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霞飞 《世纪桥》2005,(9):48-50
人们对陈伯达在“文化大革命”中投靠林彪,很不理解,其实,这是有原因的。陈伯达在中央文革中陷入了孤立状态中央文革成立不久,陈伯达就陷入了孤立状态。这是为什么?首先是陈伯达拉进中央文革的那几个人,也都是有点政治野心的人物,他们早就看出来江青不光身份特殊(毛泽东的夫人),地位特殊(实际主政的中央文革副组长),而且看出江青在“文化大革命”中能够呼  相似文献   

2.
霞飞 《世纪风采》2007,(5):11-16
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1968年,这两个反革命集团围绕着起草九大政治报告问题,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这场斗争一直持续到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相似文献   

3.
1970年,特别是下半年以后,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八) 1970年,特别是下半年以后,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在当年8、9月间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进行了抢班夺权的阴谋括动,他公开打出的旗号是维护“天才论”,暗地里是企图早日成为国家主席。在林彪的部署下,叶群、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以不点名的方式,大批张春桥,从而在林彪集团与江青集团之间,爆发了一场争斗。这场争斗,对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但是,由于问题爆发后毛泽东在全会上只是重点批判陈伯达,避开了林彪;而叶群等人发难时的斗争矛头也没有直接涉及江青。所以,在…  相似文献   

5.
霞飞 《党史博览》2006,(2):51-54
这里所说的“文革”初期毛泽东给江青写的信,是指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韶山滴水洞写给江青的一封信。因为毛泽东写好这封信后,先给周恩来、王任重二人看过之后,由周恩来转交给在上海的江青,江青看过之后又由周恩来带此信到大连,交给在那里的林彪看过。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在那个时候给江青写那样一封信?  相似文献   

6.
北京军区地理位置特殊,使命也特殊。在中央眼皮底下,得到的支持多,来自上面的干扰也多。在“文革”十年动乱期间,军区领导一方面经常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指示,另一方面,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也不断地直接插手军区工作。当“文革”风暴来临之际,北京军区领导就卷入了最复杂、最凶险的政治漩涡。  相似文献   

7.
黄瑶 《党史博览》2012,(3):9-11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广大民众经历了由十分惊愕转而重新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从林彪叛逃这件事,人们自然而然地对林彪赖以崛起的"文革"的理论和实践,对与林彪集团相勾结的江青集团发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8.
在新华社每日播发一篇的“永远的丰碑”中,称萧华是“文武纵横将军魂”(2005年10月12日)。萧华是有名的儒将,因创作音乐史诗《长征组歌》而名声斐然。作为继罗荣桓、谭政之后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在“文革”中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打击,身陷囹圄达七年之久。  相似文献   

9.
一凡是研究过“文革”历史的人,对江青的印象都比较深刻,国外有的报刊还不时对她有所报道.在“文革”期间,江青倚仗毛泽东的权威和她自己的地位,呼风唤雨,权力极大,影响极深,这是不容置疑的.“文革”开始以后,阵伯达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江青任第一副组长.陈伯达有一段时间因病体假,中共中央任命江青为代理组长,负责文革小组的全面领导工作.即使陈伯达在组长的岗位上时,江青也是实际上的一把手,往往是她说了算.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江青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中央核心领导成员之一.1976年10月6日,她被中共中央隔离审查后,拒不认错,更不认罪.在法庭上,她以“大义凛然”的姿态,大声呼喊:“我怕过谁,我是无法无天.”亲眼看到过江青这样表演的人,可能会问:“江青这样一个硬骨头、不怕死的人,怎么会自杀呢?”  相似文献   

10.
洪波 《党史博采》2006,(12):4-8
1966年,一场来势凶猛的政治风暴——“文化大革命”席卷了中国大地。这场历时十年的“大革命”是新中国成立后空前的政治浩劫。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当时,朱德元帅身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是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尊敬与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未能幸免遭此劫难,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与攻击。在处境十分艰难的臼子里,他顾全大局,坚持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斗争,顶着惊涛骇浪,迎着狂风暴雨,艰难地度过了他生命旅程中最后的岁月。  相似文献   

11.
《湘潮》1992,(4)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运动初期,党政军不少领导同志都不自觉地卷入了这场历史动乱。他们当时对发动“文革”的决定没有怀疑,以“反修防修”为出发点,去参加这场运动。然而,他们后来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现象不正常,许多做法越来越不对头,逐渐对“文革”产生怀疑,进而发展到抵触。以至最终背离“文革”的“大方向”,成为运动的“阻力”,纷纷被林彪、江青一伙所打倒,成了“革命”的对象。“文革”之初,刘志坚同志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主管总政的宣传、文化部门的工作,也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到这一历史内乱的漩涡之中的一个。他当  相似文献   

12.
《党史天地》2009,(6):55-55
“文化大革命”.是从1966年5月开始的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运动中,周恩来、李先念等同“左”倾错误、特别是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英勇顽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林木 《党史博览》2006,(9):28-29
“文革”中的王洪文。被押上法庭的王洪文。“文革”中的张春桥。被押上审判台的张春桥。“文革”中的江青。被押上法庭的江青。“文革”中的姚文元。被押上审判台的姚文元。南京市群众举行集会和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执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公审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数十名主…  相似文献   

14.
霞飞 《党史纵横》2007,(5):22-25
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江青抓了一个“点”,这就是小靳庄。抓小靳庄这个“点”,江青是有政治目的的,其结果是在全国造成了思想混乱,也毁了小靳庄。那么,江青  相似文献   

15.
(五) 1968年,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表现在重大事件中。 1968年3月,在整个局势稍为稳定之下,突然爆发出“杨余傅事件”。在此事件中,江青与林彪再次紧密地进行合作。 3月9日晚上,叶群紧急约见江青;一见面,就说:“杨成武和余立金勾结起来,要夺吴法宪的权。林总叫我来向你报告,看怎么办?”还表示:“林总很为难,他不好直接找主席,问题又很严重!”江青一听,劲头就来了,立即去见毛泽东。她除了提出杨成武“要夺空军的权”之外,又说:“杨成武跟傅祟碧勾结,要夺北京市委的权。” 这些罪名都…  相似文献   

16.
龙彬 《党史纵横》2000,(1):18-20
提起大庆,人们总要想到铁人王进喜。提起铁人,人们必然想到总理周恩来。一则、是普普通通的钻工,一个是开国总理,两位同是精忠报国人,他们之间有着感人肺腑的情愿。1那是60年代中叶,文革的阴风酷雨席卷华夏大地,冲击着那正在为甩掉五油落后帽子而会战的大庆油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要砍掉这面工业战线上的红旗。砍旗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砍倒标兵,于是他们把黑手伸向铁人王进喜。1966年冬天那个大雪漫天的夜晚,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指使黑爪牙把铁人王进喜抓一I起来,皮鞭抽打,逼铁人承认大庆红旗是黑的。铁人理直…  相似文献   

17.
《支部生活》2011,(3):50-50
提到赵燕侠,人们就会想到“毛衣事什”。“文革”中有人说江青送她毛衣,她竟然不穿,甚至摔存一边,嫌脏,真是罪大恶极,因此全同共讨之。“文革”后,人们说她不穿江青送的毛衣,不愧反江青的先锋。  相似文献   

18.
1967年7月20日,江城武汉发生了因不满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而质问、围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的事件。当时,怀有不可告人目的的林彪、江青立即盗用中央的名义称:“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一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大革命”成就了一大批诸如康生之流的反动人物,他们凭借着自身政治地位和当时特殊的政治气候,在全国范围大搞“逼、供、信”,使无数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劫难。为了达到“改朝换代”的政治目的,康生等人恶意编造谎言、迫害大批党政干部。在这段暗无天日的时问里,许多人体会了政治的可怕,也有许多人捞取了政治资本。而康生属于后者,他与江青等人勾结,在文革期间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在大量冤假错案的背后,有康生草菅人命的特有手段——“相面”定案。康生定案诬陷干部,不需要任何材料,他只需要自己的感觉经验就能判断被审者是否是“叛徒”。这种荒唐的定案方法集中体现在原云南省委书记赵健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逸伦两位同志身上,他们就是这样被诬陷的。  相似文献   

20.
1968年,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