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趋同论”的思想最早由俄裔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提出。1961年,荷兰经济学家扬·廷贝根明确提出“趋同论”概念。它试图证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彼此接近,进而建立起一个在社会本质上同一的混合化社会的必然性。“趋同论”产生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其自身也形成了种种不同的变体和流  相似文献   

2.
何美然 《探索》2002,(6):17-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全球化时代一种理性的文化选择和文化态度,它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为主题与核心,以党对苏俄模式的两次仿效与突破为历史轨迹和线索,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查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3.
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建设过程中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要避免和解决危机就必须从实践观入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再认识,为我们进行的科学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灌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灌输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动态的实践过程.为更好地坚持灌输原则,本文从科学内涵、实践轨迹、认识误区、正确认识、现实需要和科学应用六个方面对灌输理论进行了再认识.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从哲学上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弘文 《党史文苑》2024,(3):20-23
<正>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我们不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认识,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系统回答了我们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为什么能自我革命、怎样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以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战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关于灌输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历来存在着观点分歧。比较科学的态度是,在弄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的灌输论本义的基础上,承认灌输论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曾经作出的历史贡献,但在新形势下,则应区别对待,有选择性地使用灌输论,避免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以后,列宁鉴于西方国家的革命形势日渐低落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形成和提出了“东方国家决定论”的战略思想。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论的最伟大发展。 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革命实际相结合,用新的理论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国家决定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及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战略时,往往仅限于论及西欧、北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如他们说的:共产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9.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提出自己的学说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在这样长的历史时期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实际上呈现出这样一个地缘文化事实:它产生于西方,却影响、改变和扎根在了东方。这是特别耐人寻味的。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智慧和人类优秀思想文化发展的结晶,是由两个大的部分构成的,即理想主义的部分和现实主义的部  相似文献   

10.
在“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相继遭到批判之后,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这两种理论的成因进行了广泛的探求。事实上,这两种理论都渊源于马列的不断革命论,它反映了陈独秀、瞿秋白等人对马列不断革命论的基本认识。它的产生和被扬弃,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如何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认识过程和中国革命垣论的发展过程。一、“二次革命论”与马恩的“不断革命论”所谓“二次革命论”,其主旨就是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分两步走、分两个阶段进行。这实际上是马克思、恩格斯“不断革命论”的基本思想。不断革命论,就是无产阶级不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首先“帮助”资产阶级完成民  相似文献   

11.
《前线》1960,(10)
丰台铁路车站,是京山、京广、京包、京承四大铁路干线的交叉点。随着国民经济的连续飞跃发展,运量不断急剧上升,原有设备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车辆编组能力与运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丰台站的职工从连续不断的技术革命中,首创修建“土”驼峰和“土”驼峰现代化的过程,找到了一条多快好省地提高运输能力的途径。一九五八年,丰台站的日出入车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以上,每天总有几百辆车被积压在车站上,不能及时运走。国家为了提高北京枢纽的运输能力,早就开始在丰台西站修建我国第一个自动化驼峰编组站。这个工程早在一九五四年开工  相似文献   

12.
改革是振兴中华、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不改革,中国是没有出路的.而要顺利地进行改革,就必须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改革离不开实践,深化对改革的认识,也都离不开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也是获得对深化改革认识的源泉.因此,必须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改革的认识.一、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是深化改革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对改革就有相应的认识.因此,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端正对改革认识的首要条件.我们要在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克服错误认识和错误倾向,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改革深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尤绪超 《学习月刊》2012,(20):76-76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地位越来越弱化、边缘化。先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被取消,仅剩的资本主义部分内容被压缩,课时量减少,相比较西方经济学分为两学期共讲授100多课时的课时量,政治经济学只有其一半左右。有的综合性高校干脆不开设政治经济学,政治经学已经出现教育传承上的恶性循环:接受政治经济学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少,能被培养成优秀的政经教师的更是少上加少,政治经济学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一、政治经济学地位边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体现。 “辩证法在对现存的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这是客观事物本来的辩证法,它客观上要求人们在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的改造过程中必须贯彻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在2009年8月12日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该规定从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职务晋升,参与学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广大班主任教师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应该会让那些越来越多不愿做班主任的老师减少些顾虑。然而,现实情况下,教师是否因此提高当班主任的热情呢?在新的条件下,如何做一个好班主任,好班主任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广大教师的思考。从本期开始,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大讨论,各班主任教师还可就此各持己见,为当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班主任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16.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种大历史观,思考总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伟大社会革命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系列论述,概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全部成果,阐明“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革命论、列宁“改良主义”革命观,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引领世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历史潮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线》1964,(19)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当我们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年来的伟大成就和首都人民各方面工作成绩的时候,深深地感到这个真理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产物。建国十五年来,我国在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方面史无前例的巨大跃进,是社会主义革命在各方面广泛深入开展的结果。我国从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就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从那时起,国内的主要矛盾就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这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它将贯串于整个过渡时期。这个主要矛盾决定着其他各种矛盾的发展。无产阶级为解决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统筹区域发展。在统筹区域发展方面.湖北不仅提出和实施了“武汉城市圈”战略.而且进一步提出和实施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一个覆盖全省的“城市圈”战略体系正在形成和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20.
实行党政分开,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它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理论观点理解上的偏狭,以至长期形成了某些错误观念。对列宁的“党专政”的理论认真研究,从理论上搞清楚,纠正认识上的偏颇,从而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这是十分必要的。一、关于列宁的“一党专政”理论的提出。 1919年列宁在反驳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责备布尔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