团体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和不少人的实验表明,有如下三条自由交往的规律: 第一,少数人顺从多数人。顺从是一种心理现象,指个人为了避免与团体(或他人)发生冲突而有意识地把团体的(或他人的)意见与观点承受下来。这种顺从性不同于个人自觉地与集体主义自  相似文献   

8.
当代独生子女青年士兵的角色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 系统地考察了军旅环境中独生子女士兵的服役活动, 探讨了他们在以艰苦、紧张、严格且不乏风险因素著称的再社会化过程中, 面对士兵岗位的种种压力, 是否能同非独生子女青年一样, 顺利实现颇具挑战性的士兵角色适应这一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做好非正式群体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化、生活化,要特别注重非正式群体对职工思想的影响。在这里,非正式群体是相对正式群体而言的。正式群体是根据一定的章程或文件、按照一定的程序组织起来的、有组织明确承认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正式组织中的一些成员,在共同工作或业余交住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感情、兴趣、志向,而形成的一种无形团体(并不是指非法群体)。 非正式组织是存在于每个正式组织中的普遍现象。以往在领导工作中,我们多重视对正式组织的研究而忽视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甚至否认它的客观存在。社会实践中的大量事实证明,非正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正式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一个  相似文献   

11.
田文林 《瞭望》2016,(6):86-87
从2011年1月突尼斯本·阿里政权垮台算起,中东剧变过去已经整整五年。这场最初被冠以“阿拉伯之春”的社会政治运动,曾经被寄托无限梦想,然而,卷入其中的多个中东国家或经历改革,或经历革命,或陷入战争煎熬,每个国家都不同程度面临经济萧条、失业加剧、冲突升温、安全威胁增大乃至四分五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社会转型期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约(E·Mayo)最早将工作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其重点是说明和研究工作群体内的非正式群体。我国关于非正式群体的研究较为宽泛。本文考察和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非正式群体”,一是将超出梅约的研究范围,二是把“非正式群体”概念拓展至“一群人”(“agroup”)。一、社会发展速率与非正式群体的演化在一般情况下,处在转型期的社会,其发展速率高于非转型社会,社会重组和社会分化也快于非转型社会。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跨越式”发展的特征表明,中国社会变迁进…  相似文献   

13.
论青少年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功能及教育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先驱者梅奥教授(E·Mayo)在其著名的霍桑实验(1924-1932)中相对于正式群体第一次提出的。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群体。如中小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以及其他三五成群的小团体、小团伙等。而学校中存在的学生少先队组织、学生会、班组、班委会、团支部等则不属于非正式群体,而是正式群体。  相似文献   

14.
王子强  林艳 《学理论》2009,(23):177-178
目前研究发现,非正式群体在高校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他们给班集体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因而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以认识和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上,着重分析了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并进而阐述了如何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加以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作为解决和应对社会问题的制度化方法,是一个融合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多维系统。民族地区的社会工作实践除了受到国家方针政策以及社会工作者本身的专业价值、专业技能等因素的正式约束之外,还受到来自服务对象文化持守方面的非正式约束。本文从观念性层次,规范性层次和操作性层次分析了民族社会工作中非正式约束的文化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土化民族社会工作实务体系构建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领导者与群体双边关系中,领导者是影响者,群体是被影响者。因此,群体只有在心理相容的情况下,才能接受领导者的影响,从而形成强大的群体凝聚力。 领导者扮演其角色所要完成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增强群体凝聚力。因此,每位领导者都要找到一条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有效途径。领导角色增强群体凝聚力的途径很多,一些人在文章中也已经有所论述,在此,仅就感染、暗示、示范和模仿三点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非正式群众体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群体现象。本文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介入非正式群体的机会、条件和动机迅猛增加,非正式群体对成员又具有极强的制约作用,因而,当一部分非正式群体的规范带有种种消极倾向时,便会使成员在社会态度和行为习惯上产生偏差与混乱,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为此,本文呼吁加强对当前非正式群体的研究和引导。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中,非正式沟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如何有效利用是摆在组织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非正式沟通的含义、特点、作用及生存传播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核心人才是军事人才群体中的"黄金资源",是决定群体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力量,对群体其他成员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和聚集人才的磁场效应。抓好核心人才的培训和使用是增强军事人才群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问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对政府行政管理实践产生重要影响,而传统行政学理论对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产生过程、特征、表现形式、影响等问题分别予以阐述并得出,对待行政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而是鼓励其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抑制其消极作用,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